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脆弱的英葡聯盟(1 / 2)

8月12日,裡斯本港。

英格蘭皇家海軍特遣攻擊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威廉·佩恩站在艦橋上,看著港灣內外密密麻麻排布的戰艦,臉上已然沒有出發前的昂揚和自信神情,取而代之地則是一臉的凝重和審慎。

這支艦隊幾乎算是皇家海軍壓箱底的家當,背負著內閣和議會的殷切希望,也是英格蘭王國最後的憑持,若是遭到重大損失,必然會給整個大不列顛帶來最為嚴峻的國家危機——海外貿易將會被封鎖,愛爾蘭也會被隔離,美洲領地將失去應有的庇護,數百萬臣民會坐困孤島,還有可能麵對屈辱性的戰敗求和。

一個月前,英格蘭政府和皇家海軍委員會從多個渠道獲悉,齊國遠征艦隊正在陸續彙聚於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疑似要配合西班牙人奪取直布羅陀要塞,並封鎖海峽,堵住那支派往埃及的地中海特遣艦隊。

另外,皇家海軍此前還收到那支南下好望角試圖攻掠齊國後方補給線的艦隊傳回的敗報,他們在幾內亞灣遭到一支齊國支援艦隊的攻擊,幾乎全軍覆沒。很顯然,齊國人又從印度洋海域調集大批艦船前來歐洲,以支援此前正在作戰的遠征艦隊。

他們的報告中,還提到了一種純鋼鐵製造的鐵甲艦,全蒸汽驅動,無風帆輔助動力,戰鬥力非常強悍。皇家海軍的戰艦幾乎對它無法造成任何傷害,反而遭到它一麵倒的屠殺。

是的,在皇家海軍委員會作證的軍官和水手言之鑿鑿,那艘鐵甲艦根本無法被擊敗。它就如同一名全副武裝的鎧甲戰士麵對手無寸鐵的普通平民那般,無懼於任何攻擊。它甚至僅憑自身堅固的裝甲和龐大的艦體,就能將皇家海軍的戰艦撞沉於海底。

對於這個報告,部分海軍將領和議會議員是半信半疑的,鋼鐵船怎麼能浮在海麵上呢?那麼一個大鐵坨坨,放到水裡,難道不是撲通一聲,自己就沉入海底了嗎?

為此,海軍委員會幾名委員和高級將領親自拜訪了皇家學會會長、皇家鑄幣廠首席主管艾薩克·牛頓爵士,詢問了鐵甲艦存在的理論依據。

牛頓爵士思忖良久,然後還用紙筆計算了一番,最後給出了一個非常肯定的答案,鐵甲艦在理論上是可以建造出來的,並且也能將其造得比所有木質帆船的型製更廣,排水量更大。

但是,牛頓爵士對鐵甲艦所謂的無敵模式,表達了深切地懷疑。他提出,無論那艘鐵甲艦的裝甲多厚,建造得再堅固,在密集炮火的持續轟擊下,賦予了鐵甲艦外殼強大的外來動能,必然可以將其擊傷,甚至擊沉。因為鐵甲艦不可能將整艘船都包括上厚實的裝甲,肯定有薄弱的地方存在。比如艦上的煙囪、炮架、指揮塔,還有甲板上,以及上麵的建築,為了保持艦船的機動性,減少載荷量,必然會對裝甲保護的位置有所側重。

聽完牛頓爵士的解析後,海軍委員和將領們頓時鬆了一口氣。

這鐵甲艦真要是一種無敵的存在,那要讓皇家海軍官兵們如何去作戰?

在廣闊無垠的海麵上,十幾艘皇家海軍戰艦圍著齊國那艘鐵甲艦不斷轟擊,結果幾小時後,人家就如同沒事一般,隻是輕輕地撣了撣身體,隨後便好整以暇地抬起炮口,將圍在四周的戰艦一一狙殺。

這種情形,想一想就讓人心裡發毛!

