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滅蕃之戰(六)(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7937 字 10個月前

上回說到戰前準備都做完了,那麼第二天開戰了,唐軍又該怎麼做呢?

先布陣。m.樂文移動網

假設此戰,出動20000人,上戰場的有14000人,還有夥夫、醫官等等,不能都上戰場,那麼這14000人,總共就有280個隊,騎兵80隊,步兵200隊,接著列陣,分左中右三軍,中軍36隊,左右共六個軍,合計164隊。

一旦打起來了,不是像電影裡我們看到的那樣,一個主帥大喊一聲衝啊大家就往上衝,那是找死,打起來之後,首先不是攻,首先是防,防守是第一。一聲令下,左中右三個軍立刻分散,分彆組成兩個戰陣,各85隊,前一個85隊的大戰陣立刻向前邁進,這叫戰隊,換句話說他們先上,後85隊人馬,向後撤,這叫駐隊,預備隊,前麵打完了,他們才能上,那80隊騎兵呢?他們在預備隊的左右站立,沒命令不準出擊,而且不準騎在馬上,要站在地上,出擊的時候才準你上馬。

因此我們看電影的時候,看古代片,那騎兵都在馬上神采飛揚的,雖然很好看,可那是錯的,為什麼騎兵要下馬呢?一來迷惑敵人,讓你不知道我騎兵在哪裡,二來,防止騎兵成為箭靶子。

好,陣已經布完了,防守工作已經完畢,下麵開始出擊。

出擊,也不是電影裡那樣,一聲令下全體往上衝,冷兵器時代打仗是決不能瞎衝的,那怎麼辦呢?首先是擂鼓,鼓一響,弩箭手先上。古代打仗決不是像電影電視裡那樣,人手一杆紅纓槍,或者一把鋼刀,說打掄著紅纓槍就往上衝,那是純粹的胡扯。

古代軍隊,兵種分的是很嚴格的,什麼時間,哪一部分人先上,這是很有說道的,亂來不得。所以第一通鼓響,弩箭手先上,弩箭手往前進,距離敵人一百五十步的時候,放箭。弩這種武器射程比較遠,所以在一百五十步的後就可以發揮威力了,那麼繼續前進,邊走邊發射,當行進到距敵人還有六十步的時候,弩手不要停,繼續射。同時,弓箭手出現,弓箭手靠的是弓,沒有弩的射程遠,所以到了六十步的時候,弓箭手才發威,也是邊攻擊邊走。與敵人還剩下二十步的時候,弩手也好,弓箭手也好,誰也彆射了,再射就要碰頭了,這麼近的距離怎麼辦呢,他們各自把弓弩收起來,隊形一分散,後麵的預備隊,也就是另85隊的駐隊人馬,此時就衝上來了。聽到這裡會不會想起一些好萊塢中所展現的古代戰爭場麵?那麼駐隊加入戰鬥後,剛才還在射箭的箭手們該怎麼做呢?他們此時要做的,就是收起弓箭,拿出隨身攜帶的長刀大棒,和新加入戰團的駐隊弟兄們一起,往前猛打。

到了這時候,肉搏戰已經開始,但是騎兵仍舊不許動。不到你上的時候你不能上,什麼時候才能上呢?如果發現步兵打不過敵人了,發現步兵不行了,開始挨扁了,這時候騎兵才上,但是騎兵上去可不是死戰,兵書上說叫做“騰擊”,什麼叫騰擊?跳躍翻騰著攻擊,也就是打了就跑,跑了再回來打,反複如此,那麼在騎兵騰擊敵軍的時候,步兵乾嗎呢?步兵立刻調整隊形,調整好了之後,再上,再戰,就這樣馬步結合,反複鏖戰,直到把敵軍打敗。

敵人敗退之後,騎兵可以追,但決不能放開手去追,要邊追邊觀察,確認敵人是否真的敗退,假設他要是詐敗呢?搞個埋伏圈引誘你呢?直到確認敵軍真的是打敗了,比如隊形也散了,大旗都倒了,那時候再猛烈追擊,徹底打敗敵人。但是,步兵無論如何,也不能散,騎兵在追擊的時候,步兵不得亂動,為什麼呢?假設騎兵追擊不利,比如中了埋伏,往後敗退的時候,這時候,沒有亂動的步兵才能毫不慌亂的去抵禦敵人,接應騎兵,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戰鬥的最終勝利,至少,不遭受重大損失。

這就是當時唐軍的一貫打法,大棒自不必說,誰都知道大棒子能打死人,又硬又結實,那麼這個長刀是什麼呢?叫陌刀。

陌刀是一種又重又長的長杆大刀,有點類似於西遊記裡二郎神的三尖兩刃刀,最長的長達一丈,這種刀不允許在民間持有,隻能在部隊裡裝備軍人,唐代用這種刀大量裝備精銳軍隊,打仗的時候,士兵們拿著陌刀,組成人牆,將陌刀排成一排排,向前奮進,就好像是一堵堵刀牆一般,這種武器的集體進攻,殺傷力特彆巨大。

後來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在中亞地區曾經打過一仗,雖然唐帝國敗了,但是,這一仗陌刀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阿拉伯的騎兵,在陌刀武裝起來的唐軍麵前,占不到一點便宜,如果不是唐軍的藩族盟軍突然背叛,這一仗很難說誰勝誰負。當時唐軍的陌刀隊見人砍人,見馬斬馬,騎兵在陌刀步兵麵前基本就是送死,那一仗有兩萬唐軍陣亡,但換來的是七萬阿拉伯騎兵的傷亡。不過傷亡問題是很有爭議的(史料記載的問題)。

那麼還有什麼武器呢?

