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吸納(1 / 2)

在東方華夏傳統中,一般是從除夕“請神”開始,到初五“送神”結束,都稱為過年。

到了初六,紫禁城裡的皇帝要上朝禦政,城市裡的商鋪要開門營業,學堂裡學子要上課讀書,新的一年就此拉開帷幕。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在中堂之中懸掛福字或者在門框上貼春聯,用五色彩紙,剪成銅線一樣的形式,用絲線結成一串,在大年初一的當天,高高懸掛在正房門楣之上,象征招財進寶。

家家為了能有一個更好的象征寓意,更是為了不輸於鄰家氣勢,常常提前幾天就已經剪銅線,穿串懸掛。

久之,風尚形成,每逢年節,戶戶門口彩紙飄揚,煞是嬌豔美好。而彩紙銅線高空漂搖的樣子,遠觀像是隨風飛入門,寓意財神進門而來,故也稱招財神。

正月初一,天剛蒙蒙亮,蓬萊縣郊,薑家溝就已經熱鬨起來,鑼鼓陣陣,有鄉裡愛好玩鬨的人用胭脂、炭條將自己裝扮成文武財神,手拿長鞭,前往一戶戶宅院門外,開始放聲高歌。

院子裡的主人為了祈祝新的一年裡有好運,便會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銅錢串子掛在這些人脖子上。

這些“文武財神”拿到錢後,意猶未滿,也並不立即回家,而是敲鑼打鼓繼續去彆家賀新年,寓意給家中送財送寶。

“四哥,你給的太多了。”範阿貴看著幾個文武財神歡歡喜喜地離去,心下不由感到一陣肉疼,強忍著不使自己追上去,將那送出的幾串銅錢討要回來。

乖乖,這送出的錢,怕不是有幾百文吧?

足夠家裡人吃好幾天乾的了!

“正旦日嘛,不就圖個喜慶,討個吉利!”範興保豪氣萬丈地說道:“反正不過四五百文錢,算下來,還不到兩角錢。這要擱著在漢洲,有些人家會對上門的財神直接送出金圓一兩塊錢。嗯,折算成你們秦國的銀元,差不多有六七塊多呢!”

“四哥,在齊國一個月真的可以掙十幾兩銀子?”範阿貴搞不懂什麼金圓和銀元的兌換比價,家裡也很少有這些“大額”貨幣,但他從範興保話語中還是能聽得出來,這位來自齊國的闊親戚根本不在乎那些隨手就送出的“小錢”,而且在他們齊國,似乎人人都是那麼有錢。

“你若是在工廠裡做工的話,剛開始隻是一個學徒,也沒那麼多錢,但七八兩銀子是有的。”範興保笑著說道:“待伱乾了五六年,成了熟練工,差不多就能拿十幾兩銀子的工錢了。不過,還是很辛苦的,得在工廠裡工作十幾個小時。”

“工作十幾個小時,那又有什麼辛苦的。”範阿貴眼睛已經亮了,“每年的春耕秋收時節,每天也就睡幾個時辰,天不亮就要下地,天都要黑透了,才返家吃飯。哦,對了,四哥,在你們齊國,是不是天天都能吃上肉?……聽說,還有香噴噴的牛肉。”

“在我們齊國呀,牛肉、羊肉,還有鯨魚肉,那是隨便讓你吃,而且價格還賊便宜。幾角錢,就能買上一大塊鯨肉回來,那玩意,雖然有些嚼頭,也跟魚肉還不一樣,但吃起來還是跟牛肉有幾分像的。”

“俺這輩子還沒吃過牛肉呢!”範阿貴下意識地喉頭蠕動了幾下,“還有你說的那個什麼鯨魚肉,是啥呀?跟俺們海裡撈上來的那些魚一樣嗎?”

“鯨魚呀,那家夥可大了。嗯,足足有十幾二十頭牛那麼大!”範興保雙手大大地張開,比劃了一下,“隻需要一頭鯨魚,估計這個村裡所有的人都算上,也不能一次把它吃完嘍!兩個月前,我帶回來的十幾個肉罐頭,其中就有鯨魚肉做的。在我們齊國,就屬鯨肉最便宜,然後就是羊肉和牛肉。我給你說呀,你隻要到了我們齊國,雖然不能保證你天天能吃上肉,但隔三差五打一頓牙祭,那絕對可以保證的!”

