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黃金(1 / 2)

1724年10月2日,平治堡(今南非哈裡史密斯鎮)。

縱貫南非東南地區的天梯山(今南非德拉肯斯山脈)兩側呈階梯狀降低。東坡陡峻,受眾多河流切割,地形崎嶇而破碎;麵迎印度洋濕潤氣流,地形雨豐富,亞熱帶山地常綠林生長茂密,高山草地旺盛。西坡平緩,微向內陸高原傾斜,因處背風位置,氣候偏旱,多草原和灌叢。

一支數百人規模的軍隊排成一列縱隊,蜿蜒行進在一片壯麗的開闊草原上。這裡的土地廣大得令人退縮,上麵覆蓋著短硬的青草,散落著巨大的岩石,偶爾還會有荊棘樹的輪廓打破平滑的天際線,四處有溪穀的陰影。幾座隆起的山峰打破了一馬平川的地勢,藍黃色的花叢則像斑點一樣散布在山丘之上。

這裡的空氣令人震顫,飄散著若有若無的乾燥塵埃氣息。日間的天空堆積著厚厚的白色卷雲,陽光清澈,從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數公裡外牧民趕著牛緩緩前進。

印度駐屯軍科欽第三團指揮官、翎麾校尉(中校)耿廷詔騎著一匹雄壯的馬瓦裡馬上,登上一座小丘,舉著望遠鏡朝前方觀望。

“長官,按照地圖上的標示,前方三四公裡外應該有一座名叫平治堡的移民點。”一名情報參謀在旁報告道:“若是我們加快點速度,應該可以在日落前趕到那裡。”

耿廷詔放下望遠鏡,轉頭看著小丘下麵正在行進中的隊伍,一個個身形瘦小、麵孔黝黑的印度仆從兵扛著火槍,在各級軍官的帶領下,邁著略顯沉重的步伐,不斷地向前湧動。儘管他們額頭上浸出汗水,呼吸也有些急促,還都露出難以掩飾的疲態,但在嚴格軍令的約束下,依舊咬緊牙關,繼續行進著。

“命令部隊原地休息十分鐘。”耿廷詔命令道:“未得軍令,任何人不得隨意走動。”

“是,長官。”

“我覺得,黔州總督區應該修一條鐵路,從昌寧(今南非德班市)直接通往杏山。”科欽第三團副團長、宣節校尉(少校)朱長波摘下水壺,遞給耿廷詔,然後伸手指了指廣闊無垠的草甸,說道:“這裡雖然是高原山區,但地勢平坦,再加上可以征發大量黑人奴工,想來修條鐵路應該花費不了多少資金。有了這條鐵路,我們便能更好地控製內陸地區,也可以將那裡的金礦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昌寧,最後裝船運回本土。”

“政府哪有這麼大的精力來投資建設黔州?”耿廷詔接過水壺,狠狠地灌了幾口,然後抹了抹嘴巴說道:“南洋諸島、馬來半島、安南、呂宋,以及印度、緬甸才是我們齊國的核心利益之所在,要修鐵路的話,多半也是緊著這些地區。”

“今時不同往日。”朱長波笑著說道:“杏山金礦的發現,足以讓內閣的大臣們將目光投向這裡。你想想,綿延數百公裡的巨大金礦帶,這得為我齊國貢獻多大的收益!就算政府不出錢,但隻要發一份鐵路許可牌照出來,想必有的是商社和財團搶著來投資建設這條鐵路。”

“哼,這還沒修鐵路,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或徒步,或騎馬,或趕著牛車蜂擁前往杏山淘金。這要是修一條鐵路,那豈不是會有更多的人湧向杏山?”

印度駐屯軍科欽第三團是一個月前,奉本土總參謀部調令,乘坐數艘運輸船來到昌寧,以加強黔州總督區的防衛,同時也為可能爆發的齊英戰爭做好適應性準備。

不過,有鑒於杏山金礦區的混亂局麵,黔州總督卻命令該團先行抽調部分官兵,配合此前已進駐杏山的陸軍第九團兩個混成營官兵穩定當地秩序,保衛核心金礦區。

於是,耿廷詔便率領兩個營的官兵從昌寧出發,一路迤邐北上。在途中行軍時,官兵便不時地會看到三五成群的淘金者出現在隊伍附近。甚至,在部隊安營紮寨的時候,他們也會在距離軍營不遠的地方宿營休息。

這些淘金者跟隨隊伍行進,當然不是要來打這支經製軍隊的主意。他們無非是想挨著軍隊近一點,以此免遭土著生藩的襲擊。

誠然,齊國人在向內陸地區拓展殖民時,都會對當地的土著部落進行一番清剿和驅趕,幾乎將殖民點附近的土著掃蕩一空。但整個南非地區的齊國人滿打滿算也不過二十多萬,而且還都主要聚集在沿海一帶。那麼,在廣闊的內陸,尤其是山區高原地區,仍舊是土著人的天下。

囿於齊國人的搶掠和殺戮,南非的地方土著自然對任何外來者都抱以濃濃的敵意。若是見到三五個落單的淘金者,土著不介意發動一次突襲,將他們殺死或者擒獲,然後在部落營地裡開一場盛大的“活祭”慶典,順便改善一下貧瘠的生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