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裡海的新形勢(1 / 2)

1731年3月16日,春已來,溫未升,在咋暖還春的時節裡,感受到陰雨綿綿在雨水節氣裡的布施,給萬物以複蘇的甘霖,春寒料峭中萌發生命的氣息。

雖然溫度低如冬日一般寒冷,但萬物複蘇已經開始,不顧一切的向上生長著,悄悄的萌芽,破殼而出,衝出土壤,展露出生命的顏色,向陽而生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慢慢的長大。

沿額濟勒河(今伏爾加河)而生的垂柳,已經顯得格外的綠,吐露出的新苞牙兒,在春雨的滋潤下,已經綻放開來,一節一節的按著長,如一串翡翠的項鏈,格外耀眼。

在這初春時節,一切的事物仿佛被灌入了勃勃生機,顯示出一個新生的蒙古汗國擁有絢麗的開始。

不過,在阿斯特拉罕城中,卻冒出滾滾濃煙,直衝雲霄,給這一切的美好增添了幾分不和諧景象。

齊國黑衣衛駐阿斯特拉罕分站負責人、宣節校尉(少校)劉彥奇騎著馬,駐足在街角的一側,冷眼看著那座還算是比較雄偉壯麗的聖三一大教堂陷入熊熊大火之中,周圍無數的土爾扈特人興奮地歡呼和雀躍著,仿佛這一把大火,便將百年來曾遭受的俄羅斯人欺辱經曆一舉銷毀。

儘管這座大教堂與街道對麵的王宮相比看起來樸素得多,但從工藝技巧的角度來看,仍不失為一個大型複雜的建築群。

在如此壓迫之下,土爾扈特部的實力已經被消耗到極致,在這樣繼續下去,他們很可能將會麵臨亡族的命運。

為了整訓土爾扈特部的武裝力量,齊國還派來了十餘名專業軍官和士官,指導和訓練新組建的王國常備軍。

時代變了,軍隊組織模式也要跟著變。總不能一群毫無戰鬥經驗的牧民跟人家武裝到牙齒的近代化軍隊互相對砍,那不是戰爭,純粹是送死。

後來,見城裡的老爺和部落頭人們沒有阻止,反而在言行上給予縱容和鼓勵。隨即,居民們的膽子越來越大,最後逐漸演變成朝教堂丟垃圾、潑屎尿,還毆打那些出門落單的教堂神職人員,並高呼讓其滾出阿斯特拉罕。

土爾扈特部想置身事外,高高掛起,繼續他們的騎牆態度,但在高加索地區獲得空前勝利的齊國人和波斯人卻不願看到一個牆頭草在裡海地區隨風搖擺。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對於建立一個蒙古汗國什麼的並不重要,但是能將部落諸部的權力收歸“中央”,成為一個集權式的現代國家,卻是讓車淩端多布大汗為之向往。

嗯,在土爾扈特人看來,建不建國並沒什麼清晰的概念,無非就是從以前依附俄羅斯人,變成現在依附齊國人和波斯人。

倘若,土爾扈特部在齊國和波斯的支持下,獨立建國,是不是能借助他們的力量,不斷向東擴張,繼而打穿哈薩克,最終連通他們魂牽夢縈的衛拉特故地。

為了獲取外部支援,土爾扈特部還跟準噶爾汗國加強密切聯係,阿玉奇汗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噶爾丹的侄兒策妄阿拉布坦,並積極扶持對方獲取準噶爾汗國的統治權,以此來對抗俄羅斯人的威逼。

於是,想要建國(依附)的土爾扈特部在稍作猶豫後,便立刻同意了與齊波兩國同盟的建議,並停止了向俄羅斯繳納貢賦的行為,開始籌備建國事宜。

一年多的殘酷戰鬥,四千多名勇敢的土爾扈特戰士幾乎儘數倒在了齊波聯軍的槍炮之下,或者波斯騎兵的彎刀之下,待兩方停戰簽訂和約,最終安然返回家鄉的土爾扈特人僅七百多人,是部落曆年為俄征戰當中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

