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放棄了準噶爾故鄉,朝著日落的方向進發,在沿途中不斷征服韃靼部落,最終於1630年到達自己的目的地——額濟勒河流域。
雖然有齊波兩國的護持,但也不能將自身安危全都委於他人,總得加強一點武備不是。
一百多年前(1625年),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不想卷進衛拉特蒙古內部的紛爭動亂中,同時也為避免被實力強大的準噶爾部首領、衛拉特蒙古事實上的盟主巴圖爾渾台吉吞並,於是帶著自己的六個兒子,以及土爾扈特、和碩特和杜爾伯特三部的五萬餘戶牧民踏上了漫漫西征路。
君不見,不論是在古老的東方,還是在廣闊的南俄草原,曾經彪悍的遊牧騎兵,在麵對裝備了火炮和火槍的新式軍隊時,是何等的不堪一擊。
車淩端多布大汗內心深處,其實是非常讚成齊國人提出的國家集權主義,將地方領主和部落酋長的權力全部收歸“中央”,從而加強自身的權威,做一個真正的王國獨裁君主。
剛剛繼承汗位未久的車淩端多布大汗恐慌之下,一邊征召大量部落戰士,以應聯軍入侵,保衛部落安全,一邊派出使者拜會聯軍指揮官,聲言無意與齊國和波斯對抗,隻是迫於俄羅斯人的威逼,才不得不派出部落士兵參與作戰。
在隨後幾個月時間裡,齊國又向土爾扈特部提供了一筆兩萬元的無償援助和五萬元的低息貸款,用於土爾扈特人改革內政和修繕王城--作為土爾扈特部的統治中心,阿斯特拉罕其實就是一座土圍子圈出的牧民定居點,哪有一點都城的模樣。
未幾,明顯在整個使團起主導地位的齊國人表示,若是土爾扈特部願意斷絕與俄羅斯人的“同盟”關係,轉而與齊波兩國結盟,那麼他們將全力支持土爾扈特部建立一個中央集權式的蒙古汗國。
車淩端多布大汗在紮爾固會議(類似滿清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上與諸多王公貴族進行了一番激烈地爭論,最後達成一致意見,那就是暫不理會俄羅斯人的征召,對正在進行的俄瑞戰爭持觀望態度。
但目前而言,在整個裡海地區,土爾扈特部以五萬帳的實力,也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割據勢力,即使無法與波斯薩法維帝國相提並論,也不敢跟俄羅斯人爭鋒,但多少也能跟四分五裂的哈薩克汗國掰掰腕子。
土爾扈特人很清楚,俄羅斯帝國大概無法一口吃下他們——當然,若是人家下定決心,付出一些代價,也不是吞掉他們。但時間長了的話,就憑他們這三四十萬人口,隨著俄羅斯人慢慢蠶食,持續削弱,最後肯定是撐不住的。
最過分的是,沙俄大肆征用土爾扈特青壯年參與沙俄對外擴張戰爭。他們讓土爾扈特戰士衝在最前線,充當他們的炮灰。大量的土爾扈特部戰士在一場場戰爭中付出了無辜的生命,而這些戰爭卻與部落毫不相乾,土爾扈特部的人口開始減少。
這支使團由波斯人和齊國人組成,來此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立即讓土爾扈特部表明立場。
你們是繼續跟隨俄羅斯人衝鋒陷陣,充當他們的戰爭炮灰,還是斷絕跟俄羅斯人之間的一切關係,從而成為齊國和波斯兩國的同盟夥伴。
你一個人口不過三十來萬的遊牧部落,在強大的齊國照應下,手指頭縫裡隨便露出一點,都能讓你們這些苦哈哈的蒙古人生活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現在,趁著俄羅斯人內憂外患之際,又有齊國和波斯的大力扶持,那還不趕緊抱個大腿,尋個靠山。
而齊國人將上萬件火器半賣半送給土爾扈特人,對他們而言真的是天降橫財了。至少,以後在麵對俄羅斯人的武力威脅時,可以稍稍挺直腰杆子了。
齊國人提出的內政改革以及建立現代國家政府的一係列建議,雖然得到了車淩端多布大汗的高度重視,但囿於土爾扈特部既有的原始草原部落民主製度,在第一時間就被暫時擱置了。
