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平衡(1 / 2)

1709年4月,吉爾紮伊人首領米爾·霍塔克和他的追隨者們因為不堪坎大哈總督、格魯吉亞人古爾金的殘暴統治,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抗行動。他們殺死了古爾金,驅逐了所有的波斯官員,然後宣布脫離薩法維王朝的統治。

時任帝國沙阿素丹·侯賽因先是兩次招撫不成,隨後便命令被殺死的坎大哈總督古爾金的侄子凱·霍斯魯率領帝國軍隊,並聯合吉爾紮伊人的世仇阿卜達裡人前往坎大哈平叛。

很不幸的是,平叛大軍被吉爾紮伊人擊退,主帥凱·霍斯魯被擊殺,最後不得不放棄對坎大哈的圍攻。

儘管帝國在此次平叛過程中並未遭受太大的損失,但這次戰敗的後果卻很嚴重,薩法維王朝就此失去了對坎大哈的控製。

及至1719年秋,日益坐大的吉爾紮伊人在新任首領馬哈茂德的帶領下,試探性地進犯帝國西南重鎮克爾曼。

卻不想,這座城市竟然不戰而降,總督聞風而逃,馬哈茂德幾乎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克爾曼。

吉爾紮伊人在克爾曼實施了血腥的屠殺和搶掠,第一次將帝國的虎皮給扯了下來,露出它那虛弱不堪的身體。

這對我們齊國而言,可是一次難得的好機會呀!

這個時刻,坎大哈的景致宛如一幅恢宏的畫卷,古老的城堡巍峨聳立,其尖頂與塔樓在朝陽下顯得格外莊嚴。

“嗯,很好。”易卜拉欣·汗露出一絲微笑,誠摯地看著對方:“若是我們能得到你們齊國的積極回應,想來彼此以後定會建立一種互惠互利的友好關係。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總督大人肯定會將你請到馬什哈德,作為我們的軍事顧問,指導和訓練我們的新式軍隊。”

圍城八個多月後,吉爾紮伊人無奈收了克爾曼城奉送的2000土曼(1土曼約等於2.7兩白銀)贖城費後,悻悻的撤圍而走。

彆看我們齊國現在對波斯這般不遺餘力地進行扶持,做出一副想要幫助薩法維王朝實現“偉大複興”的模樣。

但沒想到,這個納迪爾竟然要通過他的身份,幫著引薦和拜會我齊國高級官員,以此獲得與齊國接觸和交流的機會,從而實現雙方達成深入合作的目的。

吉爾紮伊人為了逃避齊波聯軍的追擊,曾組織過幾次阻擊,但人心惶惶之下,斷後的部隊往往一觸即潰,根本未能阻齊軍片刻,始終被人家攆在後麵。

一個多月前,自己作為情報分析官,隨波斯帝國軍隊前往呼羅珊征討納迪爾,卻不想在馬亞梅遭到納迪爾軍的伏擊。戰鬥僅持續了半日,波斯軍便被擊潰,所有的部隊無不蜂擁而逃。

但齊國人的大軍並未在坎大哈久留,在聞知高加索地區遭到俄羅斯入侵後,便又匆匆離去,僅留下一萬餘聯軍士兵鎮守當地。

而自己卻在納迪爾軍的騎兵追擊下,未能及時逃脫,很不幸地被他們俘虜了。

阿什拉夫派人將馬哈茂德的腦袋送給了銜尾追擊的齊國人,並敬奉了數十輛大車的金銀珠寶。

他們不僅在第一時間支持被廢黜的沙阿素丹·侯賽因的兄弟阿巴斯王子繼承帝國沙阿,而且還不惜伏波萬裡,調集兩萬餘軍隊登陸波斯,向吉爾紮伊人發起了進攻。

但在一路逃跑的過程中,吉爾紮伊人不僅遺失了大量“小黃蜂炮”和軍械物資,還不得不丟棄了無數搶掠而來的珍奇異寶,白白便宜了追在後麵的齊國人,最後宛如乞丐一般,惶惶然地抵達坎大哈。

