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床”式壼門座在唐代家具中運用十分廣泛,可算是最重要的一種唐代家具構件,在唐代繪畫和出土模型中很常見,可成為床榻、坐具,也可做各種承具、托盤、置物台,如周昉《調嬰圖卷》仕女所坐大方床,敦煌壁畫中的食床【就是大長桌】,淨土寺俊伾先慫??¢降取?br>
一般的箱、櫃等器具,其下往往也連帶一個床座。如紫檀木畫雙六局所配的一件“漆緣籧篨龕”,箱蓋盝頂,通身以細密竹篾編成,緣塗黑漆,下連牙床座,形態和蘇州虎丘出土的五代宋初經箱相似。
還有若乾稱為“獻物台”的木幾,為一般唐式置物小床,或方或圓或多角,也多為牙床造型,上可放置盒、箱或一般物品。
另有一類稱為“唐櫃”的木櫃,下有四足。
綜上,若要布置一間唐代居室,最主要的家具為若乾床榻,以床為中心,其上、四周可以張設帷帳、屏風,並放置各種幾案供憑靠、置物,此外還可布置若乾繩床、倚床、杌子等椅凳類家具,以及下連床腳、置於地上的各種箱櫃。
若是宴飲場所,則需要一張大方食床,兩側安放長條坐床或杌子。
若是書房,除了坐榻屏風之外,供讀書寫字的柵足幾案【就是下麵可以伸腿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敦煌壁畫畫及室內布置,簡單者大多僅有一張大床,其後一張屏風,墓室陳設也如此配置,棺床其後繪六扇屏風或三麵屏,前方則繪製樂舞、侍奉圖,模擬主人觀舞享樂之景。
納爾遜博物館藏有一套隋或初唐的白瓷器具,床榻、憑幾、條案、筌蹄、隱囊、熏爐、燈具、箱盒一應俱全,也大體反應了隋唐室內的日用陳設情況。
——作者:揚眉劍舞
***翻家具資料時看到這個“弄璋”“弄瓦”的資料,想起小說中常見到的,順手也放在下麵吧。如下:
沿用至今的“弄璋之喜”、“弄瓦之喜”,源自西周,源遠流長。
西周時期,如若新生嬰兒是女孩兒,則要為新生的女孩兒修建房屋,這為女孩兒專門修建的房屋,會在牆壁中加入花椒,並用特殊的工藝,使得房屋充滿香氣,稱之為“椒房”,而修建房屋必然會運用到瓦當,所謂瓦當,乃是宮殿屋宇最前端的那一片瓦。
瓦當最早產生於西周時期,那時的瓦當,一般是素麵的,還有一種裝飾著一種比較特殊的紋飾--重環紋,這兩種瓦當的形製都是半圓形,
所以那時,西周的貴族們對於生女孩兒又稱之為“弄瓦之喜”,寓意祈福女孩兒,能嫁個好人家,優遊好歲月,富貴到白頭。
這小小的瓦當,還以“秦磚漢瓦”,長久的留在曆史的記憶中,西周到唐時,唐時到如今,在鬥轉星移的歲月流逝中,在物是人非的無限唏噓中,在滄海桑田的刻骨感慨中,在大江東去的不舍晝夜中,不變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弄璋之喜”中的“璋”指的是玉璋,用於祭祀,與璧、琮、圭、璜、琥這五種玉器,共同稱之為“六器”。
玉璋的形狀,呈現扁平方長的形狀,一端有穿孔,而另一端為斜刃。
玉璋的種類包括赤璋、大璋、中璋,邊璋、牙璋五種。
其中赤璋是用赤玉即瑪瑙為原料製成,它主要是用於祭祀四方神中的南方之神朱雀。
而大璋、中璋,邊璋這三種是周天子巡守時祭祀山川用的,按照山的體量大小而使用不同尺寸的玉璋,大的山川用大璋,中型的山川用中璋,小的山川用邊璋。
在祭祀禮畢後,如若周天子祭祀的是山,就要將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就要將玉璋投入河中。
西周時期,屬於宗法社會,家族中又分為大宗、小宗,祭祀則是由大宗的嫡子主持,在祭祀中,與夫對等的妻共同參與祭祀,所以,那時,西周的貴族們對於生男孩兒稱之為“弄璋之喜”,寓意祝福男孩兒,未來能建立一翻事功,光耀門庭。
源於西周的此種禮儀發展到後來,又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投龍”。
唐時風俗,在子女出生三天的時候,要鄭重的為新生兒舉行出生後的首次禮儀,因著在此儀式中,必有為嬰兒洗浴的習俗,故而又稱為“洗兒會”,又因是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三天,又稱為“洗三”。
舉行“洗三”時,一如西周貴族稱之為“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傳遞著對嬰兒的美好祝福。
李唐皇室在進行“洗三”之時,必用金盆,這金盆也被稱之為“洗兒盆”。
“洗三”用的不是尋常的清水,而是按唐時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千金方》中所言“兒生三日,宜用桃根湯浴”。唐朝時的人們,認為桃根能“去不祥,令兒終身無瘡”,依照今日人們的眼光,唐時三日洗兒所用桃根湯,也許並無如此神奇作用,但凝結於其中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