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上破襲(1 / 2)

1725年10月3日,北海,日德蘭半島海域。

“轟!轟!”兩發炮彈先後砸中了“孟槐”號的右舷,使得船身一側發出劇烈的震動。

海軍陪戎校尉(少尉)付慶禮立時扒著船舷,探出頭來,查看船身的損傷情況。

8厘米厚的鍛鐵裝甲隻是出現了兩處深深的凹痕,並未穿透船身,他籲了一口氣,又重新縮了回去。

“右舷無礙!”他大聲地向負責損管防護的長官報告。

這艘排水量達1350噸的蒸汽-風帆戰艦在船上設置了三個損管控製站,分彆位於底部的蒸汽動力艙、甲板上的杆桅風帆區,以及船身兩側的裝甲,艦上各處都有完善的滅火設施和沙袋、木板等臨時堵漏材料,可以隨時在戰鬥中處置各種艦體損傷情況

作為遠征特遣艦隊第二分艦隊的旗艦,“孟槐”號可謂是全副甲胄,船身外殼安裝了厚度達8厘米的鍛鐵裝甲,內側還有一層厚度為36厘米的柚木支撐,主要龍骨和肋條皆為鋼鐵鑄造,在海戰中,可以在一百米內抗得住32磅重炮的轟擊,絕對算是海上的“步人甲戰士。”

這幾日,第二分艦隊的十二艘戰艦正遊曳在日德蘭半島西北海域,以尋找可能途徑該海域的英格蘭商船。

海上攔截和封鎖的戰術,最早還是英格蘭海軍在第一次英荷戰爭期間開創的,並取得了極為成功的戰果,最終迫使荷蘭人屈服,同意了英格蘭製定的所謂《航海條例》。

不過,這種戰術對於海軍官兵而言,是極為艱苦的任務。在浩瀚的大西洋海麵上,在各種複雜多變的氣候條件下,日複一日,月複一月的枯燥等待,讓許多人都難以忍受。儘管,遠征艦隊在法羅群島建立了一處臨時駐泊地,可以通過艦船輪換的方式,持續不斷地巡航於大海之中,搜尋往來的英格蘭商船。但是,這種枯燥而乏味的任務,仍舊會極大地消耗士兵們的銳氣。除非,遇到一場熱血沸騰的戰鬥,方能稍稍提振一下萎靡的士氣。

上午十時二十分左右,一隊由十五艘商船、八艘戰艦護航的英格蘭船隊出現在艦隊的視野中。分艦隊指揮官、廣威將軍(少將)崔季武大喜過望,當即將艦隊一分為二,以左右包抄的陣勢殺了過去。

儘管護航的英格蘭戰艦隻有八艘,但對方依舊毫不畏懼地迎了過來,試圖將捕獵的齊國戰艦纏住,以便可以讓商船借機逃入大洋深處。

一場激烈的海戰就此打響了。

根據皇家海軍航海戰鬥條例,幾艘英格蘭戰艦排成戰鬥線列,跟隨他們的旗艦努力地搶占“T”字頭,以期在第一時間可以發揮己方舷炮的火力優勢。整個艦隊緊密編隊,前後距離200碼,不斷地借助風力,朝一側的齊國艦隊撲了過去。

齊國人本來是據有一定的數量優勢,但他們卻狂妄地將十二艘戰艦分成兩部分,做出一副要想將整個商船隊一網打儘的架勢。

英格蘭護航艦隊指揮官見此情形,當機立斷,決心集中他們所有的八艘戰艦,形成局部的優勢,先重創一側的齊國艦隊,繼而,再抽身返回,阻擊另外一側來襲的齊國戰艦。

在雙方艦隊相向行駛中,距離很快接近至500碼,在此合理有效的射距內,英格蘭護航艦隊指揮官下令部分艦船進行少許集火射擊,準備打亂敵方的線列陣勢。

齊國戰艦的表現太讓人驚懼了,他們在發起進攻時,其中數艘戰艦竟然落下了風帆,然後噴吐著滾滾濃煙,以難以想象的速度,橫插向他們的線列中,要將己方陣勢擾亂,迫使英格蘭戰艦不得不提前開火。

這個時期,最佳的炮擊距離一般在200-300碼,如此,才能對敵方的艦船造成實質性的傷害。距離太遠,除非幸運地直接命中彈藥庫,否則立即將敵方艦船擊沉的例子不多--雖然炮戰後可能因艦體受損沉沒的情況也是大量存在的。

海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係火炮損壞、炮手傷亡及士氣、戰鬥意誌遭敵擊潰所致,這些原因將使艦艇不是被俘就是沉沒。英格蘭艦隊在距離逐步接近後,立即將炮口瞄準齊國戰艦的火炮位置,希望能以密集的彈雨,大量殺傷對方的炮手並破壞艦船上的炮位。

然而,齊國戰艦似乎更沉得住氣,在300碼的距離內,依舊沒有發射火炮,繼續橫切英格蘭護航艦隊線列。他們冒著不斷飛來的炮彈,一點一點地接近英格蘭戰艦。儘管炮彈不斷撞擊著裝甲,但始終無法穿透。

海風拂動,將彌漫的硝煙稍稍吹散。英格蘭海軍官兵驚愕地發現,齊國人的戰艦不是一般的皮糙肉厚。在如此近的距離上,明明有十餘發炮彈擊中了他們的舷側的船身,但它們仿佛未受到任何傷害一般,撣了撣落在身體上的灰塵,邁著自信的步伐向他們持續逼近。

在海戰中,若兩艦配備有相同數量的火炮與人力,且具有相同射速與射擊精度,那麼炮彈的穿透力將決定雙方的勝負。可現在,齊國的戰艦似乎披了一層重甲,如同殺不死的武士一般,渾然不怕己方的火炮轟擊。這讓英格蘭戰艦上的指揮官和水手們心頭升起一股莫名的恐懼,繼而產生了一種可怕而絕望的感覺。

這場戰鬥,很可能將會是一場極為不對等的戰鬥。

“轟!轟!轟!……”

齊國戰艦的火炮終於打響了,一股濃密的硝煙剛剛升騰起來,兩艘英格蘭戰艦便猛地一顫,隨即便產生幾聲劇烈的爆炸,還有閃現的火光,無數的人影被高高地掀起,然後又重重的摔落在甲板上,嘶吼聲、驚叫聲、哀嚎聲,頓時響起一片。

軍官們聲嘶力竭地呼喊著,命令水手立即開始著手滅火,避免大火的蔓延。在他們這種木質風帆戰艦上,遭遇大火無異於是最為致命的。稍有不慎,就會引燃火藥,繼而發生一場更大的爆炸,摧毀整艘船。即使,排除了火藥被引燃的風險,但要是被火焰吞噬了風帆,那麼船隻將很快會失去動力,淪為敵人待宰的羔羊。

在以往的海上戰鬥中,艦船被擊穿的彈孔幾乎都在水線以上,因為海上表麵張力會使炮彈轉換射向,炮彈進入水中立即失去了勁頭。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是,順風射擊直接射中水線處,沒等水手修複,灌入船艙中的水便會洶湧而入。但是,精乾的損管人員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迅速地封堵漏洞,從而避免大量海水的湧入。

猶記得,在第一次英荷戰爭期間,英格蘭海軍統帥布萊克所指揮的旗艦“詹姆斯”號,在一次戰鬥中,船身被荷蘭海軍射穿了七十多個彈孔,風帆的彈孔更是無數,四十多名船員戰死或重傷(輕傷未計入在內),後桅也被打斷,歪倒在船上。但經過一夜修複後,又揚帆出海,準備再次投入戰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