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時,雙方還是誰也不清楚對方的真實實力。關盛雲固然沒有透&視&眼,不能透過關牆看到官軍來了援兵,但他把戰兵都藏在新安縣城裡,用大部分無甲少部分皮甲個彆軍官半甲的輔兵做佯攻主力、在官軍眼裡,流賊麼,也就該這樣……打死他們也猜不到,肥的流油的關盛雲部戰兵披甲率已幾乎百分百,其中鐵甲高達七成——彆說比普通官軍了,連王府護軍都望塵莫及,可著全大明,也就是聖上的京營,在裝備上能比他們強點有限(戰鬥力可差多了)!
又過了兩日,除了每天遊騎遠遠的在關門外逡巡罵陣,對麵的賊人沒什麼大動作。戚曉光等很開心:援兵趕了百多裡路,有這兩天休整體力都恢複了。同時也有些不解:時間是賊人的敵人,賊們利於速戰,拖得越久,官兵們來援的就會更多,等各地官兵都彙攏過來,便是其窮途末路。這個道理,賊人不會不懂——賊們的死傷也不算多,最多算擦破皮而已,這是為什麼呢?
好吧,可能烏合之眾的賊們遇到雄關勁旅,一時間也不知所措了吧。管他呢,反正對咱有利!
第三日,天剛蒙蒙亮,函穀關上的望子便發出了警報。睡眼惺忪的眾官匆忙跑到關牆上向西望去,隻見裡許外的新安城東門大開,黑黝黝的門洞像一張大口,賊人的大隊人馬從其中魚貫而出,亂哄哄地擠在七八十丈外列陣。除了見過的雲梯楯車,這次還有三五輛衝車。
“終於來了!”眾人心中紛紛默念了一聲。
賊眾約莫有四五千人。在漸漸升起朝陽的照耀下,賊陣中有一小片地方不時閃爍出星星點點刺眼的光芒,光芒在隊列裡流淌著:這是鐵甲的反光!
哈,賊人的將領和親衛家丁也一股腦都跑出來了!
難道,賊人今天要孤注一擲麼?
嗯,差不多。賊人再蠢也能想到,各路官軍都在向函穀關集結,再不孤注一擲地逃命就等著束手就戮吧!
等賊人大隊結陣完畢,城裡又推出來百多輛大小車輛排在陣後,把兩翼堵得嚴嚴實實,隻留了當中一條官道。
新安的城南是大河,叫穀水(也叫澗水),北麵的北溪水彙入後一路向東,過了函穀關,南邊有慈溪注入,然後緊貼著官道,直通洛陽。此刻,穀水裡也駛來十幾艘小船,緊挨著賊人的軍陣泊在河中。
再極目向新安東牆望去,賊人的旗幟不見了!
沒錯了,賊人要做垂死一搏!
輜重應該都在陣後的大車裡,船裡也會有一些,想來大部分裝的是金銀細軟吧,連同搶來的女眷!等下大破賊軍……嘿嘿嘿。
城頭連指揮攻擊的旗幟都不設了——看來賊人是真要拚命啦!哼哼,就憑你們這點家當,還能張狂到何時?彆說牆高壕深的洛府,眼前這函穀關,便是爾等葬身之地!
打仗麼,講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前幾日屢挫賊鋒,官軍士氣正旺、巍巍雄關居高臨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今天就連天時也極為有利:旭日初升,賊人整整一個上午都要頂著刺眼的陽光向東攻擊,而官軍則能把賊人的任何動向看個一清二楚!
戚曉光和孫富貴幾乎異口同聲的下了命令:預備隊,全體上牆備戰!
一時間,戰鼓激昂,關上的守軍箭上弦刀出鞘。新來的援兵們用羨慕的眼光看著經過戰鬥洗禮的老兵們挺胸腆肚的豪邁勁頭,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好吧,還有對賞金的垂涎。
對麵也響起一陣鼓聲:大戰開始了。
本篇知識點:輿圖。
古代的地圖叫輿圖。因為一開始繪製山川地形完全靠腿走著量——神州那麼大,靠腿怎麼走的過來?再說了,長姚明身上的腿和長潘長江身上那雙,測出來能一樣麼?於是後來有了兩樣新技術:一個硬件,一個軟件。
軟件叫“計裡畫方”,發明人叫裴秀,晉朝的。就是紙上先畫出邊長一寸的方格。每一寸代表一百裡地。這就是比例尺。宋朝的沈括畫了個更精確的:二寸代表一百裡。
硬件是計裡鼓車。車有兩層,各有木人。事先算好車輪周長,每行一裡,下層木人敲一下鼓、每行十裡,上層的木人敲一下鑼(或鈴鐺)。這可是真正的高科技!
車在古代叫“輿”,靠車子量出來的裡程繪製的地圖,便叫做輿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