當然,這段插曲並不是英格蘭政府和海軍委員會所關注的側重點。擺在麵前的問題就一個,那就是要不要集結主力艦隊,前往直布羅陀海峽,阻止齊國海軍封鎖海峽,奪取直布羅陀要塞,同時將那支派往埃及的地中海特遣艦隊接應回來。

海軍委員會的參謀們通過各方情報做出推算,齊國海軍加上此次來援的艦隊,可能會在海峽附近集結35-40艘戰艦,若是西班牙海軍也要來摻和一手的話,敵人的兵力可能會超過60艘。

若是派出主力艦隊前往直布羅陀與之決戰,那麼皇家海軍就必須調集一百艘以上的艦船,方能確保戰勝齊國海軍。

如此一來,這相當於集英格蘭海軍所有戰力,來跟敵人來一場生死對決。

勝,則揚威於歐洲,挫齊國之銳氣,並攜勝利之勢,迫使齊國停戰求和。

敗,則海軍主力儘失,不僅歐洲大國地位不保,還可能淪為齊國肆意宰割的對象。

可若是采取保守策略,不派出主力艦隊前往直布羅陀,則皇家海軍很可能會損失整個地中海特遣艦隊,直布羅陀要塞和梅諾卡島也會被西班牙人奪回,英格蘭的影響力和商業勢力會被完全逐出地中海地區。

在這種情形下,英格蘭也將失去這場戰爭中的主動權,眼睜睜的看著齊國海軍再次打上門來,要麼逼迫皇家海軍決戰,要麼繼續鈍刀子割肉,一點一點地消耗皇家海軍的實力。

議會爭論良久,最終決定冒險一搏,傾儘皇家海軍所有可用戰艦,殺向直布羅陀。

海軍上將威廉·佩恩雖然在去年的法羅群島海戰中,損失了十餘艘主力戰艦,吃了一場皇家海軍數十年來最為慘重的敗仗。但鑒於他是皇家海軍諸多高級將領中唯一有對抗大規模機帆戰艦經驗的指揮官,熟悉齊國海軍作戰模式,同時海軍委員會多數委員也相信,經過那場海戰後,這名老將軍一定汲取和總結了豐富的戰鬥經驗,若是再與齊國艦隊相遇,必然會有應對之策。即使他無法戰勝齊國海軍,那也一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皇家海軍的精華。

故而,海軍委員會在集結和動員了八十餘艘大小戰艦、三十餘艘武裝商船,組成了一支龐大的特遣攻擊艦隊,並將指揮官的重任委派給了佩恩將軍。

佩恩率領艦隊浩浩蕩蕩地離開樸茨茅斯軍港,駛入波濤洶湧的大西洋,直奔直布羅陀海峽而來。

艦隊在途徑葡萄牙裡斯本時,佩恩會同內閣委任的特使韋斯利爵士聯袂拜訪了葡萄牙國王若昂五世,請求葡萄牙海軍加入他們的特遣攻擊艦隊,共同發起對齊國海軍的進攻。

依托巴西的黃金源源不斷地流入本土,以及五中取一的稅金,使得葡萄牙王室和政府的財政極為寬裕,日子也過得是相當舒適。這些年來,若昂五世靠著這些財富,在他統治下儼然讓葡萄牙王國呈現出中興的局麵。

若昂五世還整頓和擴充了海陸兩軍,將葡萄牙的軍事上力量穩步提升,基本回到與歐洲同等水平。儘管其海軍規模無法與西班牙、法國相匹敵,但好歹也有大中型風帆戰艦四十餘艘,是歐洲一支不可忽視的海上力量。

為了能在即將到來的海上決戰使己方戰力徹底壓倒齊國海軍,英格蘭就必須竭力說服葡萄牙政府,讓他們的海軍艦船加入到特遣攻擊艦隊當中。

但是,葡萄牙人對進攻齊國海軍心存疑慮。不說其印度、非洲,以及北大西洋海域諸多海外領地被齊國輕鬆攻占,損失慘重,就是在今年一月,葡萄牙海軍派出十二艘戰艦前往亞速爾群島附近,準備驅逐遊曳在該海域的齊國分艦隊。結果一戰之下,被齊國那些新銳戰艦的打得潰不成軍,三艘戰艦被擊沉,兩艘被俘獲,剩下的七艘戰艦也是受創不輕,狼狽逃回裡斯本。

這要是將自家剩下的戰艦都派出去,跟隨英格蘭艦隊前往直布羅陀進攻齊國海軍,那要是再遭失利,並且損失慘重,那以後拿什麼來保衛葡萄牙本土和巴西?

這要沒了海軍的保護,巴西的金子如何安全地運回裡斯本,沒了黃金的持續輸入,如何支撐國內的財政預算,如何修建葡萄牙人的凡爾賽——瑪費拉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