到18世紀30年代,土爾扈特部的人口已經由五十多年前高峰時期的七萬餘帳四十多萬人口銳減到五萬餘帳三十多萬人口。

既然投向了齊國和波斯,那麼土爾扈特人自然該清楚自己在外交內政方麵該如何選擇和決策了。

沒錯,既然建國了,就不能再依靠此前遊牧部落時期那般,遇到戰爭來臨時,就搞全民皆兵的模式,征召大量牧民,操著刀子,騎著馬,就烏泱泱地撲上去。

舉族遷移至額濟勒河流域,經過數十上百年的繁衍,土爾扈特部儘管屢屢被俄羅斯人征召軍隊,為其擴張而四處廝殺,損失了不少人口。

五年前,應俄羅斯人強硬要求,土爾扈特部不得不派了四千名戰士加入俄軍作戰序列,就近前往高加索地區,向波斯人發動戰爭。

但隨著沙俄的快速擴張,土爾扈特部逐漸開始被沙皇俄國當做附庸與臣民來對待。沙俄的哥薩克騎兵不斷地騷擾,侵占並縮減他們的土地,勒索財物,強征貢賦,甚至在宗教上強迫土爾扈特部信仰東正教,這令以佛教為信仰的土爾扈特部人難以接受。

這座象征著俄羅斯人殖民和奴役土爾扈特人的大教堂,自然成了發泄的對象。

那些紮爾固會議長老、地方領主、部落酋長手裡都掌握著大量的人口和財富,若是輕易收繳他們的權力,肯定會造成土爾扈特部的內亂,那麼這個新生的阿斯特拉罕王國立時就會土崩瓦解。

在額濟勒河(今伏爾加河)流域廝混一百多年來,他們根本無法大量裝備先進的火器,隻能偶爾會從俄羅斯人手指縫裡撿些熱兵器,更是會以提供部落戰士幫俄羅斯人打仗,用命來換取火器,一直都過得慘兮兮的。

土爾扈特部雖然文明落後,反應遲鈍,但也從日益變得咄咄逼人的俄羅斯態度,感受到濃濃的威脅。

屋漏又逢連夜雨,四年前(1727年),被土爾扈特部倚為強援的準噶爾汗國被東方的秦國打爆,不僅損失數萬精銳汗國士兵,還丟了根基之地--伊犁,狼狽逃至伊塞克草原(今阿拉木圖一帶),形勢一度岌岌可危。

聽到這個承諾,車淩端多布大汗頓時心動不已。

倘若,俄羅斯人在戰爭中占據了上風,則適時派出兩三千名部落戰士,繼續表示雙方之間的“同盟(依附)”關係。

齊波兩國對土爾扈特部的支援也不是空口說白話,在簽署了一係列合作協議後,齊國將高加索戰場上繳獲的大量俄軍武器無償贈送給土爾扈特部。

劉彥奇作為黑衣衛駐阿斯特拉罕分站的負責人,便受上峰之命,以軍事顧問的名義,幫著土爾扈特人組建內衛警察部隊,對阿斯特拉罕城實施定居點模式管理。

當年,噶爾丹統一衛拉特部,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準噶爾汗國,並在隨後一段時間東征西討,差點恢複昔日蒙古人的無上榮耀,若說土爾扈特部對此沒有生出一絲羨慕或者嫉妒的心理,那絕對是自欺欺人的。

到了今天,這些膽大包天的土爾扈特人竟然開始放火焚燒這座教堂,竭斯底裡地發泄對俄羅斯人的憤恨。

但現實情況不允許呀!

對於俄國人強迫阿玉奇汗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他也從不認真執行,而是搪塞、敷衍了事,極儘圓滑,使沙皇政府無可奈何。

俄羅斯國力的迅速增長,以及越來越表現出的軍事擴張野心,都讓周邊勢力感到了一絲沉重的壓力,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驚懼。

如今,驕傲而奔放的土爾扈特人趁著俄羅斯內外交困之際,在齊國人和波斯人的支持下,擺脫了俄羅斯人百年以來的欺辱和壓榨,正式宣布獨立建國了。

當然,對於當他們向東征服其他遊牧部落以及哈薩克人時,無疑提供了更多的信心。

然而,庫拉河一役,連同土爾扈特部在內的四萬餘俄軍被齊波聯軍擊敗,損失慘重。在隨後的一係列戰鬥中,俄軍為了能擺脫聯軍的追擊,不斷指派土爾扈特部戰士斷後阻擊,掩護俄軍逃跑。

1730年8月11日,也就是瑞典取得裡加戰役後的兩個月,從波斯來了一支使團抵達了土爾扈特部王廷所在地阿斯特拉罕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