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羌塘會戰(五)(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10318 字 10個月前

但他們分出了一千騎,去攻打駐守高坡的唐軍後背。高坡上的唐軍分出一部分弓弩兵和騎兵,迎擊從背後殺來的吐蕃人,這些吐蕃人仍然是從坡下往上衝,這對據高而守的唐軍有利。

蕭琰這邊的錐陣已經再次對衝吐蕃軍,這次是從西往東北鑿穿。

一路衝殺碰撞,但戰馬衝鋒的空隙大,也有很多驍騎兵並沒有與吐蕃兵相撞,就從空隙中衝了過去。

衝出去後一個大旋身,又隨著蕭琰回馬穿刺。

這回是從東北往西南鑿穿。

衝出去,再回身,鑿穿;再回馬,衝殺,鑿穿……反複衝擊敵陣。

蕭琰用的是太宗皇帝創下的騎兵戰術。太宗還是秦王時,曾經多次率領精銳的輕騎兵玄甲軍,迎頭殺入敵陣,銳不可當,一直殺到敵人的隊尾,再殺回來,反複衝擊,直到敵人陣形大亂,喪失鬥誌,其後的步騎大軍掩殺過去,將敵人切割,擊潰。

這個戰術是大唐騎兵的經典戰術,但不是什麼人都能用,對騎兵的武力值要求很高,必須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猛士。

蕭琰如果率領的是她的第一團,未必敢用這個戰術,但她身後是驍騎軍,河西軍最精銳的騎兵,而且個個都有股子瘋狂的戰意,這種瘋狂將燃燒出他們最高的武力值。

雖然他們隻有二百四十多人,身後沒有大部隊掩殺,但蕭琰很有信心,她並不是要殲滅吐蕃人,而是牽製這批吐蕃騎兵,減少高坡上麒武軍的後背壓力。隻要麒武軍頂住吐蕃人的進攻,吐蕃人見久攻不下,援軍就會退卻。

所以他們的鑿穿是要衝垮吐蕃人的陣形,陣形一亂,他們就不會被吐蕃人圍殲,而吐蕃人的士氣也必然在他們的鑿穿下受到打擊,士氣一頹,戰鬥力就會下降,他們的鑿穿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甚至擊潰吐蕃人也不是不可能。

蕭琰感覺到自己的血液在沸騰,但她的頭腦卻是無比的冷靜。

在她的神識中,這個戰場就如同一張棋枰,敵方黑子占據大半棋盤,她的每一次鑿穿,就是落子落向敵方棋路中的破綻之處。

吐蕃人的隊形很散,這使蕭琰的鑿穿戰術穿透得很順利。

因為吐蕃人在渡河時就遭遇了蕭琰他們的弩射阻擊,損失接近一百人,使他們的士氣受到當頭一挫,尤其蕭琰射殺了他們好幾個百夫長和隊正,這使他們在渡河後的指揮上出現了一些遲滯和不順暢,反應在“棋路”上,就是破綻。

蕭琰與四哥蕭琮下棋能做到贏多輸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她能立即觸及弱點,一旦蕭琮下了一著惡手——雖說是惡手,以蕭琮在棋道上的浸淫功力,即使高手也未必能看得出來,但蕭琰就能發現並且把握這個戰機。蕭琰很多次都是在身處劣勢的情形下反敗為勝,有時隻差三四手就會落敗,但蕭琮出現一著惡手,接下來形勢就會逆轉,最終隻得棄子認輸。

蕭琮將記下來的這些棋譜給了父親,蕭昡看後讚歎不已,與任洵談論時道:“十七郎具有看透弱點、把握唯一勝機的才能,這在棋道上是一種天賦。用之於武道,也是一種天賦,敵人出招的弱點將在她的眼中展露無遺。用到戰場上,也是一種天賦,能夠立即看出敵人的薄弱之處,若領一支銳軍,攻敵之弱,那就是常勝不敗了。”任洵笑道:“可與陳武公比乎?”蕭昡麵帶期許,“希望如此。”

