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他們的薪水報酬,每人三塊的月薪,還有價值一塊五角錢的食物、薪碳之類的實物補貼,還有集體宿舍居住,溫飽不虞,待遇優厚,由不得他們不死心賣力。
更何況,服務五年後,若是不願意返回日本,可以選擇入籍北明,並獲得一份屬於自己的土地,將在日本的家人也接來,過上這種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雙城子通往阜寧的鐵路全長約一百二十多公裡,途經山穀密林和多條蜿蜒河流,施工難度還是不小。更不要說,十月底至來年三月的隆冬時節,萬裡冰封,土地上凍,更是加大了施工過程中的困難,想要在明年六月前按時完工,還是極具挑戰性。
不過,北明政府從朝鮮先後征調了六千餘勞工,還將山林裡的一些部落野民給揪出不少,就是要保證鐵路施工路段始終擁有充沛的人力資源。在官人的眼裡,有了人,再加上提供了足夠多的糧食,就算是用腳給我扒拉,用牙齒給我去啃,也得保證鐵路的施工進度。
在這種高壓下,毫無疑問就是要殘酷壓榨築路工人的體力乃至他們的生命。
天可憐見,冬季尚未到來,經過數月高強度的施工,使得原本數量超過七八千人的築路勞工,已經陸續損失了四五百人,有工傷事故,有生病倒下,也有逃亡的,不一而足。這要是天氣轉冷,大雪落下,怕是損失的勞工數量會更多。
是的,北明的鐵路施工管理人員在冬季到來時,不打算停止施工,準備能多修一段就修一段,隻要勞工還能忍受,那就死命的給我繼續乾活。
說實話,當初北明在占領鎮州時,並不太重視這片廣袤的領土。天氣寒冷不說,還沒什麼資源,到處都是深山密林,野人部落無數,根本就是一片未經任何開發的蠻荒之地。若是將寶貴的移民資源丟在這裡,那也太暴殄天物了。
作為北明核心統治區的雲州(北海道),雖然也比較冷,但好歹有一股暖流(對馬暖流)經過,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在冬季時,一般最低氣溫也隻有零下十幾度的樣子,降水量有800毫米至1200毫米,也算充沛。幾乎不受梅雨和台風的影響,四季分明。僅開發數十年,便成為北明最大的糧倉所在。更不要說附近的漁場(北海道漁場),那漁業資源簡直不要太豐富,隨便一網打下去,便能兜上滿滿的魚獲,鮭魚、狹鱈、鯡魚、沙丁魚、秋刀魚……,個頭肥大、味道鮮美,成為廣大北明百姓口中最主要的肉食補充。
鎮州有什麼?
木頭?
距離雲州更近的苦葉島(今庫頁島)木材資源更豐富。
漁業?
能比得過雲州附近的漁場!
毛皮?
嗯,當然,這個也算是一種比較值錢的玩意,不論是賣給齊國人,還是賣到大陸,都能換回不少銀錢。
好吧,可能是僅僅出於這個原因,早期的北明政權便有些不情不願地開始在鎮州移民拓殖,征服當地土著部落,建立地方政府,將這塊蠻荒之地納入北明治下。
可是,後來北明在針對清虜和偽秦(沒錯,北明一直堅持自己才是大陸上的合法政權,秦國孫氏不過是謀權篡位的亂臣賊子)的局部戰爭中,頻繁征調鎮州地方土著參戰,發現這些野人在經過簡單地調教後,戰鬥力相當高,而且悍不畏死,不論是作為大軍的斥候、哨探,還是衝鋒陷陣的敢死隊,絕對是軍隊中最好的炮灰,哦,不是,應該是最好的兵源。
為了加強己方軍隊的戰力,北明政府隨即在鎮州、苦葉島等地大肆征召土著為伍,配合強悍的火槍兵,開始大殺四方。
在清虜尚未敗逃大陸時,北明就頻頻在沿海地區登陸,展開“夏狩”和“冬獵”行動,獲取寶貴的人口和物資,以提升和補充自身實力。在麵對清虜的反擊中,以土著組成的“蠻軍”著實讓八旗甲兵吃了一驚,“虜寇凶猛,勇力絲毫不弱於索倫之兵,輔以犀利火器,諸軍莫敢掠其鋒。”一度逼得清虜在部分沿海地區搞出所謂的遷界禁海,“著命南北洋百姓於重要關隘處砌築界牆,從江口至金州。牆闊四尺,高六尺,每戶計築二丈一尺。界口起了望樓一座,遇海另築界堤。”
1662年,北明聯合齊國攻入朝鮮境內,這些“蠻兵”在火槍兵射擊掩護下,往往僅以數十上百人,便敢追著數千朝軍的隊伍,大砍大殺,讓朝鮮人恍惚間又體驗到昔年後金入侵所造成的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場景。
1677年,又又在三千裡河山的朝鮮,明軍分彆從鹹鏡北道和東萊(釜山)攻入朝鮮,與秦軍激戰一年,這些“蠻兵”在崎嶇山嶺中,屢屢襲擊秦軍部隊和後勤補給,配合火器裝備率更高的北明新軍,將先後十餘萬秦軍打得一點脾氣都沒有,隻能在齊國的調停下,息兵止戰,以各自控製區域劃定勢力範圍。
也正是在不斷收服土著部落民,將其納為軍隊兵源的基礎上,北明也逐步加大了對鎮州領地的開發力度。
隨著對鎮州開發的深入,一座座城鎮和村屯建立起來,無數的耕地也被開墾出來,蕎麥、小麥、玉米、燕麥、大麥、大豆,以及各種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皆能生長,而且產量還不低。更神奇的是,在一群善於栽稻的朝鮮移民侍弄下,竟然種出了水稻,讓這片蠻荒大地的百姓也吃上了難得的大米。
自1672年,鎮州不僅實現了糧食自給,每年還能往雲州、朝鮮、東丹及渤海等國家地區出口數十上百萬石的糧食,為北明政府貢獻大量財政收入。
同時,來自嶺北、北海,以及鎮州當地的珍貴皮毛、人參、鹿茸、東珠也為北明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更不說,在齊國地質勘探人員的指導下,北明政府在鎮州各地陸續發現了煤、鐵、鋅、錫等礦產資源,對北明工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八年前,在齊國的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下,北明第二座鋼鐵廠在鎮州城(今海參崴市)建成投產,年產量目前已經達到兩萬噸。正因為有這座鋼鐵廠的存在,北明才有底氣要在未來幾年將雙鎮鐵路延伸至勃利城。
如今,鎮州已然成為北明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糧食基地,也是最主要的毛皮來源地,為北明賦稅重地,斷不容任何有失,更不會讓秦國從遼東攻入此地。更為關鍵的是,有了鎮州的存在,北明才能北控東丹和渤海,南壓朝鮮,西製秦國,繼而掌控整個西海(今日本海)。
是故,鎮州乃為北明核心要地,無論何種情況下,當力保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