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家國】(2 / 2)

民國之文豪崛起 王梓鈞 3794 字 10個月前

周赫煊指著身後的方向,說道:“那邊有幾十個洞窟被打穿了,你知道是誰乾的嗎?”

“不清楚。”張大千搖頭道。

周赫煊說:“晚清道士王圓祿。”

“略有耳聞。”張大千立即有了印象。

周赫煊問:“你對王道士打通洞窟的行為如何評價?”

張大千憤然道:“毀壞藝術,那幾十個洞窟靠通道處的壁畫全被他糟蹋了。”

周赫煊笑道:“你對王道士的評價,就跟夏博士對你的評價一樣。”

張大千不服道:“怎麼可能一樣?我是為了藝術,那王道士全是出於私心。”

“王道士自己可不這麼想,”周赫煊說,“王道士雖然崇信道教,但他看到莫高窟的佛家古物,立即自發的留下來保護。他清理砂石,供奉香火,靠布道幕化來籌錢保護莫高窟。有時候錢不夠用了,王道士還幫人抄寫道經。打通幾十個洞窟對他而言,意味著耗儘錢財,但他還是那樣做了,隻為方便信徒香客們禮佛。你是為了藝術,王道士是為了禮佛,夏博士是為了考古事業。從主觀上來講,誰錯了呢?似乎都沒錯。你有理由批評王道士,而夏博士也有理由批評你。”

張大千默然,難以反駁。

周赫煊繼續說道:“你為了臨摹晉唐壁畫而毀壞宋明壁畫,而王道士為了籌錢,幾百兩銀子都賣掉莫高窟幾十箱古籍和數千經卷。這有什麼區彆嗎?”

張大千辯解道:“當然有區彆,我……”

周赫煊打斷說:“你剝掉的畫層在洞內,王道士建的太清宮在洞外。後人看到洞內的壁畫和洞外的太清宮,就會聯想到你們所作的一切,你認為這很光彩嗎?說句不好聽的,如果王道士當年沒有發現洞窟複室,那莫高窟的數千經卷如今還完好保留著。如果你沒有發現壁畫複層,那幾十年後晉唐壁畫也能完好無損。”

“你……罷了,我不再剝畫就是!”張大千氣得差點一口血吐出來。

周赫煊確實說得有些過分了,不該把張大千和王道士相比。雖然張大千對敦煌壁畫有所破壞,但他曆史上對敦煌學的研究發展立下了大功,是功是過很難說得清楚。

最大的難處還是國家太落後。

如果清政府繁榮強大,敦煌經卷也不可能遺失海外。當初王道士發現了莫高窟複室,裡麵的數千經卷和數十箱古籍,本來是準備運往省府妥善保管的,結果因為當地官府拿不出六七千兩運費而作罷,導致大量文物被洋人用屈屈一千多兩銀子買走。

如果中華民國繁榮強大,那也輪不到張大千這個畫家耗費幾千兩黃金來研究壁畫,而是由國家組織專業的考古團隊進行發掘。

作為華夏子民,隻能期待一個盛世的來臨。

到那時,不但能保護我們國內的文物,還能慢慢把遺失海外的文物收回來。

請記住本書域名:。手機版網址:m.,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