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歐陸風雲(四)(2 / 2)

瑞典早在古斯塔夫一世時期,就創立了一種不同於歐洲國家的強製征兵製度,這個製度對農民和貴族一視同仁,隻要他們入伍服役,就可以換取國王對其擁有的土地自治權的承認。因而,在瑞典,大量的農民借此守住了自己的土地,並獲得一定的政治話語權。

很難想象,這個時期的瑞典是歐洲各國中唯一一個承認農民是一個獨立階層,並在國家議會給予農民代表權的國家。

然而,這個製度對促進工業製造業和商業活動毫無用處。因為,擁有大量土地的貴族根本不願意投入到風險巨大的商業活動,而過度依賴土地的產出,維持他們富貴豪奢的生活。故而,瑞典王國的稅收基礎非常薄弱,經常使得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為了獲得急需的資金,王國不得不依賴出口銅和鐵為主的礦產資源,日子過得甚為苦逼。

“你們齊國要在我們瑞典投資建設一家鋼鐵廠?”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親自接見了來訪的齊國駐普魯士公使蘇維山,聞知對方允諾要在瑞典投資興建一係列工廠,尤其是要在斯德哥爾摩建設一家年產量達五萬噸的鋼鐵廠後,立時驚訝不止。

“若是貴國政府願意的話,我齊國還可為你們瑞典王國提供一筆一百萬元的低息貸款,以促進貴我兩國之間的商貿發展。”蘇維山微笑著說道:“同時,為了支持貴國抵抗俄國的入侵,我們齊國也可以為你們提供一攬子軍事援助。”

“你們齊國付出這麼多,想要從我們瑞典王國獲得什麼回報?”卡爾十二世沉默半響,隨後沉聲問道。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白得的好處!

“我們希望你們瑞典王國在我們齊國與英格蘭之間的戰爭中,保持應有的中立。”蘇維山說道:“另外,我們還希望在戰爭期間,我齊國海軍艦船可以在貴國沿海港口獲得物資補給的便利。”

“公使先生,若是在戰爭期間,允許你們海軍艦船停靠於我們的沿海港口,很容易使得我們瑞典王國卷入到這場戰爭當中。”卡爾十二世鄭重地說道:“目前,我們王國對外政策的主要基調,就是和平中立,不參與任何地區戰爭和衝突當中。我非常遺憾,不能應允你們的條件。”

“陛下,你們瑞典王國雖然保有和平中立的意願,但某些國家未必會願意看到你們所處的立場。”蘇維山說道:“據我所知,英格蘭在八年前與丹麥王國簽訂了一份軍事同盟合約,好像並沒有因為戰爭的結束而廢止。另外,英格蘭皇家海軍還在丹麥的西茨海爾斯港常年駐有一支分艦隊。陛下認為,英格蘭此舉是針對哪個國家呢?”

卡爾十二世聞言,立時默然無語。

近十幾年來,隨著英國實力的增長,不僅完全控製了北海地區,還不斷向波羅的海滲透。自漢諾威王朝入主倫敦後,英國更是憑借漢諾威為支點,開始介入北德意誌地區事務,不斷擠壓和排除瑞典的影響力。

大北方戰爭期間,他們瑞典人和俄國人打得不可開交,英國則在兩者之間首鼠兩端,不斷更換立場。瑞典王國慘敗於俄國後,失去了東方大片的領土,於是想到了“東方不亮西方亮”,打算完全拿下挪威找找補。1716年,國王卡爾十二世親自率領大軍開向挪威,未曾想到,毫不相乾的英國卻立刻拉著丹麥向瑞典宣戰了。

後來,作為報複,瑞典也積極和詹姆斯黨人談判,以尋求盟友,並試圖在英國內部造成混亂。

隨著大北方戰爭落下帷幕,瑞典屈辱地與英格蘭-漢諾威、丹麥和普魯士簽訂了《斯德哥爾摩條約》,三國瓜分了瑞典在北德意誌地區的大部分領土,漢諾威得到了瑞屬的不萊梅-費爾登,丹麥取得了荷爾斯坦因,勃蘭登堡-普魯士則合並了瑞屬波美拉尼亞的南部地區。

要不是法國為了阻止瑞典在波羅的海南岸勢力的徹底崩潰,在和談過程中使了一點力,進行有力調停,成功使瑞典保有維斯馬和瑞屬波美拉尼亞北部兩塊地盤,那麼瑞典很可能會丟失更多的領土,損失更多的利益。

兩國因此便結下了很深的梁子,恨不得要弄死對方。要不是瑞典海軍經過與俄國一戰後,損失慘重,已無法掌控波羅的海製海權,它也不會隱忍至此,保持所謂的“中立和平”。

齊國駐普魯士公使蘇維山受命出使斯德哥爾摩,就是想極力說服瑞典王國在戰爭期間能站在齊國這邊,並給予齊國海軍艦船停靠補給的便利。即使無法完成此項任務,那也要保證瑞典王國不要倒向英國。最好是以中立原則,阻止瑞典向英國出口戰略物資,尤其是銅和鐵。

隻要英國無法獲得足夠的戰略物資,就憑它所據的破島,能有多少戰略儲備?

要打消耗,這個世界上哪個國家能拚得過我大齊帝國!

“我們瑞典王國囿於中立原則,在戰時確實無法為你們齊國海軍艦船提供相應的停靠和補給服務。但同時,我們也承諾不會向英國出口銅和鐵等戰爭物資。”卡爾十二世盤桓良久,最終還是拒絕了明確的選邊站隊。

畢竟,齊國距離太遠,而英國距離太近。

就在蘇維山準備告辭離去時,卡爾十二世禮貌地起身相送,走到王宮門口時,貌似不經意地說道:“為了增加王國的財政收入,近期,我會說服議會,準備將哥德堡附近的幾座小島或者租借,或者售賣,以換取一些必要資金。……不知道齊國對那些小島有沒有興趣?”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