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皇家領地(2 / 2)

不過,囿於地理上的便利,南都府地方官員仍舊以解送日常用度的名義,時不時地派人登島探視泰平帝。

我人不來,但送些禮品總可以吧!

雖說,政務操於內閣,官員升遷也取決於吏部,但要是得了皇帝陛下的垂青,最起碼在仕途上要順遂一點,不是嗎?

在諸多官員的依依惜彆中,齊澤烜所搭乘的蒸汽輪船緩緩駛離碼頭,響亮的汽笛聲響起,幾根巨大的煙囪噴吐出滾滾濃煙,班輪調轉船頭,徑直駛入寬闊的南都灣(今菲利普灣)。

南都灣南北長約五十公裡,東西寬四十公裡,港灣入口僅不到三公裡,將富庶繁華的整個南都府包裹在其中。

因為南都灣的這個特殊地形,使得灣內的南都府既有海岸城市的美麗風光和氣候,又能避免直接遭受台風的襲擊,沿著海岸邊有公路和鐵路蜿蜒曲折通向一座座繁華的城市,沿途有很平坦細致的沙灘,是夏季休閒嬉戲的絕好場所,沿著沙灘邊還有不少精致典雅的海邊莊園,據說都是一些豪商大賈私人修建的,於此享受藍天、白雲和大海的無限風光。

泰平帝休養調息的皇家領地南嶼郡,又名為極樂島,於乾武五年(1647年)被海軍探索艦隊所“發現”(更早時候,乃為荷蘭人塔斯曼發現),並被當時的艦隊司令董鳳山命名為極樂島,意為漢洲的極樂淨土所在。

待南都府等南方沿海地區發展起來後,齊國政府隨即陸續往該島移民,但囿於其孤懸海外的地理形勢,並未得到充分開發。至漢興元年(1671年),整個極樂島的人口規模僅一萬兩千餘,移民定居點也隻有十餘處,經濟上以農業種植和畜牧養殖為主。

極樂島得到真正開發利用的時候,還是在漢興十五年(1685年),太祖皇帝退位後,為了不乾擾紹寧帝的執政,便選擇於此島頤養天年。

當時,皇室和內閣政府為了使太上皇在島上更好地榮養身體,先後投入數百萬元,大興土木,修建宮室,鋪設鐵路和公路溝通島內。同時,為了增加島上的人氣,還遷移百姓數萬餘至該島。

紹寧四年(1690年),內閣政府為了恭賀太上皇七十壽辰,遂將極樂島贈送給皇室,成為皇室專屬領地,所有島上居民也皆為皇家專屬臣民。

嗯,也就是說,這座麵積六萬八千餘平方公裡的島嶼,從此之後便成為皇室“自留地”了,不再受內閣政府所管理。

既然成了皇家領地,那麼就不能任由其荒蕪了。於是,皇室每年都會投入數十上百萬元,傾力開發極樂島,移民、種地、挖礦、修路、興建港口和碼頭、開辦工廠,使得該島在短短數十年間,人口迅速增加至二十餘萬,萬人規模以上城鎮三座,成為一處真正的極樂淨土,也是皇室度假休閒的最佳所在。

從南都府駛往極樂島,要途徑兩百多公裡的極樂海峽(今巴斯海峽),在冬季(6月到8月)這個時間段,海上的天氣通常比較惡劣,多年來,有不少船隻傾覆於大浪之中。而到了夏季,尤其是12月到2月之間,天氣相對較好,海上的條件也較為平穩。

此時,正值仲春時節,海峽中的天氣也將就,但風浪仍有些大。好在齊澤烜一行人所乘坐的班輪是艘排水量達一千八百噸的機帆船,船長和水手也經常跑慣了兩地之間的航線,對於海麵上掀起的大浪也習以為常。沿途經過的許多小島上也都建有高大的燈塔,以協助船隻順利通行。

至傍晚六時許,班輪駛入龍山島(今澳洲金島)柳汀港(今金島柯裡鎮)。考慮到夜間行船的危險,船隻於此暫歇一晚。

次日,班輪在蒙蒙雨霧中駛離柳汀港,繼續踏上前往極樂島的行程。

中午十二時,船隻接近極樂島西北幾座離島,隨即調轉航向,順著海岸線朝東行駛。

下午五時,班輪駛入石梁河口(今塔馬爾河),然後沿河上朔。

下午七時,在落日餘暉下,船隻緩緩停靠在朔昌港(今朗塞斯頓市)。

“我的好皇孫,你此番前來,是想要從我這裡討要一份退位詔書嗎?”

就在齊澤烜興衝衝地進入朔昌城,趕至極樂宮中覲見泰平帝時,卻不料甫一見麵,便聽到皇帝陛下一句充滿威壓的問話,頓時呆住了。

本章完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