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醫者仁心(1 / 2)

“你這眼疾,已然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

曹曦歎了一口氣,讓人用布巾重新將這位自稱為劉秀才的男子雙眼蒙上,輕聲說道,清麗的臉上帶著一絲愧疚和不忍。

“這位女郎中可能再想想辦法?”劉秀才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急切地說道:“這數月來,整個南京城皆聞你們齊國郎中醫術高明,活人無數。不論是疑難雜症,還是舊病陳疾,均能醫治。我這眼疾……”

“活菩薩,你可一定要救救我家相公。”劉秀才的妻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使勁磕了幾個頭,抬起頭來,眼淚鼻涕橫流,央求道:“我們上有六十的雙親,下有三個稚齡孩童,最小者不過兩月。若是我家相公遭遇不測,我們……,我們如何再繼續存活求生?”

“這位夫人快快請起!”曹曦連忙上前一步,欲將這名婦人拉起來,但對方執意甚堅,繼續跪在地上,哀告不止。

劉秀才頹然地癱坐在椅子上,雙手隔著布巾,不停地揉捏著雙眼,兩行膿血,不斷地從眼角流出,讓人望之,不由側目。

說來也是可憐,這位劉秀才年不過三十,苦讀詩書,欲奮發圖強,希望在來年會考,能中個舉人,一步邁入士紳階層的門檻,從而光耀門楣。

可誰知,數月前,突患眼疾。最初的時候,眼睛不過是略有腫脹,此後半個月,疼痛愈甚,漸漸竟目不能視。

此時,大秦有關此類的眼疾醫學尚不發達,許多郎中看過後,皆稱不能醫治。

劉秀才上有雙親需要侍候,家中還有三個小兒,若是眼疾無法治愈,不啻為砍斷了這個家庭的頂梁柱。

為了治好眼疾,劉秀才及其親友遍尋郎中,家中的銀兩也耗費得一乾二淨。

後來,有人告訴他一個偏方,說是用童便和草木灰每日衝洗,十日後,眼疾可消。

結果,劉秀才用了這個偏方不過三日,眼睛更加疼痛,還不斷流出膿血。

就在彷徨無助且痛苦不堪時,有人告知他,說是從齊國來了不少醫術精湛的郎中,在城西最大的杏李堂開設義診,救治百姓無數,而且診費也很低,可前去一試。

於是,劉秀才抱著最後的希望,在妻子的陪同下,來到杏李堂。

卻不料,因為眼睛感染過度,已然回天無力。

本來齊國駐南京軍事參謀團和公使館有隨行的軍醫和相應的專職醫生,除了保障這些齊國軍政人員的醫療健康外,還為在大秦境內的齊國商人、僑民和家屬,以及部分大秦高官貴族診斷治病,但尚未一直對秦國普通百姓就診。

當丹王和皇孫率團訪問大秦皇室後,隨團而來的皇家醫學院高級教諭鄧老提了一個建議,在南京城開辦義診。

此舉不僅可以為我大齊撈取足夠的民間聲望,還能讓我齊國的杏林醫生學習和積累更多的醫療經驗,同時也可以籍此搜羅大秦的各種民間藥方和醫療手段,並促進兩國之間的醫學交流。

丹王聽到這個建議後,立馬就同意了,還通過大秦皇室,將義診堂開在了南京城最大的醫館——杏李堂之中。

本來,依著齊國的意思,最好能派幾名技術精湛的醫生入宮為大秦皇太後看看病,要是能將她治愈,不說能獲得大秦的好感,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還能通過這位出身齊國的老太後,繼續影響大秦朝堂。

但是,皇太後身份如此尊貴,大秦朝廷豈能輕易讓一群外人來醫治?

這要是治出個三長兩短,我大秦該如何應對?

總不能將伱們派來的醫生全都砍了吧!

毫不意外,大秦皇室拒絕了齊國人的好意,堅持由宮廷禦醫進行保守醫治和護理。

南京城中,醫館藥鋪甚多,其中不乏世代專營的藥行之家,聲名遠播,為世人信賴。這些藥鋪有些會由患者自尋找了郎中診治後,拿著藥方來藥鋪直接購買藥材,也有一些藥鋪會雇傭幾位名醫,為患者坐堂診治,再開具處方,患者根據處方來購買藥物。這些處方裡麵有一部分是未經加工過的藥材,也有少量的是一些丹丸膏藥,或者提前做成的湯劑等成藥。

醫館藥鋪內銷售成藥,在這個時候並不算新鮮,這些成藥大部分是藥鋪掌櫃根據某些祖傳的藥方提前做好的,一方麵是為了保證藥方不會被同行剽竊,另一方麵,這樣的成藥也滿足了某些人的特殊需求。

十數名齊國醫生進入杏李堂後,也曾謀求獲得這家藥鋪的祖傳藥方,帶回漢洲本土,細細研究,引為己用,甚至為此不惜花費重金。

但杏李堂的掌櫃哪裡會把自己壓箱底的藥方賣給齊國人,憑借這些祖傳藥方,不論是在殺人如麻的亂世,還是在海清河晏的盛世,都是維係家族傳承和營生永續的保證。

畏於朝廷之命,我們杏李堂騰出一塊地方,讓你們齊國的郎中看病診治,已然影響到我們藥鋪的生意了。

怎麼,你們還想打我家祖傳藥方的主意?

想都彆想!

雙方雖然同在一家醫館接診病人,但杏李堂的掌櫃和坐堂郎中如同防賊一般,對齊國來的郎中全程冷漠以對。

話說,那些本來是要奔著我家藥鋪診療的病人,卻被你們打著義診的名義,給一一截去了你們那邊。

你們已經影響到我們吃飯了,好伐!

不過,隨著齊國的醫生診治的病人越來越多,被治全愈的也不乏少數,使得杏李堂的掌櫃和坐堂郎中們在驚懼之餘,也不免心生敬佩。

這些齊國來的郎中,不僅精通傳統中醫,還尤擅外科和婦科,那些在秦國郎中視為重疾的外科重度創傷和婦人難產,卻被齊國郎中很輕鬆地予以治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