彼時的額濟勒河還沒有為俄國所控製,尚未崛起的俄羅斯民族起初與剛剛遷到此處的土爾扈特部還是平等往來,土爾扈特人在額濟勒河畔放牧、生活,與世無爭。
若是選擇前者,屯兵於希爾凡的數萬齊波聯軍不介意翻越高加索山區,攻入土爾扈特部,將你們闔族消滅或者逐出已經棲息繁衍了一百多年的額濟勒河流域。
若是選擇後者,那麼土爾扈特部就將成為齊國和波斯的密切同盟,不僅能獲得兩國的武力保護,還能得到兩國源源不斷的經濟支援。
雖然在這一點上,讓波斯人感到一絲尷尬和難堪,但比較好說話的齊國人卻支持了他們的選擇。
更讓土爾扈特部膽寒的是,齊波聯軍在擊破俄軍後,一部殺入了土爾扈特部傳統放牧地馬哈奇卡拉地區,似乎要抄掠裡海北岸,入侵土爾扈特部。
要是俄羅斯人被瑞典人揍得生活不能自理,實力大損,那自然就無需再搭理他們,我們土爾扈特人紮緊籬笆,過自己的小日子。
他們接受齊國人的意見,以波斯薩法維帝國為其名義上的宗主國,但依舊以傳統的藏傳佛教為國內的唯一信仰。
跟齊國和波斯人打了幾個月的交道,土爾扈特人也逐漸琢磨出味了,彆看波斯人竭力表現出高高在上的大國姿態,但在許多重大事項上,卻處處以齊國人的決定為主,似乎一切安排皆以齊國馬首是瞻。
合著,波斯這麼一個老大帝國,也是人家齊國的小跟班呀!
既然如此,那隻有緩緩圖之。
儘管,他們接受的大量火繩槍、燧發槍及青銅火炮,基本上都是齊國人轉交的繳獲自俄國人的落後裝備,但對土爾扈特人來說,絕對是難得的“精良武器”了。
也不知道是聯軍信了土爾扈特部使者的言語,還是囿於兵力不足的緣故,聯軍在裡海西北地區抄掠數天後,調轉兵鋒,朝馬內奇河中遊地區殺去,準備跟頓河流域作戰的克裡米亞汗國夾擊並掃蕩殘餘俄軍。
土爾扈特部的近鄰——俄羅斯在一個多世紀以來,國力一直在呈穩定地上升趨勢。即便是當年被波蘭人欺淩,被瑞典人暴揍,但其人口、經濟、軍備都在持續改善,最終得以在彼得一世時期實現強勢崛起,稱霸波羅的海,國土更是向西擴張了不少。
早在幾個月前,便有膽大的居民朝著這座教堂丟石塊、扔菜葉子,甚至言語侮辱教堂裡的神父。
在土爾扈特部首領阿玉奇汗統治時期,對俄羅斯人的壓迫和奴役,便使儘各種手段,百般周旋,更是從不承認對俄國的宗主權,而一再表示土爾扈特部隻是俄國人的“同盟者”,堅決維持自身的獨立性。
不過,土爾扈特部就在這般猥瑣發育、艱難求存的時候,近年卻遭遇了一次巨大的外部危機。
當年,俄羅斯人為了要改變土爾扈特人的宗教信仰,不惜花費巨大資金,“援建”了這座神聖的教堂,希望能將這些愚昧而又野蠻的民族歸化為“文明人”。
就在土爾扈特部剛剛鬆下緊繃的神經,為戰爭的離去而暗自慶幸不已時,貪婪而殘暴的俄羅斯人又派來使者,要求他們再度貢獻三千名部落戰士,前往莫斯科,抵禦入侵的瑞典人。
在農耕文明,財富意味著你擁有多少土地,但在遊牧文明,人口才是力量的象征。而由於沙皇的“不恤民力”--當然,沙俄通過此舉也不排除消耗人口,以加強對土爾扈特部的控製的意圖。
想要加強中央集權,那麼就先努力營建王國的都城,將這個尚處於遊牧狀態的王國的主要人口和資源慢慢往城市裡遷移。最好呢,是變成半牧半耕的生活生產方式,逐步褪去遊牧民族的愚昧和無知。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國的定居人口也會日益增加,財富和資源也會逐漸增長,當屬於王庭的實力足夠強大,那麼在齊國和波斯的扶持下,想必阿斯特拉罕王國最終會形成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繼而轉變為一個現代和文明的國家。
齊國也將籍此將勢力延伸至裡海北岸,從而鞏固和加強齊國於高加索地區的影響力。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