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鬱悶的馬薩諸塞(2 / 2)

因為,他們沒有捕撈權!

當時紐芬蘭漁場的捕撈權是英格蘭政府頒布的,每片海域的捕撈權通過特許狀給予壟斷的漁業公司,然後,漁業公司在對來打魚的漁船發給牌照,收取費用,海軍和漁業公司的船隻會巡視漁場,維持秩序,驅逐無照運營的漁船。

看著觸手可及的發財機會卻無法得手,馬薩諸塞人實在有點欲火焚身,對倫敦的行徑也是恨得牙癢癢。

不過,讓馬薩諸塞人尋到機會的時候還是有的,那就是英格蘭卷入了內戰當中,紐芬蘭漁場一時間沒人管了。

上帝賜來的良機,清教徒們豈能輕易放過。正所謂“路見錢財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內戰期間的馬薩諸塞人利用當地富饒的木材資源建造了大批漁船,這些無照經營的漁船歡快地駛向原來禁止他們染指的漁場。

從這座海上金礦裡,他們挖到了第二桶金(木材出口算是第一桶金),馬薩諸塞人每年都能獲得十幾萬英鎊的收益,數錢數到手抽筋。

捕到了魚自然還要尋找買主。

但是非常不巧,英格蘭本身就是漁業大國,根本就不缺魚,跟馬薩諸塞還是競爭對手。

於是,馬薩諸塞人毫無心理負擔地將鱈魚賣給了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國家和地區,並使其成為他們的重要貿易夥伴。

為了不讓船隻在回程時空跑,當然要裝載一些當地的產品,如法國的葡萄酒、意大利地區的絲織品和玻璃、西班牙的金屬器皿等,於是來自上述國家和地區的產品擠占了原本屬於英格蘭本土手工業的市場。

似乎馬薩諸塞天生就不是英格蘭的菜,而英格蘭也不是馬薩諸塞的菜,新英格蘭和老英格蘭一開始就是競爭關係,而不是互補關係。

唉,妥妥的“逆子”悖逆“苛父”的苦情戲碼。

在齊英戰爭初期,為了應對齊國海軍威脅,英格蘭將北美地區的戰艦和武裝商船悉數調回本土。而馬薩諸塞的漁民們看到紐芬蘭漁場又沒人管了,曾一度欣喜若狂,甚至暗地裡還期盼母國跟齊國打得時間再長一點,以便他們可以就近在這片鱈魚資源豐富的漁場攥取更多的利益。

誰知道,齊英之間的戰火卻從英吉利海峽和北大西洋,燒到了加勒比,也燒到了新英格蘭。

不講武德的齊國海軍,先後調集了十餘艘專業戰艦,從英屬加勒比島嶼,一路北上,橫掃北美東海岸,先後擊沉和俘獲了四十餘艘隸屬於新英格蘭地區的大小商船,其中半數以上是馬薩諸塞商人的,讓他們損失頗為慘重。

更不要提,齊國海軍戰艦還闖入紐芬蘭漁場,猶如草原上的獅群一般,肆意屠戮英格蘭漁船。很不幸,其中又有許多漁船是屬於馬薩諸塞人的,導致數百艘漁船沉入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底,無數可憐的漁民淪為悲慘的俘虜。

想當年,不論是爆發的三次英荷戰爭,還是英法戰爭,英屬北美殖民地所受到的影響都很小,甚至還能借著母國處於戰爭期間,趁機發一波小財。要麼偷偷溜到到疏於管理的紐芬蘭漁場大肆捕魚,要麼在殖民領地放鬆管製期間,愉快地前往加勒比和歐洲中立國家地區搞走私貿易,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但在剛剛結束的齊英戰爭,北美殖民領地的居民首次體驗到蒸汽戰艦的巨大威力。齊國海軍派來的戰艦並不多,但是隻要在他們麵前冒個頭,卻是想跑都跑不掉,很大概率會被對方擊沉或者俘獲。比起曾經強橫無比的荷蘭海軍,還要凶殘,還要可怕。

說實話,在戰前包括馬薩諸塞在內的英屬北美領地的商人們,對齊國人並不怎麼反感。

相反,他們對齊國人生產製造的各種工業製成品是相當地喜愛,相較於英格蘭本土那些小作坊生產出來的商品,人家的東西不僅質量更好,而且價格還便宜。

就連英格蘭本土引以為傲的呢絨產品,在許多方麵也輸於齊國人。

在丹吉爾,在休達——哦,齊國人將之稱為天門,簡直就是新英格蘭走私商人的天堂,無數的齊國商品從紅海、地中海源源不斷地輸送過來,應有儘有,隨意選購。

彆說英屬北美殖民地,就連英格蘭本土都無法抵禦齊國商品的侵入,逼得倫敦的大人物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高齊國商品進口稅率,甚至還設置了許多貿易限製政策,就是為了排除齊國商品。

或許,也正因為此,才引爆了兩國之間的戰爭。

感謝上帝,戰爭在兩年前終於結束了。

新英格蘭的商人和居民們鬆了一口氣,馬薩諸塞人也將始終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儘管,新斯克舍和紐芬蘭被割給了齊國,使得新英格蘭地區在繼法國人後,又多了一個新鄰居,但所有人都認為,北美殖民領地的好日子又要重新回來了。

小酒可以繼續喝起來了,舞會也可以繼續舉辦起來了,更為關鍵的是,生意可以繼續做下去了。

然而,當新英格蘭地區的商人駕船出海時,卻驚訝地發現,加勒比甘蔗種植園的糧食提供者變成了慶國,木材供應渠道也轉換成葡屬巴西和荷屬蘇裡南,越來越多的齊國商人和荷蘭商人正在竭力擠占原本屬於他們新英格蘭商人的市場。

那些正在為紐芬蘭漁場暫時處於無人管理狀態而暗爽不已的新英格蘭漁民還沒過幾天幸福生活,便收到了齊國人的通知,需要在鱈魚捕撈期間繳納一筆所謂的漁業稅,以此來宣示他們對該漁場的管理主權。

現如今,馬薩諸塞人想跟臨近的齊國人做生意,也遭到了人家的漠視,轉而跟他們的老對手--法國人眉來眼去。

據說,齊國人在兩個月前,帶著大把的金銀前往魁北克進行了一番大采購,有糧食、牲畜、農具、陶具等諸多物資,還有數艘漁船的訂單,總價值超過三萬英鎊。

哎,這是幾個意思?你們齊國人為啥舍近求遠,跑到魁北克去買法國人的東西,卻不到臨近的馬薩諸塞來采購日常物資?

你們需要的商品,我們都有,而且運輸距離還這麼近,運費能省不少錢。

嗯,好鬱悶。

齊國人這麼搞,明顯是不給我們馬薩諸塞人麵子呀!

既然如此,莫怪我們要發飆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