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員外恕罪,恕罪。您聽羅某慢慢說。”羅世藩也抬抬手比劃了個作揖的樣子虛應了下,“您知道,湖廣的官莊,貨源有二。十之七八為兩淮的官鹽,二三為查沒的川鹽。朝廷設鄖陽巡撫,最重要的工作便是鎮撫流民與查沒川私這兩項。所謂流民,泰半皆與川鹽私販有關,對吧?所以,這實際上是一回事。查沒的私鹽多了、流民也便少了,這是響當當的政績啊,簡撫台何樂而不為?實話跟您說,簡撫台那裡開心還來不及呢!若是被查獲的川鹽一下子多起來,無論多多少,豈不都得送去官莊賣掉?”
“啊?”杜家叔侄對望了一眼,心裡皆是一動。杜大蟲的思路顯然比杜段慢了一拍,再次插嘴道:“那……就算咱們的貨進了官莊,怎麼能收回鹽價噻?”杜段心裡已經有了底,但這次沒作聲,他想聽羅世藩親口說出來,確認自己的猜測。
“鹽款是收不回來的。查沒的私貨不是官鹽,經由官莊,賣便賣了,每個銅板的鹽款都要明賬入官,不可能給回鹽價的。”羅世藩道,“不過……杜大哥你莫急,聽我慢慢講。查得多,自是各級大人不負朝廷重托,將士拚死效命的如山鐵證!對吧?查私鹽,剿流民,官軍肯定會有傷亡。查得越多,傷亡就會越大,撫恤也就會多些。朝廷愛民如子,斷不會負了為國效命的將士,寒了大家的心!杜大哥你說對不對?撫尊大人更要廣募義民,把渝東鄂北打造成固若金湯的銅牆鐵壁,方才稱得起上報天恩,下安民生!募來的義民要吃飯、要開餉、為了禁絕販私,要在深山險隘建堡壘、修官道、屯糧草、造武備……”羅世藩一邊扳著手指頭一邊笑眯眯地看著杜段,“義民是杜員外幫著募,糧餉安家費什麼的自然也由杜員外代為發放、修官道、建堡壘之類的事,也要麻煩杜員外操勞,簡撫台那裡會撥銀發糧,絕不能讓深明大義一心報國的杜員外吃虧!至於驗收麼……我覺得恐沒有哪位大人非要跟撫尊大人過不去,竟敢質疑杜員外的一片摯誠!即便真有個彆宵小妄圖嘩眾取寵,簡大人的撫標忙於查私,該是由敝部負責護送吧?杜員外有什麼不放心的呢?而且……羅某猜,為了表彰杜員外的拳拳赤子之心,如果大寧縣尊能夠出麵給員外請功,府尊大人那裡是斷斷不會舍不得準個秀才公的功名的!”
“軍師大人英才無雙,老朽心服口服!”已然聽得目瞪口呆的杜段徹底服了,私鹽生意做了幾十年,眼看被剿得堪堪山窮水儘,完全沒想到換個思路竟能這般柳暗花明。不僅口裡改了稱謂,更是鄭重其事地離座向羅世藩拜倒,杜大蟲趕忙趨前,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重重地叩下頭去。
“杜員外快快請起,杜大哥也快起來。”羅世藩也離了座伸手相扶,“往後咱們便是一家,莫要客氣。”
回到座位上,羅世藩又開口問道:“杜員外,這五千萬斤的貨,能不能供得上?”
杜段琢磨了下,麵帶難色地應道:“回軍師大人,照理說倒是不難。因為除了小老兒的些許私貨,大部分井產都歸官家,井裡的兄弟們都是應付差事。哪怕是現有的人工,若是認真些,出產便可以多出一倍不止。如果再募些人力,莫說五千萬斤,萬萬斤也是可以的。不過,多少眼井、煮出來多少鹽巴,都是有數的,縱在賬目上花些心思,終歸有限……”
羅世藩眨了眨眼:“久聞大寧鹽井之名。最早的井,該是唐宋時期開出來的吧?”
急於表現的杜大蟲又一次搶了話頭:“唐井哪裡算得古井嗦,漢井便有好幾口,還有幾眼不曉得哪朝哪代的,更久遠得很噻。”
羅世藩衝若有所思的杜段又眨了眨眼:“千百年下來,有些井可能該枯涸了吧?若是年久失修,千年古井塌掉幾眼,想來無論是夔州府、還是大寧縣,大人們也該能夠理解吧?壞了的井,當然再也產不出鹽……若是有人不相信,儘可去找簡大人明斷!”
心悅誠服再無任何疑惑的杜段心花怒放,終於放心地端起茶杯。喝口茶潤了下喉嚨,突然又想起件事:“軍師大人,咱們的鹽賣到湖廣全省,那兩淮的鹽怎麼辦?有賣便有賺,咱們這裡各府的大人們不用說,那邊兒……可也有好多大人都靠著淮鹽過境過生活呐。”
“羅某倒是覺得兩淮大人們該操心的事,不是什麼淮鹽過境,”羅世藩輕描淡寫地說道,接著,話鋒一轉,語氣陡然變得冷峭逼人,“而是我軍過境!”
羅世藩慷慨激昂地講道:“敝軍既受朝廷招撫,自當以保境安民為己任!倘有兩淮鹽梟膽敢販私擾民禍亂湖廣,我軍枕戈待旦,定予當頭痛擊!貨即沒官、人即正法!從陝北到湖廣縱橫幾千裡,論起跨省追剿的事……哼哼,還有誰,能強過我軍!”
“咣當!”猛見到一直笑容可掬的羅世藩眼裡突然迸出的寒芒,杜段不由得渾身打了個激靈,手一抖,茶杯又碎了一個。
“哈哈哈,杜員外想是聽到‘貨即沒官’想到咱能多賣些,開心得拿不住杯子了啊!”羅世藩打趣道。
次日清晨用罷早飯,杜家叔侄把羅世藩送出杜宅,直到少軍師的身影走遠,二人方才直起腰身。杜大蟲喃喃道:“好厲害的少軍師!”
杜段接口道:“少年英雄,說不得的。過兩日你便去少軍師大人營裡幫忙吧。官莊私鋪的各種打點這等瑣碎事不能再麻煩少軍師勞神,人家是做大事情的。咱這邊沒大事了,不就是背鹵水曬鹽然後送到哪裡等著撫標來抄沒麼,我讓程哈兒看著就好。你眼光手腳都麻利些,莫惹得少軍師生氣。我有顆千年老參,回頭你帶著,就說是回禮。茶也帶上幾斤,少軍師愛喝。可惜不知少軍師是否已有家室……你留心下!你那幺妹十六了,該找個人家了。若是能攀上這等親事,咱杜家便是靠上一座大山!”
杜大蟲應了一聲,杜段又道:“就是不知少軍師是否看得上咱這等門戶。莫舍不得銀子!你在那邊多結交些朋友,大家一起跟少軍師擺,就說我說的,做妾也無妨!”
*明斤大約為600克,十六兩秤,折合每錢3.75克。現代人每日攝入量6克為推薦標準,我國實際人均日攝入量為12克。古代普通人大多從事重體力勞動,更沒有空調電扇,出汗量比現代人大得多,因此需要更多的食鹽補充。羅世藩估算的每人每日三錢鹽,折合約12克,而且,川渝湘鄂一帶人的口味更重些。羅世藩略有些保守,主要是因為考慮了鹽價和普通人的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