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海的變遷(1 / 2)

1727年5月3日,西京(今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市)。

在城外一處熙攘的毛皮市場,毛皮商人金浚蹲在一名布裡亞特獵人的身邊,將地上擺的幾捆毛皮逐個翻檢出來,一張一張的仔細查看著。

那名身材敦實、孔武有力的布裡亞特人局促不安地看著幾張被挑揀出來的毛皮被意地丟棄在一邊,嘴角聶聶的,似乎想分辯幾句,但不知是因為語言不通,還是害怕得罪眼前這名買主,最終隻是緊緊的抿著嘴,沉默不語。

“十三張貂皮,八張狐皮,三十四張銀鼠皮。”金浚拍了拍手,站了起來,然後看著這名布裡亞特人,快速地報出了價格,“貂皮八角,狐皮一塊五,銀鼠皮五角,嗯,加起來一共三十九塊四角。”

那名布裡亞特人看著金浚手上比劃的數字,愣了半響,隨即搖搖頭,說著不怎麼流利的漢語:“貂皮……錢少了,狐皮……也少了。那個……,那個錢都少了……”

“嘿……”金浚斜著眼睛,有些鄙夷地看著他,冷聲說道:“你們不曉得現在皮子越來越多了嗎?這東西多了,可不就價格降下來了?嗤……,你要是嫌價錢少,那直接把皮子扛回家去。我倒要瞧瞧,你還能等到明年去賣個高價!”

那名布裡亞特人聽罷,臉上露出遲疑的神情,轉頭看了看自己的同伴。

這些毛皮很多都是在去年秋冬季節,動物皮毛長得最盛的時候獵取的,原以為可以在來年開春之際,賣個好價錢。卻未曾想到,這價格居然比去年還低了不少,讓這些辛苦狩獵的布裡亞特人不免有些失望。

當然,若是嫌棄價格低了,如對方所言,可以拿回部落裡,等待一個合適的價格再行售賣,或許可以多換些銀錢。

但是,皮毛若是積存了一年,那些黑心的收購商人定然又會嫌棄毛皮積壓時間太久,失了新鮮度,又會借機壓低價格。

而且,萬一明年的毛皮價格繼續低迷,那豈不是更要虧上一些銀錢。

經過一個漫長而又寒冷的冬季,家裡積存的糧食、鹽巴、香料、茶葉、蔗糖等生活用品均已消耗殆儘,狩獵用的刀具、弓具也需要更換,居住的木屋修繕也需要買些鐵釘,還有家裡的婆姨和孩子是不是要換幾件漂亮舒適的衣物……,林林總總,這不都得要花大筆銀錢。

話說,在三十多年前,他們這些居住在北海(今貝加爾湖)地區的布裡亞特人還未被渤海國納入治下時,所過的生活還是非常原始的,各種需求欲望也是極低的。

他們不會種植農作物,也沒太多興趣搞這個。他們更喜歡到山林子裡麵獵取各種野獸,而且一般都是毛皮獸。野獸的肉可以食用,毛皮可以取暖,當然,多餘的毛皮也會與外來的商人交換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們有時也會在河裡麵陶砂金,去林子裡砍伐木頭,采摘野果、木耳等山野貨。

他們的流動性非常大,喜歡追逐野獸遷徙的蹤跡,家當也是很簡單,沒什麼財產,一般是少量鐵器、木矛和骨箭、獵狗、帳篷,呃,也有一些人會建簡單的木屋,收拾部分能居住的山洞。

後來,殘暴的羅刹人來了,對他們展開肆意的屠戮和壓榨,要麼被捉去城堡據點中淪為可憐的奴隸和苦力,要麼被哥薩克人攆得他們滿山林裡亂竄,日子過得那是異常悲慘,人口數量也是急劇下降。

就在北海地區所有部族心生絕望之際,強勢興起的渤海國從東邊的黑龍江一路殺了過來,將那些羅刹人所建的堡壘據點一一拔除,宣布所有被解放的地方部族皆為渤海國治下之民。

1682-1684年,渤海國與羅刹人經過反複爭奪,最終將其逐出北海地區,占領了這片水草豐茂、資源亦為豐富的膏腴之地。

渤海國從漢地、朝鮮、日本等地吸納眾多移民,然後將他們陸續遷移至該地,同時也對山林裡的布裡亞特人、鄂溫克人、布魯特人進行小範圍地編戶齊民,試圖將他們納入統治範圍內。

渤海國地方政府勒令所有的部落和民族必須按人頭繳納一定的皮毛稅--嗯,稅賦比起羅刹人要輕得多,每個成年男丁僅上繳兩張狐皮或者六張貂皮,婦人和未成年男丁減半,還要按部落人數抽取軍役,為王前驅繼續征服新的領地。

那些從外麵遷移過來的移民都喜歡定居生活,他們一般將房屋建在沿海(貝加爾湖)或者沿河穀地,開墾當地肥沃的黑土,種植穀物和蔬菜,然後依靠向散居山林中的部族出售農產品獲取收入和補充肉食。

在當地部族眼裡,這些外來移民真的非常“神奇”,他們來的時候很多人都一無所有,孑然一身,但硬是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高超的種田技術,哦,還有靈活的經商頭腦,從他們這裡賺取了很多銀錢。

總體而言,這些移民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日子過得似乎都不錯,比他們這些當地的部族富裕多了。甚至,有時候秋天收獲繁忙時,他們還會雇傭一些部族來做一些簡單的農活,按日計酬,支付的一般也是糧食或燒酒。

受這些農耕民族的長時間生活影響,曾經過著極簡生活的山林部族也隨著發生變化,輕柔舒適的棉布和絲滑的綢布是那麼的讓人愛不釋手,勁辣上頭的燒酒也讓一個個粗壯的漢子感到莫名的興奮,堅硬而又鋒利的長刀可以讓一個勇敢的獵人收獲更多的野獸和皮毛,還有那清香撲鼻的茶葉,讓吃慣了肉食的部落人群得以消化油膩的腸胃,更不要說能烹飪各種美味的香料,以及可以醃製大量肉製品的低價鹽巴,都讓他們苦逼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改善。

嗯,這大概就是那些政府官人所說的,“沐浴文明世界的陽光,感受文明世界的生活,繼而皈依文明世界的統治”。

火槍和火炮的武力威懾,強大的經濟吸附力,經過這多年的整頓,西伯利亞地區的各個部族基本上已經接受了渤海國的統治以及這些外來移民在政治和經濟地位上比他們高一個層級的現實。

那些腦子靈活的部分移民生意經著實念得不錯,通過農產品與山林部族人換取貴重的貂皮、狐皮、熊皮、人參、木耳、砂金等商品,然後他們轉手就可以到城裡的大毛皮收購商或者渤海王室控製的內府收購點以稍高的價格賣掉,這中間的利潤空間還是比較豐厚的。

另外,他們也會從城裡進一點小商品到部落中售賣,比如燒酒、煙草、火藥、食鹽、香料、金屬刀具及其他一些日用品。這些小商販們,以充當二道販子的角色來賺取差價,那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為了獲取更多的人力資源,渤海國除了將山林中的部落民都給清理出來外,還通過各種途徑,前往遼東、朝鮮、日本,甚至地狹人稠的江南地區招攬移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