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論宗教】(1 / 2)

湯因比做為一個史學家有多偉大?

後世西方學者甚至將他與愛因斯坦、羅素等人並列,把《曆史研究》此書譽為“二十世紀精神史上最重要時間之一”。

《曆史研究》主要講的就是文明,以及文明的產生、發展、衰落、解體和滅亡。書中的許多觀點,對於後世的高中生、大學生來說屬於常識,但放在20世紀卻具有開創性意義。

總的來說,以前史學家研究的曆史,都屬於微觀曆史,單獨研究某個時期、某個朝代、某個國家。而湯因比卻開創了宏觀曆史研究,把整個人類曆史看做整體,從哲學角度揭示它的本來麵目。

事實上,周赫煊之前抄的那本《槍炮、細菌與鋼鐵》,嚴格來講也屬於宏觀曆史學著作,隻不過研究方向偏於人類學和社會學。

此時兩人坐在講台上,清華校長羅家倫坐在第一排,親自擔任他們的對話記錄員。而學生們也一個個拿起紙筆,聚精會神的聆聽兩位大師的對話。

周赫煊笑著說:“湯因比先生,我剛才講課的內容,叫做《人類文明史》,受到了你關於《曆史形態》一係列論文的啟發。”

“非常榮幸,”湯因比說,“事實上,我在六年前就開始思考文明問題。不過由於太多事情耽擱,直到去年才動筆,周先生的某些觀點比我要成熟。”

周赫煊直言不諱地說:“湯因比先生,你在論文當中所闡述的文明形態,或者說曆史形態,我並不完全讚同。”

“噢,為什麼?”湯因比好奇地問。

周赫煊道:“你闡述文明形態史觀時所用的論據,主要來自於西方曆史,特彆是希臘曆史。我承認你的論述很精彩,但你把古希臘、古羅馬和西方世界的特殊經曆、以及發展道路,當做所有文明的普遍發展規律。再通過這種發展規律,來研究解釋其他文明,我覺得有些說不通,你忽視了每個文明的特性。”

“不不不,”湯因比堅決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說,“我們研究曆史文明時,應該拋出個性,去探究文明的共性。”

“文明當然有共性,但你把西方文明的某些特性當成了所有文明的共性,”周赫煊笑道,“恕我直言,你的立場其實是西方中心論,西方文明代表了文明的發展曆史,這是非常偏頗的做法。”

湯因比沒有生氣,說道:“請舉例。”

周赫煊說:“比如你的統一宗教理論,我不認為中國有什麼統一宗教。”

“佛教不是嗎?”湯因比反問道。

“當然不是,”周赫煊笑著對台下的學生說,“你們有哪些信奉佛教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