還有就是我們在影視劇也能經常看到的長矛,唐代的長矛,長八尺就稱為槊。槊是騎兵用的,步兵也用,但是步兵用的叫做木槍,比騎兵的槊還要長,超過了八尺,長矛在唐代是經常用的,且造價比陌刀要便宜,成本低。唐太宗征伐高麗以及唐朝名將蘇定方征討西域的時候,都曾經大量使用長矛步兵,戰績都很不錯。

陌刀和長矛,這是唐軍的主要武器,當然,還有隨身佩戴的武器,比如橫刀,橫刀的作用,就相當於後世的腰刀,唐代橫刀是士卒或者侍衛隨身攜帶的武器,橫刀是什麼樣子呢?日本的東洋刀,就是唐代橫刀的變種,但是橫刀沒有弧度,刀身是直的,戰鬥中橫刀也經常被使用到。

那麼除了刀矛之外,唐軍的遠程武器就是弓弩了,唐代的共有四種,長弓、角弓、稍弓、格弓,其中部隊裡用的,就是長弓和角弓,這兩類弓都是遠程發射器,稍弓是近程發射的,不利於作戰,格弓就更不行了,裝飾用的。唐軍非常重視弓箭的應用,後來設立武舉,都專門有弓箭這一項。

弩也在裝備全軍,有擘(bo)張弩、角弓弩、木單弩、大木單弩、竹杆弩、大竹杆弩、伏遠弩,七種,這裡麵有單兵使用的弩,也有大型弩機,大型弩機的殺傷力非常震撼,發射的時候聲如雷鳴,但是不利於野戰,守城或者攻城還可以,單兵用的弩機射程也很遠,比如擘張弩可達兩百三十步,角弓弩可達兩百步。

唐軍的這些武器,在當時,可算是非常先進的,還有其他一些更厲害的大型武器,比如拋車,專門向外扔出大石頭,毀壞城牆。攻城利器,還有火箭,在唐代就有了,攻打高麗的時候李世民就曾命令發射火箭燒城。

這些武器,在周邊少數民族政權那裡,是很少有的,所以唐朝初期,唐軍的戰鬥力非常強,好的武器加上獨有的兵法和名將的率領,初唐時期的唐朝府兵可以說是精銳異常,周邊國家紛紛敗在他們手下也就不奇怪了。

大唐軍隊操典:單兵攜行裝備與現代陸軍步兵兵種一樣,唐軍士兵單兵武器標配有三種。貼身肉搏兵器腰刀一口。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弓箭,配備三隻弓弦,30隻箭,當然箭匣箭袋一個。甲胄和戰袍依人所需,每人一副。百分之八十的人佩戴頭盔,剩下的人認為自己有神靈保護。三根皮條,以備抓俘虜用,不要嫌少,一般都是綁囫圇個完好無缺的敵人,或者敵將領的。一人一個糧食袋,圍在腰間小羊皮做成的,裝三天乾糧。每人一個水袋也是皮革做成。以上是單兵隨身攜帶的東西。後麵是馱馬攜帶的物品:

馬盂一個皆以上好木料做成或者是以孰鐵皮做成。小刀子、小錯子、鉗子、鎖一把、藥袋一個、鹽袋一個、火石袋一個、解結錘一個、磨刀石一個。褲奴、抹額、六帶、帽子、氈帽子各一件沙漠裡麵白天黑夜行軍溫差決定)。毯子,被褥,毛氈各一套。三雙麻鞋一人一套獸毛呢子大衣。精銳部隊還有皮裝一套。

談談後勤人員,一般7個戰鬥人員搭配3個後勤人員,負責看管作戰部隊的的交通工具馬匹和自己的隨行輜重。一般不會要這麼多人,但是唐朝軍隊與外族人作戰,對戰敵人一般是騎兵,以自己的訓練有素一般戰無不勝。所以這些後勤人員會派出一部分作為捉馬使任務兵種,負責收攏戰場上的馬匹。可以看出大唐軍隊最頂峰時,軍人的攜行物品是很多很全的,美國也不過如此。

***上麵是唐軍的情況,下麵講一講古代軍隊(包括西方軍隊)打仗的知識

古代軍隊的行軍速度:

羅馬重步兵的標準是負荷23公斤(有說15公斤,這似乎太“輕鬆”了;有說50公斤,這又太重了)在5小時內行軍31到39公裡。

漢武帝時代之前,中國人在談到中國到匈奴邊界的時候,說邊界距長安僅三百裡,輕騎一日一夜可至。西方的例子是漢尼拔在紮馬之戰失敗後,據說兩人兩馬在一天一夜間跑了200多公裡。為了出奇製勝,輕騎兵長途快速行軍是有可能的。但不能持久,這是要注意的。因為輕騎兵如果快速機動,必然要拋下後勤隊、重裝部隊和一切不能快速機動的人和物,而且,馬匹本身將十分疲勞(儘管騎兵一般有備用馬,但為了節省馬力,備用馬一般是不隨快速部隊前進的,否則所有的馬匹都無法休息)。這樣,輕騎兵自己的戰鬥力和持久能力必然大大下降。基本上隻能出奇製勝。一旦製不了勝,就隻有失敗一途了。

不過快速機動確實能夠為統帥帶來巨大的機會。曆史上,用輕騎兵快速進擊獲得大勝的例子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蒙古軍隊的勝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