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問答】(2 / 2)

民國之文豪崛起 王梓鈞 3601 字 11個月前

埃爾韋突然說:“日本方麵,似乎不同意用三年後的海關關稅發公債。”

“這很正常,因為他們從沒想過要歸還中國的海關自主權,”周赫煊不屑道,“但天津航道治理,關係到十多個國家的商業利益,他們必須答應!日本再強,從不可能單挑全世界吧?而且工程款項頂多花100萬,各國分攤下來就更少,日本人年初無償支援張作霖就用了好幾百萬日元,這點錢他們是肯定會出的。”

羅傑找周赫煊聊天,顯然不是為了航道治理工程,因為這在他眼中隻是小事。經過埃爾韋的傳達,羅傑發現周赫煊對世界和中國局勢了若指掌,所以想聽聽他的看法,轉開話題問道:“康,你覺得南方政府會贏嗎?”

“我確定,最多一兩年內,中國就會達成名義上的統一。”周赫煊不假思索地說。

羅傑道:“可奉軍還很強大,雖然在戰場上接連失利,但奉軍主力一直沒出動過,最終打起來難見分曉。”

“奉軍主力一直沒動,是因為張作霖在玩驅狼吞虎之計,”周赫煊笑著說,“驅狼吞虎你們知道吧?張作霖讓皖係、直係、山西軍隊、奉係雜牌跟北伐革命軍死鬥,自己則保存實力,想等到最後出來收拾殘局。但局勢出乎張作霖預料,北伐軍打得太順了,等待他的不是殘局,而是一支虎狼之軍。”

“然後呢?”埃爾韋問。

周赫煊分析道:“張作霖屬於老狐狸,他的後續行動不外有三:第一,如果北洋各係戰事順利,他將立即派奉軍主力出動,去前線搶奪戰果;第二,北洋各係和北伐軍兩敗俱傷,這對他是最好局麵,直接派大軍南下平定全國;第三,就是現在的局麵,北伐軍已經打到河南,而且軍勢越來越壯大。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是不會拿家底去拚命的,他最有可能的舉動,就是率軍退回東北。沒機會就當東北土皇帝,有機會就再次入關爭天下。”

羅傑和埃爾韋聽得連連點頭,列強對中國的局勢也有各種分析,但都是從戰略意義上的。周赫煊卻是從張作霖的性格展開,聯想到張作霖這些年的一貫做法,顯然很可能被周赫煊說中。

羅傑甚至已經決定,回去就把周赫煊的觀點報之國會,也算是一種參考。

“南方的亂局呢?”埃爾韋問。

周赫煊笑道:“南方局勢已經定了啊,不然南京方麵怎麼可能出兵?而且跟武漢方麵的戰略配合還打得那麼好。不信你們看著吧,最多半個月內,山西的閻錫山就會改旗易幟,宣布信奉三民主義。”

羅傑驚訝道:“你這麼肯定?”

“再不投降附義,山西的地盤就要被馮玉祥占了,閻錫山可沒那麼傻。”周赫煊調侃道。

“果然還是中國人了解中國人啊。”埃爾韋感慨道。他們這些外國領事也經常預估中國時局,但都在猜閻錫山何時潰敗,卻沒去想閻錫山什麼時候投降換大旗。

當然,此刻隻是說說而已,他們對周赫煊的話也沒全信。

一直到幾天後,閻錫山通電全國支持革命,掉過頭來幫馮玉祥攻擊奉軍,這才把羅傑和埃爾韋驚得無以複加——居然被周赫煊料中了!

埃爾韋晚年在回憶錄中寫道:“中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就像拿破侖所說,那是一頭睡著的雄獅,它總有一天會驚醒的……我在中國見到過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周赫煊先生無疑算最特彆的那位。他並不熱衷於政治,卻對局勢洞察敏銳,總是能分毫不差的預測未來。在天津的時候,隻要我有了疑惑,我就會請周先生喝酒。嚴格說來,他算我在中國的免費顧問。當然,我也為此付出了許多酒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