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自動化生產還不發達的年代,許多製造工序看起來都很原始,但現況就如此,甚至許多國家在幾十年後也依然沿用這種製造方法。
當然,工廠自己能生產的零部件隻是一部分,像窗玻璃、雨刮器、輪胎、引擎等等則是由其它廠商和公司負責。
一行人兜兜轉轉,最後又重新回到了總裝車間。
重型傳送帶上的擺放著的卡車主結構每經過一道“關卡”就停了下來,十幾名工人就圍上去為之安裝零部件,如此不斷循環。
就這樣,原本隻是“骨架”的卡車漸漸成型,朱立鍥看到那半空中的傳送吊纜掛著一台台的65匹馬力六缸汽油機,當已經基本成型的卡車在流水線上停下時,工人們就立刻扶著將那引擎安裝進車頭。
他注目著一輛總裝完畢的卡車駛下了生產線,然後問道:“我看過你們將來之規劃,除卻再新建一條年產二萬五的卡車生產線,還另有一個年產十萬輛拖拉機的打算?”
“是的殿下,其實起初的計劃更為宏大,是要單開一片工坊,建個日產一百五十輛的大廠的。”這次回答的是一名胖胖的經理。
“哦?那緣何要削減一半。”
“呃…主要是怕熟練工不足,良品率上不去。”
雖然神色如常,可朱立鍥對此回答並不滿意。
建設工廠、布置生產線又不是說弄好就弄得好的,沒個兩年工夫能成?這段時間完全有可能解決熟練工的問題。
“卡車永不嫌多,所謂匱乏熟手致使良品率不佳…不該是問題。”他平靜道:“老帶新也好、組織培養教習也罷,設法解決掉,可明白?”
“明白、明白,殿下之意,肯定及時傳達,咱們…一定調改。”
前後在揚越公司新建的這個分廠待了近兩個時辰,心滿意足的朱立鍥才終於離開了。
在返回下榻的行宮後,他在後院中一邊踱步一邊思索著,詹事吳正仁則隨同他一起。
“汽車保有量多多益善,經略、建設都不可或缺,如今世界局勢又這般……”
“殿下,我國朝在這方麵起步晚,近十年才有起色,急不來的。”
“我自然清楚,但眼下不可不急啊,得抓緊近三年的工夫。”朱立鍥負手而立,緩緩說道:“我有意新建一座大規模的卡車裝配工坊,地點就在上海吧,方便;然後向美、加二國的福特、道奇、通用公司訂購大批的散件卡車,運抵之後組裝。財事恐怕要做做微調,得從某方麵抽出這筆錢來。”
有些詫異的吳正仁愣了兩秒才猶豫著回道:“可是擬訂的財事不宜大作變動吧,不知殿下所言之‘大批’是幾何?”
實際上因為現代化建設所需,大明對於卡車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自產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其實每年都會進口一些卡車。
“兩年之期,十五萬輛吧。”
“這似乎多了…美、加二國汽車公司多以民用轎車為主,卡車產量並不多。況且這筆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