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秘辛”(1 / 2)

“你……不成的。”

乾元帝聽到母親的這句話,心中頓時升騰起一股怒火。

太後此言,不啻於挑戰一個偉大君王的尊嚴!

沉默了半響,他臉色陰鬱地看著床榻上母親,沉聲問道:“就因為母後身為齊國人,便如此篤定我大秦不如齊國嗎?”

“皇帝呀……”太後齊子依感覺自己的視線開始變得模糊,已然看不清床榻邊的乾元帝麵孔,覺得是那麼遙遠,身體也沒來由地一陣輕鬆,似乎要將她帶離此地,語氣也有些飄忽,仿佛憑著生命的本能,喃喃說道:“秦國跟齊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在我父王(齊子依嫁至秦國時,齊天尚未稱帝)創立漢洲基業時,就走了一條不同於……曆代王朝的前行道路。這條道路,初時艱難,但隻要打下基礎,栽下種子,精心培育,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吸收養分,必然會成長為……一顆高不可攀的參天大樹,俯視芸芸眾生。……我曾經,非常努力地想要將大秦也帶往那條大道上行進,但我終究沒有父王的手段和能力。……皇帝呀,雖然大秦國土龐大,人口眾多,也湧現出無數的能臣勇將,人才薈萃更是層出不窮,但你沒覺得,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桎梏著這一切,使之無法助推秦國大步前行。……這麼多年了,大秦也算的上政局穩定,河晏海清,較前明時期大有發展,但若以綜合實力相較,大秦還是……不如齊國多矣!”

“母後以為該如何改之?”乾元帝雖然對母親之言,心中頗為不服,但他對母親見識,還有她數十年前的革政之舉,還是極為推崇的。

她當年那些若乾舉措,多少增強了我大秦的實力,也或多或少滿足了他這些年彰顯赫赫武功的需求,更是帝國四處擴張的基礎。

“不成的……,我們都不成的。”太後齊子依眼神開始渙散,低垂的聲音,如同夢囈,“非有大智慧……大毅力,難有改變。我的父王當年曾言,他無比幸運的就是來到漢洲,在一張沒有任何塗鴉的白紙上,以最為理想的目標,去勾畫一幅截然不同的潑墨山水。嗬……,大秦,這片古老的大地,曆千年文明,早已落下……太多的著墨,會有太多的乾預,也會生出太多的……阻礙。除非……”

“除非什麼?”乾元帝好奇地探身過去,想更近地聽清母親低低的話語。

“……”

“母後……”乾元帝看著半響沒有任何動靜的母親,心中一緊,連忙伸出一隻手輕輕地探在母親的鼻息上,隨即又頹然地垂了下來。

乾元帝看著逝去的母親,突然感到心中一痛,鼻尖一酸,眼睛也濕潤起來。

數十年前,就算自己再嫌隙她頻頻乾涉朝政,但她終究是自己的母親,生他,養他,護他。

數十年裡,還一直悉心地教導他,輔佐他,並最終扶持他坐穩皇位。

他能有今天,大秦能有這般成就,母親居功甚偉!

“兒……不孝……”乾元帝低低喃語。

母親臨死前,怕是對自己的某些做法,生出幾許怨恨呀!

“陛下……”殿外的禦醫、太監、宮女見陛下出來,紛紛躬身(跪倒)施禮。

“太後,……薨逝了。”乾元帝沉聲說道:“詔令,明日起,罷朝一月,全國舉哀。”

“陛下節哀。”聽到陛下言及太後薨逝,包括四下肅立的侍衛也都全部跪了下來,低頭致哀。

飛龍殿那些伺候太後的太監、宮女皆忍不住心中悲痛,發出嗚咽的哭泣聲。

“皇祖母……”

隻聽到一聲哀呼,太子孫佑琅踉蹌著奔入殿內,片刻,傳來一陣聲嘶力竭地哭泣聲。

乾元帝回頭看了一眼大殿,微微閉上了眼睛,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皇後多病,太子孫佑琅自幼便被抱在母親那兒養育,開蒙後,除了在文華殿接受東宮講習的教育外,很多時候都在太後身邊陪伴。成年後,雖然搬到了東宮春和殿,但仍舊時常過來向太後請安問好,討論研習朝中諸多政事,感情深厚,比對他父皇和母後可要親近多了。

如今,太後薨逝,太子怕是整個皇宮中最為難過的人。

“陛下……”王德貴見乾元帝有些失魂落魄地站在殿外台階上,四下跪倒的人未經陛下應答,皆不敢起身,便抬起頭,小心喚了一聲。

“都平身吧。”乾元帝揮了揮手,隨即邁步下了階梯,朝外麵信步走去。

“即刻宣內閣三位大學士入宮。”

“是,陛下。”

“宣大宗正入宮,著辦飛龍殿諸般事務。”

“是,陛下。”

“宣禮部尚書入宮,交辦太後治喪禮儀事務。”

“是,陛下。”

“……”

未及一刻,整個紫禁城便點起無數燈火,內侍、宮女、禮官、傳詔太監奔忙於各個宮殿之間,在淒冷的夜色中,沸盈喧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