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齊國的爪牙(1 / 2)

1723年1月18日,津門(今巴基斯坦卡拉奇市)。

原為印度洋沿岸小漁村的津門,在六十多年前徹底割讓給齊國後,便成為齊國印度艦隊的主要錨地。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這裡已經成為印度西北地區最為主要的貿易進出港。位於內陸的俾路之、旁遮普、信德等地區,通過印度河航運,將生產的穀物、稻米、棉花等農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往津門港,隨後再轉運至漢洲本土,以及波斯、阿拉伯、東非等地。

津門,不僅是齊國海軍印度艦隊司令部駐地,還是西州總督區(轄地範圍為胡布河與印度河之間的廣大平原地區)的政府駐地,因而,整個城市聚集了近八萬餘人口,齊國人和齊印混血兒不到一成,大部分皆為當地的信德人、拉其普特人,以及俾路支人。

李延良背著沉重的行囊,隨著幾名同伴一起下了船,然後坐上一輛軍方的馬車,朝城中的西州駐屯軍司令部駛去。透過車窗,他下意識地朝碼頭泊位的方向看去。

一行近百人組成的波斯使團正在港務人員的引領下,前往貴賓室休息,等待西州總督區派人迎接。在隊伍中,十餘名身穿波斯傳統服飾、麵帶紗巾的波斯女子,顯得格外突兀。

娜茜德·米爾紮作為薩法維王朝的公主、新任沙阿阿巴斯三世的女兒,最終將會被送到漢洲本土,與我大齊皇室聯姻,以此加深兩國之間深厚的“情誼”,並籍此期望能得齊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處於危難之中的阿巴斯三世,重振薩法維帝國。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李延良心中微微一歎,頭輕輕地靠在車廂壁上,閉目不語。

“怎麼,坐了二十多天的船,整個精氣神都泄了?”一名同行的仁勇校尉(中尉)用胳膊碰了碰李延良,笑著問道。

“嗯,感覺整個人還在漂著。”李延良繼續閉著眼睛,悶聲回道。

“今晚好生歇歇,在明日麵見西州駐屯軍的長官時,可莫要這般無精打采,要不然落個不好印象,可是會耽誤前程。”

“我等既然調派至駐屯軍,還能有什麼好前程?”李延良搖搖頭說道:“整個駐屯軍除了軍官和炮兵部隊是我們齊國軍人,手底下的士兵全都是印度土著,難不成還指望帶著這幫人建功立業?”

“話也不能這麼說。”楚澤武說道:“以咱們這般低階校尉的軍銜,在機動軍團裡,最多也就是個排長,或者戰術參謀的職級。可要到海外領地駐屯軍中,最起碼可以帶一個連,甚至一個營,多少也有了主官任職的經曆。以後在晉升時,那不就是一個最好的跳板嘛!”

“是嗎?”李延良臉上帶著幾分懷疑的神色。

從伊斯法罕撤至布什爾港後,鑒於他一年來的卓越表現,李延良被晉升為臨時仁勇校尉軍銜,在報送本土陸軍總部核審後,便會被正式授予該銜。

本以為,自己升了軍銜,就會被任命為連隊中的戰術參謀官,或者連隊輔助官,然後再熬幾年資曆,便能按部就班地晉升禦武校尉(上尉),從而就任一連的主官。

卻未曾想到,上麵的長官卻將他跟幾名軍官一起發配到西州駐屯軍,說是要夯實和加強當地駐軍的訓練強度和作戰能力。

可問題是,西州的西北方是齊國的附庸國--喀拉特汗國,東邊信德地區是被莫臥兒帝國一直視為地方叛亂的納瓦布王國領土,東南方隔著一小塊古傑拉特領地又是莫州總督區,西邊,哦,那是海洋。可以說,整個西州轄地的根本就沒有任何強敵入侵的風險。

就職於這種地方駐屯軍,怕是根本沒有任何建功立業的機會,如何能獲得上峰的嘉獎和晉升?

“我們離開波斯時,他們的帝國沙阿已經正式向我們齊國提出借兵請求。”楚澤武看著一臉鬱悶地李延良,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我認為,我們皇帝陛下和內閣政府一定會應允波斯人的請求,調集軍隊幫著他們驅逐阿富汗人,恢複薩法維王朝的統治秩序。”

“嗯,所以長官將我們打發到西州來了。”李延良不無自嘲地說道。

“你以為對波斯的戰爭,隻限於波斯境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