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後,人們提起南懷瑾,都要尊稱他一聲國學大師。
這位先生儒道佛三修,涉獵很廣,路子很野,但也雅俗共賞,在普羅大眾之間極有影響力,更為兩岸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九二共識”正式談判前的第三次兩岸密談,就是在南懷瑾家中談的,正式談判的具體日期也是南懷瑾提出的。
雖然南懷瑾後來曆任多所大學的教授,但他絕對跟學霸沾不上邊。甚至因為數學成績太差,南懷瑾小學畢業成績倒數第一,隻能拿到肄業證書。
不過,南懷瑾在小學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已經熟讀《資治通鑒》。他8歲讀《四庫全書》,20歲讀道家典籍,2歲讀《大藏經》,28歲讀《永樂大典》、《四庫備要》……終其一生涉獵眾多,而且沒有特定的師父,大部分時候全靠自己悟。所以說他路子很野,他對儒道佛三教經典的解釋,在很多人看來純屬離經叛道。
在讀書自學傳統文化期間,南懷瑾也讀了很多學校,比如浙江國術館、浙江藝術院國術專修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學社會福利係等。
此時的南懷瑾剛滿22歲,是一個狂熱武術愛好者,甚至考取了武術教官資格。他如今擔任中央軍校成都分校政治教官,並在金陵大學研究社會福利學,但主要精力都放在求佛問道上。
周赫煊跟南懷瑾應該很有共同話題才對,因為他對佛道兩家的理解也是野路子,其中某些觀點還頗受南懷瑾的啟發。
周赫煊說:“劍仙李童林沒有現實原型。如果硬要找一個出來,那就算劍仙林景林吧,我創作漫畫時圖便宜,稍微修改了李景林先生的名字。”
南懷瑾問:“李將軍真有那麼厲害?”
周赫煊搖頭道:“他劍法出眾,拳腳功夫厲害,但也僅此而已。真要論實戰,他肯定打不過萬籟聲,我是說兩人巔峰的時候比拳腳功夫。”
“可惜了。”南懷瑾非常遺憾。
周赫煊突然覺得很沒意思,如果他麵對的是40歲的南懷瑾,兩人肯定有很多話題可以聊。但22歲的南懷瑾太稚嫩了,很多書都沒讀過,更沒形成自己的思想,隻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青年而已。
南懷瑾卻興致勃勃,他喜歡四處拜訪名人異士,並從這些前輩身上學習,而周赫煊正好就是個非常合適的學習對象。
“周先生對道家有研究嗎?”南懷瑾問。
周赫煊說:“研究談不上,隻是看過幾本道家典籍而已。”
此時的南懷瑾雖然已經開始學佛,但更癡迷於道家。他也不客氣,更不因周赫煊的名氣身份而局促,當即便提出問題:“周先生以為,儒家和道家的隱士思想有何差彆?孔子的隱士思想是否受到老子的影響?”
這個問題,一般人還真問不出來。
周赫煊苦笑道:“孔子是否受到老子的影響,恐怕隻能問孔子本人。至於儒道兩家的隱士思想,除了醉心於修仙的以外,其餘應該是沒什麼區彆的。他們的宗旨都是救世治國,隻不過方式方法不同。道家隱士主張因勢利導,以柔化萬物,居山林而潤天下;儒家則是積極入世,在萬不得已之下才退隱,退隱之後還想著做‘山中宰相’。”
南懷瑾總結道:“君子乘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以行?”
這是老子對孔子說的話,意思是:大丈夫有機會就上,沒機會就跑,平時修身潛伏,則可進退自如。
周赫煊補充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