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印度殖民政策的轉變(2 / 2)

“你……”齊紹鬆聽罷,眉頭一皺,眼睛也微微眯了起來,平日裡頤指氣使的性子就要發作,但看到對方一副凜然的官威,頓時意識到他的身份,不由悻悻的說道:“你們內閣這般匆匆介入印度內部管理事務當中,怕是有些操之過急了一點吧。”

“不是有三年的過渡期嘛,如何會操之過急?”顧慶賢曬然一笑,“難道在內閣政府接收印度事務的過程中,你們幾家會出現巨大的變故不成?”

不論是早期的印度商社,還是後麵拆分出來的孟加拉商社,乃至最晚成立的緬甸商社,它們除了獲得政府授予的獨家貿易壟斷權,從事專屬海外貿易,這幾家商社還不斷地與地方政府建立某種程度上的外交聯係、收集政治和軍事情報、探索貿易路線、建立港口據點,在事實上就是代行國家之事。

而且,幾家商社都擁有自己的文職管理人員、武裝船隊,以及規模不小的護衛部隊,印度商社甚至還擁有貨幣鑄造權、司法審判權以及軍事宣戰權,形成了商業、政治、軍事、司法四合一的組織。它們已不再是單純的貿易商社,也不完全是一個政府部門,更不完全是一個政權。

然而,就像齊國的社會關係已經開始轉變一樣,印度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改變。隨著新世紀的發展和印度洋地區的形式變化,齊國對印度殖民的性質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齊國已然製霸印度洋三十多年,不論是在皇室和政府層麵,還是軍方勢力,乃至民間團體,無不以齊國強大的國力,展現出無比的自信和驕傲。從各種報刊媒體的評論述事中,人們可以從中讀到,印度土著正在等待著齊國先進文明的指引明燈,等待著神明的指示和最高裁定者的拯救。

齊國在印度的殖民事務是隨天意而來的,我們不僅能從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獲得充足的利益,還要在這些長期淹沒在黑暗、惡習和苦難的民眾中傳播光明,擴大“仁義”的寬厚力量,將他們的社會塑造成管製良好的社會,用活躍的工商業改善他們的生活,從而建立一種符合齊國“價值觀”的統治秩序。

“讓我們一起努力,逐步宣傳並建立我們齊國的價值原則和處事觀點,在他們的土地上紮根,構建我們的法律、製度和生活方式,這樣,我們的道德觀念和東方文明也將在這裡確立”。

嗯,不裝了,我們齊國要開始全麵殖民印度了。在這種情勢下,你們幾家極度追求貿易利益的商社,必然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殖民行動,隻能退出未來印度事務主導地位,專事你們賴以憑持的貿易事務。

印度未來必須齊國化,要完成這個遠大的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齊國的治理方式、輔以代理人模式,再用漢語進行全麵的社會教育——當然,這個全麵僅僅是指代那些印度土著中的精英人士和依附齊國的代理人。

儘管,印度擁有令人頭暈目眩的複雜種姓製度、糾纏不清的宗教矛盾,以及難解的土地所有權,但齊國人仍然堅信,流傳了數千年的東方智慧和正在發展壯大的科學理性將無所不能,帝國的根係必將會紮進印度的更深處,從而夯實帝國的全球霸業。

——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