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還利用粘土模子製作了很多橡膠容器,這又是一項妙用。當然了,印第安人最偉大的發現則是他們意識到膠乳經煙熏後有了皮革狀的外觀,可以製作很多有用的東西。
印第安人在漫長的歲月中開發出了很多橡膠的用處以及加工處理方法,齊國人在彙總了這些信息後,將其進行一一實物驗證,隨後便開始了自己的設計加工工藝,準備搶在歐洲人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大規模應用這種新型材料--橡膠。
其實,早在1615年,西班牙人就開始用橡膠來製作士兵們的防雨鬥篷了,比齊國人的研究足足提前了六十多年。隻可惜西班牙人沒有深刻意識到這種東西的其他妙用,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36年,法國一支前往秘魯的考察隊在研究橡膠後,才逐步開發出了種種妙用,並最終盛行整個全球。可以說,是法國人開發出了橡膠這種偉大的材料。不過,如今這項偉大發明的殊榮,最終要落到齊國人的頭上了。
四十多年前,齊國在威遠(今莫爾斯比港)就設立了一座橡膠製品研究院,開始研究和開發橡膠用途的偉大重任。技術人員們仿效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的思路,製作出了很多防水器具,比如防水皮具、防水布(棉布、麻布、呢布等等)。不過他們沒有像西班牙人或印第安人那樣簡單直接將天然膠乳塗抹在布匹上,而是一遍遍試用自己能夠找到的所有化學品將其軟化溶解,然後再加以作成橡膠製品。
研究院的技術人員曾利用焦油(煤焦油中的苯倒是可以溶解橡膠)、硫酸、鹽酸、純堿、燒堿、乙醚等諸多材料,最後終於發現乙醚這種化學品是生膠塊的良好溶劑。溶解、軟化後的橡膠具有非常好的粘性,可以調和成各種溶膠,然後由人工用刷子將其均勻地塗抹在皮革或布匹等材料上,待其乾燥後便是良好的防水材料。
隨著這些成果的陸續開發成功,威遠、金華(今巴布亞新幾內亞萊城)等幾個城市建立了一係列橡膠加工廠,將種植園生產出來的膠液先加工成固定規格的生膠片,然後,輸往漢洲本土的棉紡織工廠和服裝工廠。這些企業便將膠片粘到織物上——溶解後的生膠具有非常好的粘性,製作成各種雨衣、吊帶襪、鬆緊褲等紡織品。
吊帶襪、鬆緊褲有了,那麼在各種腦洞大開的研究學者的集思廣益下,其他各種橡膠製品也都一一開發了出來,充氣床、遊泳圈、氣枕、氣墊等等。而這些產品的製作方法也相當簡單,隻要將這些物品的內芯浸入用溶解橡膠製作的溶膠中即可。除此之外,膠管、膠絲、膠帶、墊圈、彈性繃帶等有用的小東西也被陸續設計生產了出來,推向市場。
不過呢,齊國所有的橡膠製品用的都是生橡膠,也就是沒有硫化過的橡膠。用這種橡膠製作的物品,雖然粘性、彈性和伸縮性方麵都相當不錯,但如果長時間置於低溫環境下,橡膠會慢慢變硬然後失去彈性,這意味著在寒冷的冬天,橡膠製品將有很大幾率失去效用。
另外,經過溶劑溶解過的生橡膠,一旦遇到炎熱天氣,便很容易分解從而失去效用。可以說,如果這兩個缺陷不解決的話,那麼橡膠製品在齊國乃至全世界的銷售便會遇到很多局限,最終會影響到這個產業的廣闊發展前景。
要解決這個問題,也隻能在橡膠的處理上再想想辦法了。然而,眾多研究人員對太祖皇帝提及“橡膠硫化”這個化學名詞,始終不得其法。細究深層原理,以及具體如何硫化,工藝又是怎樣何,太祖皇帝也是語焉不詳,不能給出具體指導。
當然,你肯定不能將操持國家大事的皇帝給弄到實驗室,為伱們解決這個化學難題。
沒辦法,還是得靠研究院的技術人員自己想辦法。好在他們已經知道一個大體的方向,那就是用硫磺來和橡膠一起反應。至於是火燒、還是加熱,抑或是溶解,那就得靠大量的實驗,這沒彆的捷徑可走,隻能一步步試,一個個可能地排除。
功夫不負有錢人,在巨量資金投入和高額獎金的誘惑下,兩年前,威海(今澳洲凱恩斯市)一家橡膠加工廠名叫駱思漢的技術人員,在反複多次實驗下,無意中製作出了硫化橡膠,使膠料具備高強度、高彈性、高耐磨、抗腐蝕等等優良性能,一舉克服了生橡膠的種種缺點,從而將這種材料物質推向更大規模的市場應用,消除了各種障礙。
於是,齊國產業促進部、農業發展部聯合發文,要求威遠島、蘇門答臘島、婆羅洲,以及馬來半島等幾處適合橡膠生長的海外直轄領地大力擴展橡膠種植園,以滿足未來橡膠工業的發展。
“所以,諸位且放寬心,橡膠產業在未來必將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你們若是在我汜水投資興建橡膠種植園,絕對是你們一生中最為明智的決定。”靳延林伸出一隻手,指向遠方一大片鬱鬱蔥蔥的曠野,言語中充滿了蠱惑,“你們隻需要投下不多的資金,將這片原野上植滿橡膠樹,便不啻為擁有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每年給諸位及後人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
“人力能保證嗎?”一名秦國商人已然心動不已。
“種植園初期,我們可以為你們‘招募’部分土人勞力,但長期下來,我還是建議你們能從大陸引進更多的漢人移民,以取代那些又笨又蠢的土人。”靳延林笑了笑,說道:“諸位也知道,我齊國正在加大對南洋領地的開發,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會消耗不少土人,屆時未必就能保證你們所有種植園的勞力需求。”
眾人聽罷,不由露出一絲苦笑。
這齊國人的算盤打得可真精,不僅要讓我們幫他們開發海外領地,建立橡膠種植園,還要免費為他們引進移民,充實人口。
不過,這也無妨,我大秦雖有西北邊患,但國內承平數十年,人口激增,到處都有無地的農民,花些船費,給點三瓜兩棗,便可輕易招攬種植園所需的大量農工。
話說,這齊國海外領地的土地價格比起大陸來,那簡直是不要太便宜。圈上千兒八百畝地,就算不能靠著那個什麼橡膠賺錢,但最起碼也能為家族謀一份傳諸於子孫萬代的基業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