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喜悲(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5358 字 8個月前

“臣啟萬歲。李閹素懷不臣之心,故多派內侍至各軍鎮,名為監軍,實藏叵測!我大明以文禦武大小相製,足可保甲堅兵利之威而無藩鎮割據之虞。粗鄙武夫,未經教化難明大義,全賴地方文官節製。各監軍狐假虎威,臣聞克扣兵餉有之、胡作非為者有之、與將弁沆瀣一氣魚肉鄉裡者亦在在有之!長此以往臣恐禍生肘腋。今南直隸大震乃蒼天示警也!臣請萬歲儘召還之!”

“哦?有這等事!是了,內侍們多不識字,跑去山高皇帝遠的地方難免跋扈胡來。朕的那些將軍們識字的也不多,見了朕的家奴還不都得小心逢迎著……嗯,他們勾連起來,有了監軍撐腰,以文禦武怕是難了些。內閣和兵部議一下,除非幾處必需的所在,其他便都叫回來吧。”

“陛下從諫如流,堪稱千古明君!臣為大明江山社稷幸、為兆億黎民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果然,不再找大小官僚的家庭征田賦、廢了商稅海稅各種稅收、監督治河和各軍鎮的太監們都收拾行李回宮裡繼續掃地……一係列大刀闊斧的動作以後,聖天子耳中便全是大明形勢大好,舉國欣欣向榮的振奮聖心的好消息了。

可能是因為紫禁城的宮牆太高,除了那些“仁比三皇德邁五帝”的頌揚,所有不和諧的哭聲和哀嚎,一絲都透不過來。

能哭出聲來還算好的,最可怕的是連哭聲都再也發不出。比如遼東——眾正贏朝不過半年,那裡的邊軍開始餓死人了。

平心而論,與甘陝相比遼東邊軍的待遇還真得算不錯的。不過,那說的是以前,不是現在。

自從建州東虜崛起,遼東戰事頻仍。尤其是薩爾滸之後,大明已失去了戰略主動權,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攻勢,整體上居於守勢。然而帝國的體量擺在那裡,儘管負多勝少,回血的速度很快,一座座高聳的邊城還是叫號稱野戰無敵的建州軍徒喚奈何——既然說野戰無敵,那就是攻城不行嘛。

戰事頻繁物資需求就大,萬一守不住城腦袋就得搬家,那時無論你貪了多少錢都沒卵用。再加上先帝和李世忠一直很關心這裡的戰況,從總兵到參將,在大大小小的軍鎮都派了不少內侍監軍,做得太過分的話武將們的申訴可以直通大內,所以文官們也不怎麼敢像其他地方一樣肆無忌憚。

眼下,情形則完全不同了。朝中的大臣們換了一半,全國其他地方上官職也空出許多——誰不想從又窮又苦還天天打仗的冰天雪地換個魚米之鄉去為大明百姓造福?想換地方就得疏通、疏通靠什麼?孔方兄啊!嘿,您還彆說,遼東巡撫換人了!新來的是人所共知的大佬們誰都不待見的畢自肅,他能管得了誰?哼,資曆高又怎麼樣?巡撫的官秩不是擺在那裡了麼,你卻不能說朝廷虧待了你吧?嘿嘿,可惜這個撫台的官椅擺在了遼東的火盆上!哈,那些大大小小的死閹貨也一股腦夾著尾巴滾蛋了!

得嘞!

“餉銀?什麼餉銀?沒見到!你先回去,跟你家毛大帥說,等本官寫封信去朝廷幫他問問罷。對了,聽說他截了幾艘朝鮮船,發了大財了啊!什麼,你不知道?哼,你回去吧。”

“啥?糧草不夠吃?朝廷萬裡迢迢從湖廣運到遼東,一路上風高浪急山高道險,翻個車沉條船什麼的在所難免啊!能給你們送來五成已經很不容易了,你叫你家祖大帥去打聽打聽,有的地方才三成呢!你們要考慮朝廷有朝廷的難處啊……”

“哎呦,吳大帥你親自過來了啊。兵仗補給?現在還沒收到呢,你回去等信吧,來了本官自會叫你來領。啥?沒武器打不了仗?屁話!隻要有報國的忠心,削尖了木棍照樣能戳死那幫作亂的蠻夷!吳大帥,不是本官說你,你們打仗是為本官麼?是為聖上,為大明……咦,吳大帥,你這是什麼意思?心意?哎呀,吳帥見外了不是……這怎麼好意思。好好好,本官也不好駁吳帥麵子,本官回頭叫人在武庫裡翻翻,總能湊一些出來,過兩三天就派人給您送過去。”

從中央到地方,權力更迭的間隙,大部分地方都亂了套,尤以遼東為最:同樣是軍餉糧秣被克扣,其他地方還好些,因為沒打仗,兵部勘核的兵員即便比實額少了些,將領們大不了把些叫花子兵轟出營門叫他們自生自滅便是,可遼東不成啊!比如說,朝廷定額三千兵,你手底下最少就得有七八千人——素質不行、裝備不行,你得要用人數湊補上啊。至於吃不飽飯身體不行,領不到裝備等等,那是你的事,活該!

然後遼東就出了大亂子:餓急了眼的亂兵嘩變,甚至把堂堂巡撫吊起來痛打!老畢無奈,把老婆的陪嫁都拿出來湊了幾百兩發給亂兵才被暫時放過,然後越想越沒活路,乾脆自己上吊了!

隻有吳襄腦筋活絡,咬咬牙自掏腰包孝敬了五百兩才得到兵仗補給的承諾。不是老吳大公無私,他是實在沒辦法——建州軍就在眼皮子底下,三天兩頭就得打上一回,缺了刀槍鎧甲,他能喘氣兒的日子就屈指可數了。

常言道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眼看還有七八裡就回城了,老吳正想著過幾天就能收到補給,得來一場偷襲給自己的五百兩回本兒,突然發現有人跟他想到一起了:大股建州軍悄無聲息地逼過來偷襲,自己和幾十個親兵已經被圍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