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投充(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6378 字 7個月前

第二天一早,胡廣福再次去賣糧,米價掉到了三錢五分。胡廣福算了一下,留下種子糧,全年的口糧便隻剩下一多半了。沒辦法,豬肉不用想了,趕緊去衙門裡繳上銀子,其他回頭再說吧。

等到了衙門把銀子交上去,胡廣福驚訝地發現,明明分毫不差的銀錢,竟還差了不少,然後學到了一個新名詞:折色火耗。一個長衫師爺跟他耐心地解釋說,朝廷收的銀是九成成色的官銀、你繳來的是隻有七成成色的民銀,得補齊差額呢,這叫折色*、你們繳的都是碎銀,朝廷怎麼能收碎銀呢?當然要統一回爐,熔成大小一致的銀錠。這個過程勢必有損耗,這些損耗該誰承擔呢?當然不能是朝廷,對吧?損耗不太多,才一成半而已!你帶來的這些銀子銅板衙門先收下,趕緊回去湊齊差額明日交來,你的任務就完成了!否則,過了明日……後麵的話師爺沒有繼續說,而是意味深長的向旁瞟了一眼。順著師爺的目光望去,衙階已被鮮血染成黑紅色,一大團綠頭蒼蠅逐著腥臭盤旋其上,仔細辨認還能看到嵌進石縫裡的碎肉……

第二天終於完成任務的胡廣福發現,除了懷裡的一點點碎銀渣和家裡留的種子糧,未來這一年,可能大半日子要靠野菜和烤魚撐過去了。

過了不到一個月,老娘的生日快到了,胡廣福決定無論如何要給守了半輩子寡拉扯自己長大的老娘買一些點心來吃。路過米鋪的時候胡廣福再次傻了一回:這才幾日,米價現在竟漲到五兩一石了!

為了想辦法賺點現銀,趁農閒時胡廣福決定做點小生意。河岸邊生長著很多野席草,湖廣一帶的人家都用它來編草席。這種草還有另一種用途:做油燈的燈芯。胡廣福找來幾個要好的鄉親忙了兩個多月:割草,剝穰,蒸透,曬乾,捆紮……又找了一條小船,準備運到棗陽一帶去賣,大家估計,差不多能賣六七兩銀子。眾人又東拚西湊了三四兩碎銀讓胡廣福帶上,到了棗陽可以買些地封黃酒,販運到襄陽府去賣,這一趟來回,各家該都能有個一二兩的收入。雖然沒多少,但來年繳皇糧時好歹能應付一下。

淯水和泌水形成的“丫”字下邊不遠就彙入東流的滾河,靠近棗陽那一段叫濜水(今天叫沙河)。還沒到濜水,僅僅在滾河裡胡廣福就遇到了七八起收稅的。臉被打成了豬頭,懷裡的三四兩碎銀子全被收了去,然後,剛剛駛入濜水,便又遇到了一夥查稅的河丁!

燈草自是不能要了,胡廣福走旱路回了家。跟鄉親們哭訴完遭遇,家裡的種子糧也賠給了大家。終於,胡五爺一言點醒了夢中人:胡老太爺可不用繳皇糧啊——老太爺的二公子胡之奇,正途出身,聽說早年曾在禮部儀製清吏司做主事,現在哪個王府裡做大管家……有功名的胡老太爺家不僅不用繳什麼銀糧,胡家人更不需要服什麼力役呢!

然後,胡五爺領著胡廣福連著追了胡老太爺的管家胡九爺好多天,總算連人帶地投到胡老太爺家裡。

胡老太爺很厚道,那七畝多田還是讓胡廣福繼續種著,年景如何一概不論,交一半田產算地租便好。

這叫做“投充”。

胡廣福心裡五味雜陳,一方麵祖田在自己手裡沒了,是個人就總會有失落感、另一方麵,今後自己終於能放心地吃上飽飯了!隻要好好乾活,就一定能省下來不少糧食——過不了幾年,娶個媳婦不成問題!

這一筆交易做下來,胡廣福顯然沒吃虧、胡老太爺平白增加了七畝地和每年一半的田產更不能算吃虧。那,問題來了——誰吃虧了呢?

朝廷嗎?

朝廷當然是絕不可能吃虧的——胡廣福確實不需要納銀糧了,他的那份銀糧,理所當然地會被攤到其他還有些自己田地的自耕農們頭上!

*魚鱗冊

黃冊與魚鱗冊是明朝管理人丁、田畝的工具。

每110戶編為一裡造冊,注明各戶姓名、籍貫、丁口、年齡等,類似今天的戶口簿。一式兩份,一份本裡存底,一份上繳至州縣、州縣彙總後做成總冊,也是一本留底一本上繳至府、府如法炮製,最終彙總到朝廷戶部。因為各省布政司呈報給戶部的省冊用黃布封麵,故得名黃冊。

魚鱗冊則是耕地的彙總圖冊。冊中繪有土地的形狀、等級、麵積、田主姓名等,因為土地畫形重重疊疊狀如魚鱗,所以叫魚鱗冊。

黃冊和魚鱗冊一經一緯,分彆從人口和土地兩個角度相互印證互為補充,作為朝廷統治的管理工具。

*折色。

我們常看到有本色和折色之說。簡單說來,本色是指實物,折色是折算成銀兩。比如,發給某官員的俸祿,本色銀100兩折色銀50兩,那就是說發給他價值100兩銀的米麥、外加50兩現銀——這五十兩是按賣掉相應的田產折合後的銀子。金、漆、絲綢等都可以用來折色。

這裡師爺說的折色是另一種意思:民銀成色低,要換算成官銀入庫。當然,究竟怎麼折,官府說了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