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回家(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5573 字 10個月前

這是資料章,請在正文更新替換後再回看:)

因為文中家具出現比較頻繁,說說唐朝的家具吧。如下:

唐朝處於席居時代和垂足時代的轉折期,雖然高型坐具已經出現,但室內陳設大多仍以可移動的屏風、床榻、幾案、箱櫃為主,生活起居主要在抬高的床榻上進行。

唐代家具傳世者無一,欲了解唐人家具陳設情況,基本隻能借助繪畫、出土壁畫等圖像資料以及少量出土模型。

下麵通過幾件傳世界名品來看看唐人的家具與陳設。

【鳥毛立女屏風】——(晉陽公主和蕭琰沐浴的池子外立著的就是這種屏風)

屏風是席居時代最重要的室內陳設之一。

屏風畫麵題材很豐富,大體可分為山水、宮室、人物、草木、鳥獸幾大類,比如古樣山水畫、大唐勤政樓前觀樂圖、大唐古樣宮殿畫、騎獵圖、古人畫、立女圖、夜遊、舞馬、驎鹿草木、鳥木石、鷹鶴等名目。材質則有繪畫、鳥毛貼畫、夾纈、臈纈等。

“鳥毛立女屏風六扇,高四尺六寸、廣一尺九寸一分,緋紗緣,以木板作斑竹帖,黑漆釘,碧絁背,緋夾纈接扇,揩布袋。”

“帖”即框木,用木材加工成斑竹狀的框,每扇邊框周緣以緋紅色紗裝裱。屏風背麵的芯木與緣框用鐵釘連接固定,緣框髹黑漆,並用黑漆釘固定芯木的縱材和橫材以及底布。六扇屏風以緋色夾纈接合,稱為接扇。屏風背麵則用碧色絲綢托裱。其標準尺寸大多高約5尺(149厘米),寬1尺8寸(55厘米),6扇則寬約11尺,是當時大量生產的標準形。

“鳥毛立女屏風”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上的屏風畫,為樹下美人六曲屏樣式,前三扇仕女立於樹下,後三扇仕女坐於樹下石上,姿態各異,蛾眉細目,體態豐腴,櫻嘴點紅,麵施假靨花鈿,仕女的衣服部位曾經覆蓋有不同色彩的鳥羽,但基本均已脫落,僅餘線條。這是典型開元末天寶初的流行。

【挾軾與多足幾】

比如,“紫檀木畫挾軾”,以長條形柿木為幾麵(天板),上貼紫檀薄板,兩端貼楠木板。兩端各有二足,中段細窄處套以三層象牙圈。足下基座以及四周鑲金嵌銀,描繪花葉、卷草、蝴蝶,做工細致考究,並附有一條與尺寸相合的白羅褥。

所謂“挾軾”,即古人所稱“憑軾”,又可稱為憑幾。

幾麵平直,下置二足,盤坐於榻上或席上時,可以放置身前憑靠憩息,或置於身側隨意側倚,可稱得上是席居時代又一類重要家具。

《步輦圖》中坐在小輦上的唐太宗,身前均置此物伏靠。

身前放置的幾案類家具,除了為方便憑靠的憑幾,還有可置物、讀書寫字的柵足案。此類幾案曆史非常悠久,先秦以來常見,其中矮小者可如五代衛賢《高士圖》中所繪置於榻上,高者便可如敦煌莫高窟眾多維摩詰經變圖中所示,放置在床榻或禪椅前方使用,還可充當供台,演變為後世的各種條案類家具。

【床和倚床】

“床”造型為簡易的四足案形結體矮床,表麵有鉛粉刷飾痕跡,並附有疊(墊席)、褥殘片若乾,覆(被)一條。

唐人日常起居大多是在各種床榻上進行,床榻是室內最主要的家具。這種四足矮床在唐代使用十分普遍,除了充當臥具外,也可充當一般坐具,或盤腿、跪坐其上,或垂足坐於其沿,或置於大床(桌)兩側供並排宴會使用。

“倚床”,唐人又稱之為“繩床”,即椅子。

唐代椅子造型大體可分為扶手椅和靠背椅兩大類,其中扶手椅又分弓背搭腦扶手和直背搭腦扶手兩種。搭腦平直,兩端出頭。麵屜寬而深,為藤材編成,人坐其上,廣可容膝,類似後世所稱禪椅。

此外還有一種無扶手的高弓背搭腦靠背椅,即後世靠背椅的前身。

敦煌北朝壁畫中便已出現禪椅,中唐以後越發普遍。敦煌晚唐窟壁畫中,還恰好同時出現了四足床與禪椅數張,僧人盤坐其上。——但唐人在待客的家居中是不坐椅子的,這是不禮貌的。

【雙六局與牙床座】

“雙六”即雙陸,是魏晉以來流行的一種古老棋藝,唐宋非常盛行。

以紫檀雙六局為例,盤麵長方形,貼紫檀木,東西兩邊之中有月牙形之“門”各一,左右列十二花眼,南北各有一花眼,均以象牙鑲嵌而成。盤座為黃楊木質,四周用象牙、染綠鹿角、黃楊木、黑檀、紫檀等鑲嵌出華麗的彩色纏枝花鳥,即所謂“木畫”。座東西兩側各有兩個壼門,南北側各一壼門,為盛唐床榻座類家具所流行的壼門造型之一。此外,還附有各色雙六子、骰子、雙六筒、雙六子箱、漆緣籧篨龕(漆邊藤條雙六箱)等配件。

唐周昉所繪《內人雙陸圖》中則有唐代宮廷女子遊戲雙陸的場景,因仕女坐於凳上,所以該雙陸局還用了兩層壼門床座抬高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