第12章 屍變(2 / 2)

沙陀王 海釣綠碼 6928 字 10個月前

葉厚生肉疼了一下,歎口氣道:“不論貴賤,能出城就好。”

想起那事,便向葉娘溫招手叫她過來,葉大娘卻上前問道:“溫兒與友孝正說的高興,官人喚她怎地?”

葉友孝壓低了聲音說:“便是友孝之事啊,想問女兒怎樣引來的他?”

葉大娘一笑,帶葉厚生出了門指著街道說道:“妾都代官人問過了。原來溫兒早上見了幾個小潑皮在搶奪友孝的衣物,一時氣不過,出了麵把那幾個攆跑了。卻又怕人家來尋晦氣,便將友孝帶回了家。”

葉厚生暗自尋思,丁員外的話肯定不能告訴娘子,一是怕她婦人膽小,二是怕她從此對友孝有了成見,家內從此不和。這件事,隻能爛在肚子裡了。從女兒的話來分析,倒像是合了自己那個“上源驛走水-逃跑後無家可歸”的邏輯。

隻是丁員外的話,總像是喉嚨裡黏了一口痰,不吐不快,偏又不敢吐,當然也無處可吐,倒是叫人好生難受。

夫妻倆正說話時,騾車到了門口,趕車的是個精壯漢子,叫做韓五,也認得葉厚生。

見騾車都到了,葉厚生反而放下思緒:且先上路。一路上自己暗地裡仔細觀察,若有了蛛絲馬跡,卻好自己已經有了防備。總而言之,不到萬不得已,這螟蛉子我是要定了!

夫妻倆相幫著車夫,一齊搬了包裹上車。騾車裝的滿滿當當,好容易坐下母子三人,葉厚生隻好走路跟隨。

韓五說曹門打仗,幸好往蔡州走的是尉氏門,昨晚一場大仗,今早才算消停。葉厚生走在路上,隨口問道:“聽說是與蠻子打仗?”

韓五回答:“雖是蠻子,忠義也不輸咱們漢人。聽說最後上百人,全都戰死在尉氏門前,竟然沒一個投降使相的。”

葉厚生嘴裡答應著:“是啊,各為其主嘛。”心裡卻在琢磨,這麼多無主冤魂,是否與丁員外說的“屍變”有關?

正在亂想時,聽見韓五詫異道:“怎地城門不開?”

葉厚生連忙看去,果然沒人排隊出城,城門裡也是黑洞洞的,顯見城門緊鎖。忙緊走兩步,向守城的小校小心問道:“將軍,我等想去蔡州,可否行個方便,打開城門?大恩大德,絕不敢忘。”

那小校三十多歲,聽見有人稱他將軍,心中高興,嘴上卻說:“你等要想出門,先看你這一行,有無小兒?”

葉厚生情知這就是早上汴軍搜城之事,正想說話,卻見葉友孝已經下車,走向小校,連忙向小校說道:“這個便是犬子,今年已經十歲。”

小校看看葉友孝,明顯不是五六歲小兒,當即下令開門。嘴裡卻說:“老丈,勸你還是留在汴州,朱使相這裡,雖有沙陀人打仗,估計打不了多久。你等要去蔡州,路上兵荒馬亂,若有閃失,後悔卻來不及。”

看得出來,小校的確是個厚道人,但是葉厚生也明白,留在汴州,他收留義子的事情早晚會為人所知,那時候加上丁員外的證詞,先不說拐賣人口的官司,隻是朱使相一句話,友孝就難逃羅網。隻有逃出宣武鎮,逃到蔡州托庇於薛公門下,那薛能可是蔡州的節帥,與朱使相一般兒高。到了薛公那裡,自己這一寶,就算押對了。至於路途風險,總比不了官司上身、朱使相的手段吧。

葉厚生正要找個借口出城,那韓五卻忽然說道:“這等風險,韓五去不得。”

葉厚生一愣:“韓五,車資都給了你啦,你現在不去了?”

韓五連連搖頭:“若不然,我現在把你們照樣送回去,車資照樣奉還,如何?”

葉厚生苦笑道:“我這一家,莫不是坐你的馬車來兜風不成?”

韓五態度不變:“你一家去哪裡,韓五不敢問。但韓五去不去,自己說了算。”

韓五的突然變卦,讓葉厚生猝不及防,倒是葉大娘出聲了:“韓五,你要回家就回去,但騾車卻要留下。”

韓五:“你若肯付錢,我便賣給你。”

一番討價還價,總算十九貫錢買下騾車,葉大娘自己趕車,葉厚生便和兩個孩子坐在行李中間,一家人徑自向蔡州而去。

再說朱友裕帶人把那丁家菜園幾乎挖地三尺,卻哪裡有什麼小兒。派人去尋昨夜的蠻子屍骸,雖然史敬存、薛鐵山、賀回鶻、陳景思等人並親騎軍的屍身都在,卻怎麼也翻不出小兒屍體。隻好把地主丁員外拿來,無奈丁員外一口咬死說自己昨晚睡覺,不知菜園裡動靜。

朱友裕沒有法子,眼看時間過去一個時辰了,心想隻好向三郎說明,省得再生意外。拿定主意,直奔衙內而去。

朱溫聽說朱友裕昨晚槍挑一個小兒,今日卻尋不到屍身,也覺納悶。可是河東那頭卻堅稱小兒仍在汴梁,看他興師動眾來戰,不似作偽。為何偏找不到?

張夫人聽說大郎尋找小兒之事,當即說道:“這小兒定還活著,隻不知被哪個百姓家私藏了。”

朱溫搖搖頭說:“這就難找了,汴州雖不似長安城千門萬戶,但也是十萬人家,哪裡去尋?”

張夫人不由笑道:“又何必尋?官人一招‘敲山震虎’,今日在汴州大索小兒,那家人心膽俱碎,哪裡還敢留在汴州?必然已經逃走。官人但命人查詢城門,定有所獲。”

朱溫立刻命人去各城門查詢,果然得知有家唱戲的帶了一個十歲幼兒離開汴州,前往蔡州了。朱溫隻覺蹊蹺,為何不將小兒送還李克用,反而千裡迢迢前去蔡州?而且年齒也不相符。雖然心存疑竇,但也命人葫蘆將此事報與李克用,隻說令郎被戲班子帶往蔡州了。同時把沙陀軍的屍骸一齊移交過去,把昨夜之事都推到張歸霸幾個身上,草草將此事了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