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章相持
轉眼小半年過去了。
孫傑早已全軍前出南部,與盤踞保寧府的張虎對峙上了。不過,除了還沒正式開戰時善勾機歪打正著的那場“柳邊驛大捷”以外,半年來除了個位數級彆的斥候接觸戰,雙方並沒有發生什麼實際上的成規模戰鬥。
孫傑不是不想打,他是真的沒本錢打不起。南津關像一個虎視眈眈要擇人而噬的巨獸橫在當道,孫傑估計,若是強攻,怎麼也得付出三千五百左右的傷亡:輔兵死一千,重傷致殘兩千、戰兵連死帶殘一個營。這還僅僅是破關,後麵還要頂著城頭火力強渡嘉陵江才能摸到保寧府的南牆!照這麼個打法,縱然把張虎擊潰趕出保寧,孫家軍也會大傷元氣,沒個五六年恢複不了——這年月,遍地狼煙,怎麼可能有五六年的時間養傷?所以,強攻的話,孫家兩百年的基業,可能就毀在自己手裡了!
所謂慈不掌兵,世襲將門的孫傑絕非舍不得死人。若是到了最後關頭,他可以毫不猶豫的像孫家祖先一樣以身殉國。連自己都可以馬革裹屍,沒什麼舍不得死人一說。但他不願意徒勞無功地白白犧牲部下——尤其是,他完全沒有發動攻擊的本錢。
最初製訂的計劃是,拿到足夠支持大軍行動的糧草與人力,再得到節製陝西兵馬的軍權,孫傑會做堂堂之陣,以本地丁壯為主、自己的輔兵隊為輔,強攻保寧——讓本地民壯承擔大部傷亡,自己的部隊就可以始終保持高昂的戰力,等把張虎趕出劍州後再根據陝兵的情形,能戰則堵,不堪戰則避,自己本部通過長途追襲戰將張虎打掉。這種攻擊方式的核心實質是用人命換糧食:正麵硬剛,用幾天時間和幾千人命為代價,迅速奠定未來的勝利。
按照第二次修訂的計劃,如果有差不多的糧草民壯支持,孫傑會在南部縣留下一到兩個營堵住張虎南逃竄向鹽亭的去路,冒險把主力機動到蒼溪,甚至更遠的劍州,把張賊的糧草儲備搶到手,然後由北向南打。打的時候讓開嘉陵江主航道,留條路給張虎跑,這樣,張賊便不會做魚死網破的血拚,自己部隊的傷亡就可以始終保持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隨後就簡單了:各營輪流滾動,一路死死咬住的銜尾追擊,草木皆兵的張部潰兵勢必處處破綻,每一處破綻都被狠狠撕下一塊肉,幾百裡下來,這股流寇就會像陽光下的雪水,甚至不一定能撐過陝省的臨洮府便灰飛煙滅掉。這種打法的實質是用糧草消耗抵消人命的損失:大縱深、遠距離機動無疑會消耗掉大量糧草物資,但出其不意的攻擊會獲得很好的戰術效果。
然而事與願違,除了開始運來的那一半糧草,後麵便再也沒有成規模的補給輸送了。至於民伕,更是不要想:糧草不夠,無法支持軍事行動,負糧的民伕除了幫忙吃飯便再沒其他用處。孫傑算過,按照3個民伕攜行物資可以支持一名戰兵半個月行動的標準*,手裡的糧食滿打滿算隻能支撐機動到劍州城下,若是一擊不勝,就該輪到自己冒著被張賊南北夾攻的風險走投無路了。所以,前出到南部與善勾機彙合後便隻能駐紮下來,戰兵們每日兩餐、輔兵一乾一稀、千把川省民伕每日一餐,等待張虎露出破綻。
反觀張虎一方,要人有人要糧有糧,前方有險可峙,退路後顧無憂,既不會傻到跑出城跟孫傑打野戰,又沒必要攻擊除了一群戰兵啥財貨都沒有的南部,再加上第一次造反沒啥經驗不知道下一步該作何打算,故而也就跟孫傑耗上了。
川省的官員們也逐漸看明白了這個態勢:隻要孫傑在,自己便無需擔心張賊進犯。水患後本身就不富裕,再加上蜀王隔三岔五的添亂,孫部糧草的供應便有一搭無一搭地懈怠下來,算算日子,催得緊時就湊上幾百石給孫傑發過去……
朝廷裡更熱鬨了,對孫傑頓兵不戰的指責逐漸多了起來。不過,大家也都知道:聖上對孫家的信任是無以複加的,而且,每隔十來天,孫傑的軍情便用四百裡快馬報到京師(最快的標準是六百裡,八百裡加急隻是個傳說,那樣的話,每一站的人和馬都會跑死的),參考川省官員們的報告,孫傑缺糧,難以展開軍事行動是客觀事實,所以一開始絕大部分言官除了嚷嚷幾句,也沒太過分。不過,日久生變,終於有人耐不住性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