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時候,張彭春在美國成立“不參加日本侵略委員會”,成功遊說美國國會,促使其通過了《對日經濟製裁案》。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聯合國成立人權委員會,委員會主席是羅斯福遺孀埃莉諾(掛名),而張彭春則是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唯一副主席(實際負責人),並領導起草《世界人權宣言》。
知道這些,就知道《世界人權宣言》為什麼包含那麼多儒家思想了。
其序言當中出現的“良心”一詞,其實是儒家的“仁”,可惜在翻譯過程中被曲解。另有關於社會經濟權利的部分,來源於“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
在1947年那個時候,一個中國人居然能主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而且還成功協調世界兩大陣營的矛盾,說起來實在有些匪夷所思,憑張彭春的貢獻完全有資格拿諾貝爾和平獎。
當時的聯合國人權司司長約翰·漢弗萊,稱讚張彭春為“妥協藝術大師”。因為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和共產主義國家對噴得厲害,種種矛盾讓人權委員會工作難以開展,但這些困難都被張彭春協調解決了。
四月底,胡適和張彭春來到紐約。
兩人抵達當天便前往百老彙大街,買票進入荷蘭劇院觀看演出。
剛開始,胡適還感歎百老彙的冷清,沒有幾年前那麼繁榮。可當他們行至荷蘭劇院,頓時就被驚呆了,這裡居然需要排隊購票。
觀眾席坐得滿滿當當,胡適和張彭春好不容易才擠到自己的位子,周圍的觀眾正低聲討論著《泰坦尼克號》的精彩。
當女主角出場的時候,突然有人大喊“蘿絲”,觀眾席爆發出一陣熱烈掌聲。
胡適驚訝道:“這些觀眾太熱情了吧,都不顧欣賞話劇的禮儀。”
“隻能說《泰坦尼克號》太受歡迎。”張彭春笑道。
胡適靜靜的觀看著,直到演出全部結束,他才忍不住站起來熱情鼓掌。
沒有現場觀眾提前離開,都等著演員出來謝幕。當男女主角出現時,觀眾自發性的全體起立,掌聲中夾雜著狂呼和呐喊。
“蘿絲!”
“傑克!”
“You_jump,I_jump!”
“世界之王!”
“……”
這掌聲比首演時更加瘋狂,居然長達近10分鐘,演員們多次謝幕都無法離開,還有好多觀眾跑上去獻花送禮。
張彭春屬於話劇大師,他感歎道:“難怪《泰坦尼克號》如此受歡迎,這部話劇寫得太成功了,無論是演出編排,還是故事劇情,都屬於世界級彆的作品。”
胡適笑道:“隻憑一部《泰坦尼克號》,明誠便稱得上是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