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人無傷虎心,虎有吃人意。不需要等十幾年,甚至都不需要是先皇的嫡親血脈,隻要留下一絲可乘之機,難免就會有宵小趁機作亂——隨便哪裡抱來個娃娃,一口咬定……那便是天大的禍亂啊!萬歲,劉項反秦之初,擁立的是楚懷王吧?待其做大,試問懷王在哪裡?即便是國朝定鼎,也曾有過類似的傳言……”孟良卿步步緊逼。
慶貞帝陡然一驚,額頭上冷汗涔涔。他知道,孟良卿嘴裡的“傳言”,本就是太祖朱元璋曾親手做下的事情:元末白蓮教首韓山童起義失敗就戮,劉福通擁其子韓林兒為“小明王”繼續拉隊伍造反。太祖爺本是劉福通部將,劉福通被張士誠所殺後,太祖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故事將韓林兒接至自己軍營,繼而打著小明王的旗號順利接管了起義軍的大部。待到大事底定,便叫廖永忠將韓林兒溺死,自己登基稱帝。圖大業者殺人須不眨眼,牌坊更要樹立得光芒萬丈——為了表示不忘明教初心,國號便定為明!
見到朝夕相伴的小皇帝臉上露出這副表情,孟良卿知道火候差不多了,於是發動了最後一擊:“萬歲,倘留後患……萬歲莫忘記,當年唐太宗可是將李建成、李元吉幾家老老少少屠得乾乾淨淨雞犬不留的!臣不識時務斷做不得魏徵固死不足惜,百千藩王可都是太祖血脈!臣亦曾言,‘小不忍則亂大謀’。臣愚鈍,冒死鬥膽而諫:萬歲百年之後,何以對先皇、何以對太祖哉!”到底是老狐狸,為了表現自己的“忠”,順帶著還陰了魏徵一道。
“唉。”慶貞帝重重地歎了口氣,頹然道,“先生教訓的是。”
次日,宮裡傳出消息:先帝的兩名嬪妃哀思過度,自願以身相殉。
清流們紛紛上書,大讚二位娘娘深明大義節烈無雙,要求聖天子旌表其族。一個個正義凜然的嘴臉上實在藏不住喜悅,他們知道:至此,自己的“擁戴之功”算是到手了——儘管現在聖天子還渾然不知,但不久後就會通過各種途徑看到自己在帝國“生死存亡之際”“鐵肩擔道義”的壯舉、自己的名字,史書上也會被大書一筆!
李世忠一派依然選擇了沉默。確實不能怪他們:一則這確是先帝遺詔;二則這件事實在太過敏感,哪個敢出頭,一頂“不臣之心”的帽子是斷斷摘不掉的;第三,擺明了立場直接威脅新天子?任誰也沒這麼大膽子。
兩個有妊的嬪妃“自願”殉先帝而去的真相,外廷百官或許並非人人皆知,但在宮裡則是公開的秘密。終於有人坐不住了。
康妃。
按照身份地位來講,康妃真的可以算個苦命人。從太子選侍熬到太子登基,根據母以子貴的普遍規律,皇子雖不是嫡出,就算不能封後,一個皇貴妃的名頭總跑不掉吧?不成想老公是個短命鬼,當皇帝一個月,那把龍椅還沒在屁股底下坐熱乎就兩腿一蹬殯天而去了!好吧,一手拉扯大的孩子繼了大統,好日子該來了吧?才怪!孩子很好,但年齡太小,性格也實在有些懦弱——母子感情沒話說,可終歸不敢跟外廷那幫家夥來橫的,眼睜睜看著自己和閨女被趕去冷宮,還被人暗算險些葬身火海,到最後也隻能做出表麵上的妥協。這些年,日子雖然過得還算衣食無憂,心裡那個疙瘩卻漸漸成了死結:撫養聖上長大的養母隻有一個妃子的名號,這種事自古以來就沒聽說過啊!所有人都成天把忠孝節義掛在嘴邊,臨到自己頭上,忠在哪裡、孝又在哪裡呢?
本來已經死了心,反正有吃有喝,就這麼打發日子唄,沒想到,短短幾年,這個皇上也崩了!
新皇帝小時候自己也帶過一兩年,可康妃知道,他的感情跟自己並不怎麼好。生下閨女,一個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拉扯三個娃,他就被莊妃領走了。夫君對自己的感情比對莊妃深得多,莊妃當然心裡明鏡一樣,偶爾碰到都會甩幾句閒腔,她養大的孩子平日裡會被教導些啥用腳趾頭都能猜出來!
兩個嬪妃被懸梁自儘,充分說明了新皇帝的絕情和決心。聯想到自己坎坷多舛的命運和女兒的生死,康妃決定要做些什麼,為自己娘倆求得一線生機。
康妃不怎麼識字。好吧,即便識字,治國理政方麵也不可能幫新皇帝出什麼謀劃什麼策——後宮乾政是大忌,可不能主動把脖子往絞索套裡麵鑽呢。送吃食?也彆想了!新皇帝把原來王府的廚子都帶了來,擺明了是不信任宮裡的茶膳房,還送吃食?就算不被倒進陰溝裡,萬一聖上有甚頭痛腦熱,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啊!
還是送美女吧。
年輕人血氣方剛,肯定會動心。隻要有一個能討得聖上歡心,自己這下半輩子就能圖個安穩了!
康妃把身邊的宮女全叫了過來自己親自挑。本就是過來人,給皇家選嬪妃的流程康妃親身經曆過:先是看相貌身材,然後就是考校禮儀談吐應對,再然後是脫了衣服察看是否有胎記或皮膚病啊體味什麼的、最後看睡相——彆夢裡來一套六合拳把聖上捶個五眼青*……經過康妃嚴格把關層層淘汰,終於挑出四名佼佼者,耳提麵命了好久,直到覺得教導得萬無一失,派人喚來李世忠,叫他把四位姑娘給新皇帝送過去。
然後,就鑄成大錯,不僅自己差點把性命搭上,還在史書上被人抹黑得一塌糊塗。
*這套流程是真的。先是宮裡海選,最後一關是由朝廷重臣勳貴們把入選的姑娘們領回家交給老娘太太,由這群朝廷命婦跟她們生活幾天最後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