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海峽對岸的百年冤家,高盧雞現如今的國內狀況還要更糟一些。
大蕭條對於經濟造成的嚴重打擊時至今日也未能完全走出,破產的企業比比皆是、失業率居高不下。
困難的現狀直接導致法國政治鬥爭加劇,左右各派爭鬥不休,激進運動也屢見不鮮。
這種境況下的法蘭西共和國還要直麵德社的軍事威脅,僅憑那斥巨資構築的堅固防線就知道他們對於德國人的恐懼。當然,驕傲的法國人打死也不會承認這一點。
二十年前的血腥歐戰直接打沒了一代年輕人,最終卻收獲寥寥,現如今的法國人隻盼著能維持現狀,能少一事就少一事。
何況與大明交惡對於法國利益而言有壞無好,東瀛列島上的那少許利益本就隻是蚊子腿罷了,以之作為籌碼,換得對德國的貿易限製在當下非常合理。
法國密使在臨行之前被告知的最終底線其實已經算比較低了,除了留出至少6個月的時間供法國企業轉移資產以外,主要的條件是要求大明削減對德國的橡膠、鎢精礦貿易,底線分彆是40%和65%,時限為10年。
不過,具體能談到多少就看密使的本事了。
起先,法國密使試探性地提出了削減60%橡膠和90%鎢精礦貿易量,但被大明密使當即拒絕了。
“這個要求太急切,有失誠信,至少也該履行完現有的合同。鎢精礦的貿易收入對我國亦有相當意義,削減九成?這與完全斷絕區彆不大,都不能接受。”
“可是,先生,誰知道你們是不是簽訂的長期合同呢?”
“長期合同可以作廢,但短期合同應該履行完全。”
“我們再談談削減比例吧,先生。”
“橡膠可以稍多些,但鎢精礦至多減少兩成。”大明密使斷然說道。
“您說的‘多一些’,具體是多少?”法國密使顯然清楚這種文字遊戲,這種情況下誰先明說誰就處在下風,所以他將皮球拋了回去。
“大概百分之六十五。”
隻多削減5%的橡膠,而鎢精礦卻要從90%變為20%???
“先生,我開始懷疑您的誠意了。”法國密使有些不滿地說。
“我也這麼認為。”一旁的英國密使吸了一口雪茄煙,附和道:“在貿易上抱以足夠誠意,可以避免一場外交、經濟,甚至軍事上的衝突,這對中國非常值得。”
“大錯,天朝疆界的安危豈能以商人思維來考量?東瀛相距我國本土不過一千二百明裡,可謂門戶之地,任何代價都是值得的。”
“但是先生,九州島一直是貴國的殖民地。”法國密使如是反駁道。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有九州島作為夾在中間的緩衝地,大可不必把話說的那麼誇張,什麼門戶之地、什麼為了安危可以不計代價。
“是宣慰司轄地和順從的藩鎮,不是所謂的殖民地。”大明密使先糾正了這一點,然後認真道:“九州島在我們看來很小。你們都有航程超過三千明裡的轟炸機,飛過大明海以後可就是蘇鬆精華之地。”
三方密使都是被精挑細選出來的角色,口頭工夫皆非等閒,你一言我一語的談判由此繼續。
德國自然資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製了軍事實力,石油、銅礦、鎢礦、橡膠這四種資源都是戰爭機器不可或缺的,英法會同歐洲列國一直嚴格限製著德、匈、捷等國的資源進口,幾乎隻能勉強滿足和平時期的使用。
顯而易見,如果想進行戰爭就必須囤積資源,而這些資源的主要供應國卻都屈從於英法的指示,比如荷蘭對德國的橡膠和石油貿易一直處在很低的水平。
雖然為了多賺錢,荷蘭人在暗地裡會偷偷摸摸地多售出一些,但總量仍然過少。
故而,這些年對德橡膠貿易的大頭完全由大明和安南所包攬;除此之外,滿載著鎢精礦、鉬精礦、鎳精礦的貨船也同樣源源不斷地自海防和廣州啟航前往漢堡。
毫不誇張的說,這些冶金行業的重要稀有金屬可以左右戰局,所以法國人巴不得從任何可行的角度壓製德國人的力量。
因為大明密使表現得過於強硬和有恃無恐,英法兩國密使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暫停洽談。
雖然他們展露的態度也很堅決,反複揚言為了本國利益絕不會做大讓步,但實際上卻生怕談崩了。
談崩的結果不言而喻,西方列國、或者說至少英法兩國在日本的既有利益要打水漂了。
價值數目確實不多,但其帶來的負麵影響卻遠大於價值本身。
首先,英法是不可能為此而開戰的,而租界駐軍是什麼貨色大家都心知肚明,其結果就是被輕鬆擊敗,然後灰溜溜地滾蛋。
如此一來,輿論會譏誚政府的無能、民眾會質疑本國的實力、懷有野心的黨派會趁機大肆鼓噪,這無疑會讓本就失穩的政局雪上加霜。
這還隻是最直接的影響,如果再考慮經濟貿易上的間接影響,以及不可預測的惡性後果——大明一不做二不休,順帶著就直接進攻南洋地區……
那實在是太糟糕了!
於是英法兩國密使從當天下午一直到午夜都在不斷向本國發報,以征求意見。
在經過一天的斟酌以後,次日重新進行的洽談就要順利多了。
即使二位密使依舊是昨天的做派,但大明密使很容易就察覺到這倆人的底氣要弱了兩分,不免在心中暗嘲。
嗬嗬,這些西夷果真都是吃硬不吃軟的家夥,不過爾爾。
但是為了照顧這兩位密使的自尊心,大明密使也是看破不說破,並未出言譏誚,隻是隨口說了句“昔日強盛時有多輝煌,往後衰落時就有多狼狽”,就已經讓敏感的二人麵紅耳赤了。
洽談的結果也很快就擬訂完畢,這份暫名為《關於在日勢力與資產的轉移協議》的文件被迅速發回了三國國內。
「第一,轉移將在啟元7938年3月1日開始;
第二,英國和法國從日本列島上的各種轉移行動應於同年6月1日之前完成,逾期則必須拋棄尚未轉移的資產。不能破壞任何實物資產;
第三,大明應取消與德國的長期礦產出口合同,小於360天的短期合同可以履行完畢;
第四,對德國的鎢、鉬、鎳精礦出口量應相比今年減少35%,橡膠的出口量應減少50%。這個限製時長為5年。
第五,大明應在2月1日之前與英國單獨簽訂一份為期6年的互不侵犯條約,並公開聲明。」
最終敲定的協議比英法兩國預想的差得多——於英,互不侵犯條約隻有短短六年,而不是起初希望的至少十年;於法,對德貿易削減量也比希望的要少很多,時間也隻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