可能是出於對我們齊國的忌憚,或者是不想過分得罪我們齊國,包括他在內的數名被俘齊國軍官並沒有受到納迪爾軍的苛待,反而受到他們極高的禮遇。

儘管在多年的剿殺過程中,吉爾紮伊人也發生過內部紛爭,阿什拉夫因為擅自弑殺馬哈茂德,獻媚齊國人,遭到馬哈茂德的弟弟侯賽因的報複,發生一場激烈的火並,最終被殺身亡,使得吉爾紮伊人的勢力受到嚴重削弱,反抗行動也陷入低穀。但囿於坎大哈省支離破碎的山區地形,他們還是保存了相當的實力,暫時蟄伏,以待後勢。

城牆是用石頭和磚砌成的,堅固無比,上麵還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花紋。沿著城牆,可以看到一排排波斯士兵巡邏,他們身穿灰布軍裝,腰跨彎刀,背著一杆火槍,眼神警惕地盯著魚貫而入的商隊,恪儘職守地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安寧。

“我們齊國在坎大哈派駐了一位阿富汗專使,主要負責處理該地區的外交和僑民事務。”齊國駐波斯參謀團情報分析官、翎麾校尉(中校)符克東麵無表情地說道:“即使他對你們的要求無法做出決定,也能迅速地向臨近的印度總督或者駐印度外交事務部高級專員彙報。所以,無論怎樣,都能給你們一個明確的回應。”

如此,我們齊國才好上下其手,對波斯的內政、外交、軍事以及經濟商貿等諸多方麵加以控製,將這個印度洋地區最為關鍵的一環,牢牢地握在手裡。

我勒個擦,齊國人太不講理了。

溜溜達達地就來到了帝國都城伊斯法罕,然後他們就走了狗屎運。在古爾納巴德逆天地擊敗了四萬餘帝國大軍後,便想玩把大的,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打下伊斯法罕,劫掠這座帝國最富裕的城市。

無奈之下,吉爾紮伊人在首領阿什拉夫的命令下(很大概率是自發性的),很快便化整為零,星散於山區之中。

城市中心是一片繁華的市集,攤位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商品,從齊國的香料、布匹、五金製品到金銀珠寶,各種配飾,琳琅滿目,商人們叫賣聲此起彼伏。

登上塔樓,眺望遠處,可見連綿的山脈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雄偉。雖飽經戰火,但此時的坎大哈城,依舊有壯麗的城堡和繁華的市集,有虔誠的信徒和熙攘的居民,這座城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四麵八方的旅行者和商人。

但此舉遭到我們齊國的反對,聲稱會激化當地民族和宗教矛盾,不利於薩法維王朝的邊疆穩定。

齊國人驗明了人頭,收了禮物,然後……繼續引軍追擊,做出一副誓要將他們吉爾紮伊人一網打儘的架勢。

曾經大殺四分的阿富汗人在麵對齊國人時,遭到了連串的失利,設拉子、亞蘇季、沙赫爾、納傑法巴德,一支又一支軍隊被齊國人所擊破,以至於吉爾紮伊人被打出陰影,未敢與之再戰。

雖然,在諸多戰果中,被俘獲和擊斃的齊國軍人沒多少,大部分都是印度仆從兵,但通過這種零敲碎打的勝利,讓缺少武器裝備的阿富汗人籍此繳獲大量火器,有力地支撐了他們持久反抗外敵入侵的“聖戰行動”。

在遭到恥辱性的失利後,聯軍隨後展開的大規模軍事報複,又將更多的地方部落推向吉爾紮伊人一方,聯合對入侵者發起襲擊。

然而,讓所有逃回的吉爾紮伊人目瞪口呆的是,坎大哈竟然被敵人攻占了!

他縱兵在伊斯法罕再次搶掠一番後,帶兵迅速撤往阿富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