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瑰寶】(2 / 2)

宣德窯的內貢精品,哪是出口歐洲的克拉克瓷能比的?

就說這隻大腕吧,造型並不奇特,跟老百姓家裡盛湯的大瓷碗沒啥區彆。但它的釉色花紋實在太精美了,在燈光的照射下,遠遠看去似乎籠罩著氤氳霧氣,走近仔細觀察,又能看到每一個花紋都是那麼精彩。

愛因斯坦穿梭於無數國寶之間流連忘返,此刻他不再是大科學家,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參觀者,帶著種頂禮膜拜的心情觀賞這些絕世精品。

後來在40年代,愛因斯坦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說:“永遠不要和中國人比較藝術,真正的藝術品都在中國。”

實話實說,20世紀的歐洲人對中國文化是很迷戀的。

比如愛因斯坦的好友兼學術對手波爾,就非常讚賞中國道教思想。他在給自己設計家族徽章時,核心圖案便是太極雙魚圖,原因是他認為中國的太極原理,跟他的波粒二象性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於柯布西耶,好吧,這位建築師站在一方筆洗前挪不動腿。

那是件明朝晚期的哥窯精品,釉身通體碎成不規則的網狀裂片,看起來就像燒窯時的殘次品,但又帶給人難以言喻的美感。

柯布西耶拿出小本本,站在筆洗旁邊就開始勾勾畫畫起來。他顯然是被哥窯筆洗觸發到靈感,很快便畫出一個現代建築的概念設計圖。建築呈中國大鼓形狀,主體應該是鋼架結構,鑲嵌的一塊塊玻璃,就宛如哥窯筆洗表麵的一個個釉磁碎片。

等把這個設計概念圖畫完,柯布西耶興奮地對周赫煊說:“周,等把華工陵園設計完畢,我會再次來中國。中國的傳統建築和藝術品太美妙了,它們帶給我無限的構思,這裡是設計師的天堂。”

周赫煊想起梁思成和林徽因,笑道:“我可以介紹兩位中國建築師給你認識,他們對中國傳統建築很有研究。”

“那太感謝了!”柯布西耶高興道。

在北平的四處參觀,對於愛因斯坦來說隻是純粹的遊玩,柯布西耶卻是收獲滿滿。

第二天參觀北平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時,去年出土的龍山文化蛋殼陶,同樣讓柯布西耶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他被蛋殼陶再次激發靈感,想要設計一種雞蛋外觀的建築。

周赫煊看了柯布西耶的初步設計構想圖,發現這玩意兒有些像未來的東京巨蛋。

不得不說,人生際遇就是如此奇妙。

柯布西耶本身就是現代設計領域的奠基人,但偶然被周赫煊邀請來中國,導致他後半輩子的設計作品中,包含有無數的中國傳統元素。此君在未來十年內,基本上每個一年就要在中國待幾個月,直到日本全麵侵華才終止了東方之旅。

新中國成立後,柯布西耶還積極推動中法建交,成為中法建交後第一批前來中國訪問的西方學者。

到了晚年,柯布西耶出版《現代建築與中國藝術》一書,闡述了他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吸取的靈感,並說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設計的一座偉大寶庫。

這本書成為現代建築設計領域的經典之作,導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大量的西方建築師前來中國取經,中國各大博物館成為建築師們的旅行首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