兩人說的陳武公是南梁第一名將陳慶之,人稱白袍戰神,初上戰場就以二千敗北魏二萬軍,成神之戰是北伐之戰,僅以七千兵,從南梁國境北伐,一直打到北魏都城洛陽,攻城三十二座,前後四十七戰,所向皆克,從洛陽撤退時遭到北魏名將爾朱榮率三十萬軍隊追擊,以五千步騎與三十萬魏軍相抗,全身而退,因為撤退中遇到山洪爆發才全軍覆沒。

這是一位神將級的人物,即使大唐第一名將李衛公,也說陳慶之在戰場上是“神手”,遇戰之勝讓人瞠目結舌,而且是他人用兵無法效仿,因為不是兵法運用上的差距,而是那神乎其神的眼力。

蕭琰並不知道父親對她的讚歎和評價,甚至期許她成為第二個陳慶之,但她已經在作戰中運用這個天賦,從之前與武道高手的對戰,到如今的戰場廝殺,而她在晉入登極境就能神識外放後,這個天賦能力就更強了。

她身後的驍騎軍當然不知道她這個天賦,但是他們跟隨在她身後衝擊敵陣隻覺酣暢淋漓,就好像瀑布從高處流下,一瀉千裡,流暢得讓人想大叫“痛快”,鑿穿簡直是一鑿就穿,那種痛快勁讓驍騎兵都嗷嗷叫起來,眼睛裡仿佛有火焰,而這火焰又燃燒到全身,似乎整個人都是一團火,手臂揮舞馬槊衝滿了力量,完全不覺得疲憊,因為士氣的高揚戰鬥力飆到最高點。

蕭琰鑿穿的路線完全讓吐蕃人摸不著頭腦,時而直線,時而斜線,時而曲線,時而衝擊中陣,時而衝擊邊緣,在五六個鑿穿之下,就將吐蕃人原本有些散的騎兵隊伍衝得更散了。這個散不是指騎兵分布散,而是指不成隊形,有的地方空白,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首尾不顧,而蕭琰的鑿穿路線都是踩在踩著吐蕃人的這些“軟肋”上。

幾個鑿穿之後,就衝亂了吐蕃人的隊伍,讓他們的隊與隊混雜,一個隊的指揮不能通達下去,許多吐蕃騎兵隻好隨大流,跟著周邊的騎兵隊伍跑,哪邊人多就往哪邊跑,完全失去了統一的指揮。

蕭琰的隊伍卻是如臂使指,二百四十七人宛如一個整體,隨著她的方向前進,而指揮不暢的吐蕃兵根本沒辦法對他們形成包圍,反而一次次的被他們衝垮。

七八個回合後,吐蕃人士氣越來越低,他們感覺到了疲累,這種疲累從心理影響到身體,他們馳馬的速度在減慢,揮矛的速度也在減慢,這使他們傷亡的人越來越多,儘管隻是二百多騎唐軍在衝陣,但給他們的感覺卻是沒法阻擋。

吐蕃人的戰鬥意誌在不斷削弱,很多吐蕃兵希望唐軍的錐陣不要往自己這邊衝,也有吐蕃兵在唐軍鑿穿過來時往旁邊躲避,不敢與唐軍正麵相撞。失去了戰鬥意誌的吐蕃騎兵就是一般散沙,更加無法阻擊蕭琰隊伍的鑿穿,當吐蕃人的千夫長死在蕭琰的陌刀下時,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知道是誰大喊一聲“跑啊”,臨河的吐蕃兵都策馬蹚水而過,離河遠的吐蕃兵便往湖邊跑,想繞過大湖逃回去。