三十多年前,範興保的父親範金甫砸鍋賣鐵湊了一筆錢,毅然決然地登上了齊國的移民船,漂洋過海,一路來到漢洲本土。

他先是在建業工廠裡做工人,三年後,稍稍站穩腳跟,又聽聞跑海比較掙錢,於是轉身就上了一條遠洋貿易商船。

在克服海上各種困難後,憑借一股子吃苦耐勞和善於學習的精神,硬是在不到十年時間,從一個旱鴨子混到了商船大副的位置,並攢了一筆不小的積蓄,成功地在建業城安家,還娶了一個來自建業府鄉下的媳婦。

十幾年前,範金甫所在的商船於錫蘭島附近突遭風暴,不慎傾覆,數十名水手溺斃。好在媽祖保佑,他與數名船員僥幸抱著一個木桶漂流數日後,被路過的一艘商船搭救。

經此一事後,範金甫便心有餘悸,有些怯了,放棄了跑船的工作,轉而拿出自己所積攢的錢財,在幾名相熟的夥伴攛掇下,共同在威遠島(今新幾內亞島)投資建立了一座小型種植園,劃拉了一百多畝地,從事可可種植。

曆數年後,隨著可可市場的興起,著實賺了不少錢,並將種植園規模逐漸擴大。

五年前,齊國研究人員在經過多年的試驗後,終於在橡膠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完成了橡膠的硫化發明工作,從而打開了大規模開發和使用橡膠的大門。

為此,齊國政府開始在威遠、馬來半島、金洲(今蘇門答臘島)等地大力推動橡膠種植園的建立和生產,並給予到來的投資商人種種優惠政策。

範金甫遂又與幾名合作夥伴在延津(今巴布亞新幾內亞南部達魯市)圈了三百多畝地,建了一座橡膠種植園。

如今,橡膠已經到了割膠的時候,生產的橡膠甫一上市,憑借強勁的市場需求,便處於供不應求的境地,讓範金甫等一乾種植園主賺的盆滿缽滿。

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不過,範金甫雖然心中有返回登州老家、落葉歸根的念頭,但他已年屆六十,恐難以承受海上長途旅行。

於是,他便讓自己的四子範興保前往秦國的家鄉,一則炫耀他們範家在齊國已然發達了,足以光耀門楣;二則,就是看看家鄉的親人有沒有願意來齊國,將他們接過來一起過好日子。

另外,隨著他們範家經營的種植園規模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手也是越來越多,這些來自家鄉親族,好歹用起來也比較趁手不是!

當範興保在去年十月乘坐往來齊秦之間的定期班輪抵達蓬萊後,直接租了一輛馬車,雇了兩名武裝護衛,在一名向導的指引下,來到薑家溝。

他的到來,立時引起了整個鄉鎮百姓的轟動。不僅他們範氏親族激動不已,就連附近三鄉四裡農人都紛紛跑來瞧熱鬨,看看來自範家的齊國闊親戚。

範興保從齊國帶來的懷表、皮具、毛呢、香皂、糖果、罐頭、可可粉、象牙手鐲、玳瑁飾品、精巧五金工具……林林總總,幾大包東西,著實讓所有人開了眼,嘗了鮮。

可惜的是,不僅範興保的爺爺奶奶早已過世,就連他的兩個伯伯也死了七八年,僅剩下一個體弱多病的姑姑,但瞧著模樣,似乎也沒多少年頭了。

與諸多堂兄弟姐妹寒暄過後,範興保方才得知,他父親多年來托人送了許多信回來,他們竟然一封都沒收到,也不知道是送信人壓根就沒送過來,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被卡在某個環節。

唉,大秦的郵政係統還真是讓人無語至極。

薑家溝的親族們都以為他父親很可能死在了海上,或者在齊國也是掙紮求生,日子過得艱難,以至於根本無法聯係在大陸的家人。

如今,得知範興保的父親不僅活得好好的,而且還在齊國發了財,起了勢,這讓所有的範家人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悸動--我們要發達了!

範興保臨來之前,身上揣了足足一千金圓劵,抵達蓬萊時,在城中的華夏聯合銀行先兌換出一千五百大秦銀元,裝在隨身攜帶的皮箱裡。

嗯,這也是他啟程前往薑家溝尋訪親族時特意雇了兩名武裝護衛的原因之一,保不準在半道上讓人給劫了,失了錢財倒也罷了,要是在大秦的地界丟了性命,找誰說理去?

見了親族後,範興保倒也沒小氣。他以父親的名義,直接給那位體弱多病的姑姑送了銀元一百塊,其他的一眾堂兄弟姐妹,也是人者有份,每人二十塊。這讓所有人都喜笑顏開,連聲稱道,讚他父親一句,“範三爺豪氣”。

當範興保詢問,諸多兄弟姐妹可有人願意隨他前往齊國,一起過上好日子。為此,他可以為他們購買船票,到了齊國後,也會幫著安家落戶。這些期間花費,待以後攢了錢後,再慢慢還給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