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下令於1719年在齊國的建業、大興、臨淄等城市增設帝國領事館,並於1721年任命熱衷於奧斯曼帝國社會改革事業的著名政治家切萊比·穆罕默德為全權訪齊大使,率領一支龐大的使團對齊國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學習,要求他詳細地研究齊國有關文明與教育的各項措施,並及時彙報其中能夠使其應用於奧斯曼帝國社會改革的內容,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齊國的軍事學校培訓製度。
早在1708年,時任齊國駐奧斯曼帝國參謀軍團負責人的張昭訓,曾經向帝國中央政府提出過一項關於在奧斯曼帝國軍隊中建立外國士兵軍官團的計劃,但毫無結果。1715年,齊國建議,帝國派遣更多的軍事留學生前往漢洲進行學習和深造,以切實掌握先進的軍事理念和作戰方法。
大維齊易卜拉欣上任後,立即將上述曾被前任大維齊否決的建議提到了議事日程,並很快付諸實施,先後有四批共計三百多名優秀青年軍官乘船前往漢洲。同時,在帝國的軍隊中,有更多的齊國專業軍人任職部隊主官,而不再僅僅作為一名普通的隨軍參謀。
一些曾經留學漢洲的軍官就齊國軍隊,以及有關這些部隊的訓練、組織、紀律、作戰方式和軍事法律等情況進行了全麵的分析,明確指出,齊國軍隊的優越性在於他們訓練有素,軍紀嚴明,並且掌握了更為先進的武器,所以奧斯曼帝國軍隊應該全麵向他們學習,這是擺脫困境的唯一辦法和重要手段。
這一時期,奧斯曼帝國在易卜拉欣主政期間,所獲得的一項非軍事性重大的改革成果,要算是印刷術的采納。
人所共知,早在8世紀中葉,真神教徒就已將中國的造紙術欣然接受,並通過絲綢之路將其傳人西方,促進了真神教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發展,但對於同人類文明進步緊密相關的印刷術卻嗤之以鼻,一直拒之門外。
他們認為印刷真神教書籍有損於其神聖性。因此,長期以來,儘管沒有任何可信的宗教銘文作為依據,但禁止印刷術的使用仍然成為了真神教國家的一個傳統。
這個時期,不論是東方大陸,還是歐洲西方國家,印刷業已經相當發達,而奧斯曼帝國的一切文件和書籍還要全靠人工來抄寫,其速度之慢,效率之低,是顯而易見的,這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極不相宜。
為了改變這一落後狀況,奧斯曼帝國中央政府決定采用齊國先進的印刷術,但鑒於帝國境內宗教保守分子和抄書手們的強烈反對,被迫對印刷術的應用範圍作了許多嚴格的限定。例如由帝國真神教教長阿布杜拉發布的通令規定,使用印刷術的範圍是,隻準人們印刷真神教以外的其他各種科目的突厥文書籍。
1722年6月,素丹下令在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創辦了第一家使用突厥文的印刷所,在齊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出版突厥文的各種書籍。
雖然此時印刷術的采用在奧斯曼帝國是有條件的,但它標誌著奧斯曼帝國通過改革在社會文明方麵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印刷術一經采用,對促進奧斯曼帝國的社會改革顯示出了它的極大的優越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對促進奧斯曼帝國傳統價值觀念的轉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這一時期,在向東方學習與交流的過程中,齊國對於奧斯曼帝國的文化和杜會生活也有著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奧斯曼帝國上流社會的人士開始熱衷於飲用茶葉,欣賞東方戲劇歌舞表演。
對於遊曆奧斯曼帝國境內的齊國學者,爭相邀請,與之進行廣泛的交流和討論,他們甚至還醉心於東方的山水潑墨畫和東方風格的建築。修建東方風格的公園,使用東方樣式的家具,模仿東方的室內裝飾等,一時便成了帝國宮廷圈子內的一種另類時尚。
連素丹穆罕默德三世本人也在他的宮廷門外蓋了一座一望就可知是東方古典式宮殿。為了更多了解東方和學習東方,這一時期帝國的許多重要官員都被作為使臣派往漢洲,受命對齊國的文化、製度、科學和技術進行考察,看看有什麼寶貴的東西可供奧斯曼人借鑒之用。
他們回國後,都用近乎讚許好奇而驚訝的口吻,彙報了齊國的科學研究、工業生產,甚至繁榮的市井文化的情況。
奧斯曼帝國在貝爾格萊德之役後,屬於相對的和平時期,那些具有現代性的軍事和社會改革的嘗試,在齊國的影響和那些被聘請的齊國人的幫助下,對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和社會生活帶來了一些生氣。
但是,去年奧地利人突然撕毀了雙方之間簽訂的合約,悍然發動對帝國的入侵,使得正在進行的改革進程被打斷了。
就在帝國調集更多的軍力前往瓦拉幾亞地區,與奧地利人展開武裝對峙之際,伊斯坦布爾依然處於歌舞升平的狀態,素丹穆罕默德三世正在為大薩拉基裡奧宮裡即將舉行的春季慶典(即鬱金香慶典)而忙碌著,大維齊易卜拉欣正在思量著哪些官員進貢的禮物太少,而將其無情地汰換,城裡的耶尼切裡軍團(奧斯曼近衛軍)士兵在下職後,勾肩搭背地相攜去某個地下酒館瘋狂發泄。
而這浮華背後,卻隱藏著深沉的危機,一個巨大的陰謀也在醞釀和發酵。無數的人開始躁動,開始厭倦這令人不安的變革,也在開始試圖改變這一切。
夜幕下,一名年輕的耶尼切裡軍官站在齊國軍事參謀團駐地的大門外徘徊良久,內心處於激烈地掙紮當中。最終咬了咬牙,神情毅然地走進大門,尋到齊國參謀團負責人。
“耶尼切裡軍團正在醞釀發動一場政變,他們要殺死大維齊,廢黜素丹陛下。”
那名耶尼切裡軍官手裡捧著一杯熱茶,抬頭看著在座的數名齊國軍官,麵色惶然地說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