蕭琰隻率隊追擊了兩圈便回馬,向正在進攻高坡的吐蕃人發起進攻,仍然是鑿穿戰術。

雖然在坡地上馳馬速度受到影響,但吐蕃人同樣受到影響,鑿穿仍然有效。

而坡地上的吐蕃騎兵受到下方潰逃吐蕃兵的影響,加上唐軍堅守他們攻不上去,也沒了心思再戰,都撥馬往坡下分散逃。

蕭琰率著騎兵隊伍在後麵追趕,將吐蕃人像趕鴨子一般趕下河,又用箭矢射死了不少,若非驍騎兵的箭壺多半已空,蹚水而逃的吐蕃人恐怕還要多死一些人。

高坡上的唐軍都有種目瞪口呆的感覺。

這坡上還有七八百名吐蕃騎兵吧?

於是二百多人的騎兵將一千六七百人的吐蕃騎兵給擊潰了?!

這邊吐蕃騎兵的潰敗,直接影響到高坡另一邊的吐蕃人士氣,當坡上的唐軍敲擊進軍的鼓點時,吐蕃軍隊中吹響了撤退的號角。

麒武軍主將沒有下令大舉追擊,因為步兵居多。隻命令數百騎兵向前追出一裡地,射了幾輪箭就回來了。他們的目標本來就是阻擊吐蕃援軍而不是殲滅,吐蕃人撤退他們就圓滿完成了任務。

蕭琰和曹光宗沒有率隊追擊,策馬上了高坡,向指揮此戰的麒武軍主將——右副軍主呂直茂行禮。

蕭琰因為暫時率領第四團,便先行禮道:“靜南軍第十一營第一團校尉蕭琰見過呂將軍。”

呂直茂眼中掠過異色。

曹光宗隨後道:“驍騎軍第一營第四團校尉曹光宗見過呂將軍。——奉曹將軍令,第四團隨蕭校尉行動,協助呂將軍阻擊吐蕃援軍。”點明此戰是蕭琰指揮。

呂直茂嗬嗬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蕭校尉有勇有謀,鑿穿戰術運用得神乎其神,不愧是大都督之子。”

蕭琰聽四哥蕭琮說過,麒武軍的右副軍主是二哥蕭璋生母的兄長,她心中便生了幾分謹慎,行禮道:“這有賴於曹校尉麾下的驍騎勇猛,不然這鑿穿戰術也無法應用得當了。”

曹光宗讚道:“是蕭校尉的鑿子頭當得好,這鑿穿才能如劍之鋒銳,如水之流暢——這一仗打得痛快呀!”

呂直茂哈哈笑起來,“兩位都是英勇之士,此戰當為奇功。”

山坡下蹄聲漸近,出去追擊的輕騎兵回來了,領頭的騎兵營將身著耀眼的明光鎧,身軀挺拔健碩,氣勢凜然,臉上覆著金色麵具,獅首形狀。他目光望向山坡,看見戴著銀色麵具的蕭琰時眸底閃過銳光,眼神有些晦深。

蕭琰看見他時眉毛揚了一下。

蕭璋,她的二哥。

作者有話要說:備注:

陳慶之,諡“武”,這位是曆史上的牛人,神一般的將領,他的軍隊都穿白袍,稱白袍軍。有他率軍加入的戰鬥往往出現神轉折,而且勝利得讓人莫名其妙,下麵的兵士不知道怎麼就打勝了。成神的戰役就是北伐之戰,隻率領7000人,攻克32座城,而且孤軍深入硬是把北魏的國都洛陽給攻陷了,真的很難想象,怎麼打下來的啊?連洛陽城中童謠都唱:“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就是讚這位牛人啊。其後,北魏外出平定農民起義的三十萬大軍回師圍攻要奪回洛陽,這位陳神人駐守中郎城阻擊魏軍,憑著5000人守了三天,每天11戰,戰戰得勝,打得北魏名將爾朱榮不得不撤軍。但這麼個神人,居然是個射箭、騎馬都不行的文生,厲害吧!老毛讀了陳慶之列傳後道:“再讀此傳,為之神往。”

————————————————————

有蟲請指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