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四章 京師(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4273 字 10個月前

左僉都禦史王清遠則高屋建瓴地指出“三當憂”:沒想到,蠻夷土番竟與大明軍鎮交情如此之深,奉其隻言片語竟不要糧不鬨餉地慨然揮師相助,此其一、播州之患剛平,奢安二酋蠢蠢欲動,若如孫傑所言,石砫土兵戰力強悍如斯,恐非朝廷之福,此其二、攻破保寧後,據說孫傑將庫銀移交川省,而卻把武庫物資搜羅一空,大半存糧亦據為己有……雖可說也有幾分道理,但,若說該將所圖乃大也解釋的通啊——彆忘了,想當年漢高祖劉邦入了函穀關,白紙黑字記著呢:“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誌不在小!”高祖彼時可也是對項王一片“忠心耿耿”呢……此其三!

左亦直立即蹦出來誇王清遠深謀遠慮高瞻遠矚,話還沒說完就被快氣瘋了的劉子奇大人衝上前來扇了一個大嘴巴子,然後按地上揮拳便打。劉大人不敢奏頂頭上司還不敢揍你個午門外當直(通“值”,古文便是寫作“直”)的給事中麼!左大人罵人厲害,拳腳上跟成天替聖天子各地視察跑外勤練出一副好身板兒的劉大人相比差的太遠,等其他大人們明白過來一擁而上把劉大人拖開,左大人已被揍成五眼青在地上打著滾兒哇哇地哭……

不久以後,馬千乘被押來京師。耿直的老馬當然更不可能見到聖天子的麵為自己分辨,隻好暫時被關在詔獄裡。孫傑和張虎這事還沒掰扯清楚,大人們又找到了互撕的新話題。這個話題可太重要了,天崩地陷都不能跟這個相比——朝廷裡又一次爆發了國本之爭!聖天子唯一的皇子夭了,而宮裡傳出來的消息是聖上身體竟似一日不如一日!這可咋辦啊!每個人都在為大明操心……哦,好吧,其實是為自己謀劃。有的人提出,聖上的弟弟,誠王,已經十五歲了,照理說這個年紀應該出京就藩了,但非常時期,還是緩一緩、有人反駁,聖上正值春秋鼎盛,一時聖躬違和不必小題大做,你們這幫奸佞分明是心懷叵測,皆當誅!咱們以前說過,這種“擁立之功”事關整個家族的未來,絕大多數朝臣都一頭紮進去,誰還稀罕搭理馬千乘?朝廷裡亂成一鍋粥,然後,詔獄裡的老馬就被大家給忘了!

直到宮裡傳出消息……

其實也不是什麼正式的消息,知道外廷已吵翻了天,李世忠便打發兩個小太監出宮買酸杏,有意無意的被有心人看到了。一通套近乎再塞點銀子,於是大家都知道有兩個娘娘最近想吃杏子了,於是這才消停下來。不過,娘娘們生龍還是生鳳誰也不敢胡說八道拿自己腦袋開玩笑,而且這個時代嬰幼兒死亡率奇高,各方都默契地把誠王是否要離京就藩這回事給“忘了”,誰也不再提起。

孫家在朝中也是根深葉茂。劉大人進京沒多久的一天傍晚,有一頂小轎在幾個家丁的護衛下叩開了孫宅的大門。斜對角一個賣糖葫蘆的小販抬頭看了眼倚在櫃台上無精打采的食雜鋪掌櫃,迅速交換了一個不易察覺的眼神:沒事,這是孫夫人娘家的轎子,該是老夫人或者孫夫人的哪個姐妹來串門的。二位密探認得唐家的轎子,也認得唐家的老管家,但不可能認識唐家的所有家丁,其中有一位,卻是孫家的人——孫傑的親衛把總史二雷!

當晚三更時分,二雷在孫宅院子裡聽到牆外的動靜,輕輕打了個呼哨,然後牆外便陸續翻進來幾個人,每人身上都縛了個包袱。幾人誰也沒說話,撂下包袱再次逾牆而出——儘管深得聖天子信任,但這種手握重兵的將領的家,必然是廠衛的重點監控對象,來不得半點大意。

打下保寧後,孫傑和馬千乘便住在府衙裡,不過那幾日實在忙,二人的親衛隻是草草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藏匿的賊人,誰也沒想去翻什麼東西。等孫傑整軍北上追擊張虎,留守保寧的石井生閒的無聊便在府衙裡東摸摸西瞧瞧。張虎一直以為保寧固若金湯,也沒認真藏,千裡擄掠來的金珠寶貝第二天便都被石參將發現了。石參將比孫傑大了幾歲,像上官飛盛得功幾個一樣,他們的祖先都是在孫家這杆帥旗下討生活,他們的子孫也將如此,各人、各家的命運已與孫家密不可分,共榮共損。這是大明一個典型的將門集團。

等孫傑回師成都,石井生將防務移交給都司府派來的軍官,自然帶上找到的寶貝來見孫傑。這筆財富來得正是時候,當天史二雷便去了上官飛的馬隊要來幾名好手,憑著川府三司開出的軍使路引一人三馬,冒險入陝,然後一路馬不停蹄地直奔京師。幾個人在城外換了便裝,然後分頭從幾個城門混在口外駝隊和南方商隊裡進了城。

孫家在大明屹立兩百年不倒,倚靠的不止是曆代當家人的勇武,還有智慧。史二雷先找到了孫傑太太的娘家,唐家也是武官家庭,不過老爺子在京營供職,門口不會有廠衛的探子。稟明了來意,便穿上了家丁的衣服跟著唐老夫人的轎子堂而皇之地進了孫宅——這當口老太太放心不下過來看看閨女和外孫,再正常不過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