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分而治之(2 / 2)

4月6日,妙烏(今緬甸謬杭市)。

永樂年間到正統年間,大明王朝於雲南西南邊地和中南半島設置“三宣六慰”,統轄範圍除雲南部分外,大致囊括緬甸、暹羅北部和南掌的中部,皆“滇中可以調遣者”。

1531年後,莽瑞體建立東籲王朝。隨著明朝於中南半島勢力漸衰,東籲王朝日漸強大,明屬三宣六慰土司紛紛歸附東籲王朝。

而位於緬甸西海岸的若開王國便是曾經大明的底馬撒宣慰司所在,1433年,那羅彌迦羅王借助孟加拉素丹王國的力量,在妙烏重建若開王朝。未幾年,該王國又占領吉大港,王朝最盛時,曾受“十二個孟加拉市鎮”的朝貢。當年,東籲王朝在統一緬甸之時,若開王國還曾派葡萄牙人勃利多(亦譯菲利浦·德·布裡托)率葡萄牙雇傭軍隨同一起進攻白古。

嗯,當年我們祖上也曾闊過!

然而,時移世易,隨著莫臥兒帝國勢力擴張至孟加拉,若開王國先是在六十多年前,被逐出孟加拉,於該地區的領地損失殆儘。未及,莫臥兒帝國又借助齊國人的海上力量,將其最為重要的港口——吉大港給奪走,實力進一步受到削弱。

就在若開王國畏縮在若開山脈西側,麵對咄咄逼人的東籲王朝,正在悲催地苟延殘喘時,齊國人來了。

按理說,若開王國境內多山,僅有沿海岸線有狹窄平原,還沒有連成一線,物產不豐,絕對屬於地貧人瘠的窮地方。自從丟了孟加拉地區的領地和吉大港後,若開王國財政日益困頓,連年入不敷出。手裡沒錢,自然就腰杆不硬,軍力不張,麵對實力強大的東籲王朝,隻能伏低做小,稱臣納貢,以為藩屬。

可不知為何,齊國人竟然看上了他們這個小國,刻意扶持,又是給裝備,給火槍,給火炮,又是派出軍事教官,幫著他們整訓軍隊。接觸日久,齊國人的影響力開始深入若開王國的方方麵麵,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麵亦被齊國間接控製,整個王國全麵倒向齊國。

後來,在齊國人暗示下,若開王國廢除了與東籲王朝的宗藩地位,轉而向齊國稱臣納貢,成為這個強大的印度洋霸主的小弟。

有老大罩著的感覺就是好,東籲王朝聞知若開王國反複,主動廢除雙方之間的宗藩關係,當即領兵來攻。

就在若開王國出動數千經齊國軍事教官調教的新軍在崇山峻嶺的若開山脈與緬軍打得有來有往時,齊國出動了數艘武裝商船,駛入伊洛瓦底江,向東籲王朝發出警告,不得無端攻擊齊國藩屬,立即退兵。否則,齊國將會做出斷然措施,阻止東籲王朝的軍事行動。

東籲王朝雖有不甘,但畏於齊國強大的實力,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若開王國脫離宗藩羈縻,轉投齊國。

仿佛是受到了若開王國的鼓舞,曼尼普爾王國和阿洪王國(又稱阿豪姆王國或阿薩姆王國)也相繼脫離東籲的宗藩關係,不再稱臣納貢。曼尼普爾王國更是在齊國暗地裡支持下,與東籲王朝發生全麵戰爭,綿延至今。

數日前,國王明耶娑基收到齊國人的指令,要求若開王國軍隊前出巴杜比山穀,威脅東籲王朝西南邊境。

據悉,位於下緬甸地區的孟族準備在勃固、毛淡棉、勃生等地發動武裝起義,推翻當地的東籲政權。

齊國人的安排不言而喻,就是想讓他們若開王國在東籲王朝西南邊境地區搞出事端,吸引緬軍注意力,為孟族武裝的暴動起義提供有利條件。

看來,齊國人已經朝著分裂東籲王朝的目的邁出了最為關鍵的第一步。

既然如此,在分食東籲王朝的盛宴當中,我若開王國自當不能落後,勢必要跟在齊國人身後分一杯羹。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