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戰起(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6774 字 10個月前

在攻入羌塘之前的戰鬥中,十一營也是後方助攻隊伍,除了遠距離射箭外,沒有與敵人兵戈相接過,所以從出兵到現在,都沒多少傷亡,倒是中流矢死了七八人。

這個傷亡率當然是極低的,不僅將新兵初上戰場的恐懼消了下去,而且眼見其他營立了功,受了賞,十一營的新兵漸漸變得渴戰起來。

蕭琰的心裡是矛盾的,她渴望立戰功,隻有殺敵多這戰功才會大,但從目前交戰的情況看,雙方都是淺戰輒止,他們這種才上戰場的營根本沒有陷入戰陣的機會,除非是來一場大戰——蕭琰一方麵期望著大戰,一方麵又希望這種大戰來得晚一點,再給十一營的新兵多一些適應的時間,打仗畢竟是要死人的,她並不希望看到很多同袍死去。

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中,她所在的十一營又經曆了幾次河西軍與青唐軍激烈又短促的步騎對戰。

適應吐蕃氣候的靜南軍和驍騎軍仍然是作戰主力。

如果撇除掉高原氣候的影響因素,吐蕃騎兵在武器和盔甲裝備精良、訓練也有素的河西軍麵前幾乎討不到便宜,而河西軍步陣的弓弩射程比吐蕃騎兵的弓箭射程遠,遠程弓箭打擊加上重甲步兵的陌刀陣,吐蕃騎兵很難衝垮河西軍的步陣,麵對步陣中的箭雨往往一輪衝鋒下來就要死幾十人,而幾個衝鋒下來衝不垮前方的重甲步兵陌刀陣,吐蕃騎兵就要退了。

這般反複十幾仗打下來,青唐軍累計也有四五千騎的折損了。

四五千騎對於人口很珍貴的青唐部族來講,已經是很大的損失了,但是相對於八萬能作戰的騎兵,又是一個微小的傷亡了。

而河西軍也戰死一千多人,加上重傷不能作戰的,以及麒武軍和威勝軍中出現高原病症的,作戰兵員加起來也算是減了三千多人。

靜南軍中有不少吐蕃族士兵,蕭昡故意讓人將高原病症的影響渲染得嚴重,讓隱藏在這些蕃族士兵中的青唐細作將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格桑達瑪得到消息很振奮,認為和唐軍打這種消磨戰是正確的,戰事拖得越久,對唐軍越不利。

雙方繼續這種消磨戰,打到了三月中旬。

此時,開進西寧道的十四萬兵馬已經在大非川度過高原適應期,而寒冷的天氣即將過去,是時候發起總攻。三月初十,李毓禎向蕭昡下達第二道軍令,要求河西軍務必在近期重創青唐軍,誘使邏些出兵攻打格桑達瑪後路。妖孽少爺de專屬男仆外星垃圾工

蕭昡必須遵令。

從職權上來講,李毓禎是朝廷任命的征伐吐蕃都元帥,擁有對河西道、西寧道、劍南道三路伐蕃兵馬的節製權和調兵權。

從戰略上來講,李毓禎這個命令也是完全正確的,是三路大軍配合朝廷主力攻打吐蕃的上策。

蕭昡如果抗令,那就是他的錯。

“陰謀不可怕,就怕這種陽謀,光明正大,讓你明知是坑也不得不跳。”顧邃拿著軍令歎道。

蕭曈挑起眉毛,“那就打唄!”這種不痛不癢的作戰她早就不耐了。

曹元度摸著連鬢胡須嘿嘿道:“咱們之前沒下死力打,已經讓青唐人麻痹了,現在突然來記猛的,嘿,這幫蕃蠻子肯定反應不過來!”

麒武軍兩位副軍主和威勝軍副軍主張議潮也都微微頷首。

“軍令不可違。”蕭昡的聲音不疾不徐,這種情況他早就料到,晉陽公主那邊不會讓他不痛不癢的打下去,遲早要催他大戰,吸引邏些兵力,他前期采用磨盤戰術既是保存河西軍實力,也是給麒武軍和威勝軍一個適應吐蕃戰場的過程,而第三個重要的作用,便是如曹元度說的麻痹青唐軍。

蕭曈的靜南軍與青唐軍作戰一向是迅猛狂,不會打一打、退一退、再打一打,格桑達瑪應該已經相信靜南軍中的蕃兵細作傳去的消息——“朝廷派蕭氏的河西軍攻打青唐是想同時削弱河西軍與青唐的實力,再坐收漁翁之利,蕭氏不想成為朝廷的棋子”,而河西軍與青唐軍的交戰也的確證明了河西軍沒有出全力,是在打拖延戰。

所謂最真實的謊言是七分真三分假,蕭昡的這個謊言就是摻雜了七分真。再加上格桑達瑪擁踞青唐與蕭氏擁踞河西差不多,他以己推人,覺得蕭氏與李氏皇族不和那是肯定的,對細作傳回的這個情報深信不疑。

而青唐軍一旦形成“慢戰”的慣性,就是河西軍猛攻的時候了。

“諸將聽令!”他道。

帥帳中的將領們都騰的站了起來,齊聲呼喏。

蕭昡對這一戰的戰術已在心中排演多次,有條不紊的下令。

眾將聽令而去。

羌塘大戰,即將爆發。

作者有話要說:仔細思考後,前期的戰爭還是略寫,這章是戰爭起始的過渡章。

------------------------------------------------------------------------

下午郊外出差,晚上可能回來得晚,出發前先將本章發了(本來還想修改一下)。有蟲請指出,晚上回來再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