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道:“關東軍得不到日本內閣的支持,他們是沒有久戰之力的,至少軍事補給就有極大困難。你提議搬遷兵工廠的計劃,我反複思考後覺得屬於良策,隻要關東軍無法獲得彈藥補給,他們就沒有擴大戰事的能力。”
好嘛,張學良答應搬遷兵工廠,居然是不想關東軍有後繼之力。
這特麼算歪打正著?
周赫煊問道:“如果日本軍方發動政變,推翻內閣政府呢?”
“怎麼可能?國事豈是兒戲,哪有說政變就政變的道理。”張學良完全不相信這個預測。
不僅是張學良,除了周赫煊這個穿越者之外,恐怕現在沒人會相信日本軍方能夠搞出政變來連日本陸軍部自己都不相信,政變是一小撮少壯派軍官搞出來的。
這讓周赫煊如何解釋?
未卜先知也要彆人肯信啊。
周赫煊的勸諫陷入了一個死結,他和張學良之間的分歧,在於日本內閣是否會支持關東軍。
如果日本內閣始終反對關東軍的計劃,那麼局勢就會按照張學良的設想發展,東北方麵最多再出賣一點利益而已。可按照曆史軌跡來看,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半個月後,日本內閣就被軍人政變嚇破膽,轉而開始一定程度上支持關東軍的行動(並非全部支持)。
政變屬於小概率事件,無法用來作為論據說服張學良。
周赫煊轉換思路道:“六帥,咱們換個方式來考慮。關東軍如果製造士兵,你堅決抵抗回擊的話,日本內閣見得不到好處,必然繼續反對壓製軍方行動。而你如果選擇不抵抗,關東軍就能在沈陽獲得大量資源,日本內閣見有利可圖,極大可能會轉變態度支持軍方啊!日本國內分為主戰派跟主和派,你這邊打得越凶,日本主和派就越占優勢。所以,不管如何,都必須迎頭痛擊!”
“不妥,不妥,”張學良連連搖頭,“回擊隻能給關東軍繼續出兵的借口。這十多年來,日軍多次出兵東北、天津和山東,隻要中方妥協退讓,他們都會自行撤退的。即便要痛擊日本人,也需要等華北地區穩定下來,到時候再戰不遲。”
張學良說得好有道理,周赫煊竟無言以對。
如果此刻換成老蔣,多半也不會聽周赫煊的諫言,畢竟誰也無法預料日本內閣會發生政變。但老蔣很可能開始不聽勸,等發現日本人無限度擴大戰事,老蔣的腰杆必然會硬起來,而不是像張學良那樣一退到底。
周赫煊無奈地說:“六帥,那我就先走了,等關東軍完全占領沈陽後,我再來勸你,希望你不要一誤再誤。對了,你最好把沈陽銀行裡的真金白銀轉移,免得被關東軍白撿了。”
“放心吧,我早有安排。”張學良自信地笑道。
周赫煊搖頭歎息,自己說了那麼許多,希望情況比曆史上更好吧。至少張學良已經有所警覺,不至於被人占了老窩還茫然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