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聲如泣如訴,讓人肝腸寸斷。
一個食客聽得不耐煩,猛拍桌子道:“拉的什麼玩意兒!哭喪啊!”
瞎子立即停下來,說道:“客人若是不喜歡,那就換一首雄壯的。”
“快換,快換!”食客連聲喊道。
瞎子把二胡交給婦人,取下背上的琵琶,激情彈唱道:“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周赫煊聽得目瞪口呆,這瞎子居然把琵琶彈出了古典吉他的味道,再加上用手敲擊麵板,活脫脫一個人搞出了樂隊效果。
原來,瞎子阿炳,不僅隻會拉二胡。
“好!”
一首《義勇軍進行曲》唱完,全場喝彩。
婦人立即起身,抱著個竹籃討賞錢。剛剛還在喝彩的食客,一個個專心吃飯,隻有兩人扔出了幾個銅板。
周赫煊將一張1元法幣放進竹籃,說道:“我要聽先前那首曲子。”
“謝謝先生!”
婦人連連鞠躬,回到瞎子身邊低聲道:“客人給了一塊錢。”
瞎子立即抄起二胡,麻溜的演奏起來。這次沒人再說什麼,周赫煊花錢點曲兒,誰敢反對那就是挑事。
曲聲在引子和第一樂句時,淒涼如水,勾人哀傷心事。到達第二樂句,突然打破平靜,變得稍微激昂起來,仿佛在發出無限感慨。直至第三樂句,旋律剛中帶柔,猶如經曆風中勁竹、雪中寒梅。
辛酸、苦楚、悲涼、自傲、頑強……種種感情,都在樂曲聲中表達出來。
聽著曲聲,周赫煊仿佛看到曆經苦難而屹立不倒的中國。
上輩子聽《二泉映月》,怎麼就沒有如此感受呢?
等到曲聲結束,周赫煊走過去,往婦人的竹籃裡放進一張10元法幣,問道:“曲子叫什麼?”
瞎子回答:“《惠州二泉》。”
周赫煊說:“我覺得《二泉映月》更貼切。”
瞎子琢磨片刻,飽經風霜的臉上突然露出笑容:“好名字。”
“你叫什麼?”周赫煊又問。
瞎子說:“彆人都喊我阿炳。”
周赫煊道:“我想長期雇你唱曲兒,每天1元錢,願意嗎?”
瞎子的手微微顫抖:“有的吃就好。”
“那行,你繼續吧。”周赫煊說。
瞎子把二胡換成琵琶,笑道:“那就來一段《十九路軍英勇抗戰》,我自己胡亂編的,尊客請聽。”
叮叮咚咚的琵琶聲響徹酒肆,響亮的歌聲從瞎子喉嚨發出:“上海本是,中國場哼!撥勒幾隻,外國猢猻。你也來搶,他也來分……客人反倒,欺負主人。槍殺百姓,也勿抵命。權柄奪勒,他的手心。不講公理,反叫文明……黃埔江邊,十九路軍,大刀隊列,殺敵逞英。入侵敵寇,膽戰心驚。刀光閃閃,逃竄無門,頭顱落地,像割瓜藤……全國上下,誓做後盾。愛國同胞,協力同心。定把敵寇,趕出國門!”
“唱的好!”食客鼓掌高呼。
瞎子也知道,全國上下協力同心,定把敵寇趕出國門。
我們的先生們怎反而看不見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