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〇章 突然的議案;劍走偏鋒(1 / 2)

不比北方,國宴的菜量相對來說確實不多。

能獲邀前來參加節慶宴席的人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四品及以上的在京官員;二是近來功勳卓著之人;三是外國公使館外交官。

毫無疑問,第一類人的數量是最多的,而他們的平均歲數都快接近知天命之年了,比之生龍活虎的青年,他們的胃口自然要小些。

於是乎,大明國宴十年來首次出現了有人請求加菜的情況,上一次發生這樣的事還是還是十幾年前。

鑒於並不過分,這個請求很快就得到了滿足。

“除了蜂蜜飯不太行,其它的都很好,這頓飯不虧。但是,以後應該不會再去了。”返回駐地以後的周某人如是銳評道。

兩日後。

天氣似乎有些古怪,今年冬至之後的氣溫反而回暖了一點,但很快就又降了回去。

湛藍的天空中漂浮著寥寥幾朵浮雲,由於太陽高度角過低,縱然那一輪白日處在正當空,但輻射向世間的能量並不多。

在諮政院,下半年的例會終於來到了收官階段,曆時一個多月,各派議員們經過整整六輪的辯論,次年、也就是至昌三十八年的財政預算的主要章程都已經在磋商以後被修改完畢。

預算大會的表決環節也順利通過,因為之前的多輪辯論和反複的微調修改已經讓各派大體滿意,所以一共隻有寥寥十幾張反對票。

實際上到這個環節,根據《大明憲律》,財政預算案就已經處在待生效狀態了,之後僅需丞相代表朝廷簽字蓋章認可便可生效。

反之,假如朝廷(政府)不滿意、不認可,仍有一次機會要求諮政院再進行一次調整,但是不論結果有沒有變化,預算案都會即刻生效。

但有意思的是,假如預算案中存在需要加稅的情況,其會被單獨拆分出來進呈禦前,皇帝蓋章同意才可以。

眼看著今年的例會馬上落幕,但一名屬於憲政會的議員忽然提交了一個議案,並向諮政院申請召開一次臨時會議。

“削減一部分教育和醫療分配,再單獨發行國債,湊十萬萬圓施用於田畝公贖?這個量有些多了。”

在府邸中享受著冬日宅家之愜意的朱泠婧在第一時間就獲悉了這個消息。

“這個事來的太突然了,何必如此著急?”方述均停頓了一下,說道:“往年都是二三之數,從沒高過五萬萬。”

“憲政會是作何想的?”朱泠婧憑直覺就知道不正常,便直接問關鍵了,“此人底細如何?”

“這位議員以往名不見經傳,我已讓人去查了。”

“好。”

若有所思的方述均拱了拱手,沉吟道:“可話又說回來,太子與憲政會早就有此打算了,倒也…不算意外。”

朱泠婧淡淡道:“發債券倒是無妨,可在備戰的日子削減既有預算,實在非明智做法。”

這算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來激進人士的做法和打壓他們造成的動亂就已經造成了明顯影響,而削減財政預算注定要引人不滿的。

今天能提出臨時議案削減教育與醫療預算,明天會不會再提一個削減國防預算的呢?

這很難不讓人想入非非,而且田畝公贖一直以來都是各派保守人士相當討厭的,民間廣大地主也心存不滿。

雖然官府花錢向地主強製贖買土地在理論上還算正常——儘管帶有強迫性質,但畢竟付錢了,而且價格比市值更高。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至少大明的任何政策在實際執行中都多少會偏離原有想法,地方上的官吏們可不會放過任何斂財的機會。

田地按肥力、地段等因素可分上中下三等,不同等級贖買的價格也不一樣,而田地能分為什麼等級是官府說了算,這就有了充足的操作空間。

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朱泠婧認為暫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憲政會卻突兀的提出了這個議案。

哪怕初衷是好的,但這隻會讓尚未緩解的矛盾加劇。

所以她隨口道:“本黨不支持,或者說,我不讚成。”

朱泠婧雖然是執行會的特彆顧問,但她沒法完全代表整個中華黨。

不過鑒於身份與影響力擺在這裡,話語權還是不小的。

在土地改革這件事上,大明的主要派係在原則上都不反對,但是在具體實施上的差異卻天差地彆。

方述均點了點頭,“我想也是的,這事…起碼本黨很難認同,但是最終結果如何卻也不好說,憲政會相對而言還是勢大的,就看其餘幾派如何決斷了。”

“暫且關注著吧。”

“是。”

大明勳貴參政的例子不少,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憲政會和中華黨之間二選一。

而參政的皇族雖然總數也挺多,但如果不算那些出了三、四、五服的遠支的話,當朝皇帝近親的皇族卻寥寥無幾,參加中華黨的朱泠婧可以說是獨一份了。

總體上看來,它與大明憲政會的立場相差不多,區彆在於它支持沙文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因此近十年以來越發的受歡迎。

宣揚大漢族優越論調、不反對外擴張、支持高關稅和進口配額來保護大明的產業,顯而易見它格外符合年輕軍人、中小企業主的胃口。

除了些許特立獨行的性子之外,朱泠婧加入中華黨不乏深思熟慮,可以說她很準確的揣測對了皇帝的心思。

深得憲政會追捧的朱立鍥行為處事過於執拗,缺乏優秀政治家必備的圓滑,皇族之中可能確實需要一個人來發揮調和的作用——也不用太大,一點即可。

十二月的第一天,早晨,天色初明。

主官值房中,周長風正在邊聽收音機邊吃著熱氣騰騰的皮蛋瘦肉粥,字正腔圓的男女雙聲在播報著晨間新聞。

起先的時候,他並不習慣“大明普通話”存在的入聲,無論是聽還是說都覺得有些怪,好在很快就適應了。

「……濟南府黃河大橋不日竣工,擬於本月月底試行通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