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上元節(一)(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5942 字 10個月前

蕭琰和母親一起坐了肩輿出府門,便見坊內街上也是紮了各種造型的燈樹,燦亮耀眼。一路行去,都是燈火耀地,比起白晝,又多了幾分流離的華彩,而燈樹裡摻雜著薄荷和百合等香料,即使人流稠密,也因夜風送香帶來了幾分清新,少了氣悶。

蕭琰鼻端聞著清香,興奮四顧。

她們要去的地方是丹鳳門。

長安最炫麗的燈海是在三處,即長安人稱的“三門觀燈”:西皇城安福門觀燈、南皇城朱雀門觀燈、大明宮丹鳳門觀燈。她們從長樂坊的北坊門出去,就是橫街相隔的大明宮宮城,宮城的正門,就是丹鳳門。

按母親的安排,她們今晚先去丹鳳門,再去朱雀門、安福門。

丹鳳門外的燈樹是長安最華貴的,每樹皆以錦綺纏裹,飾以金玉,被稱為“華燈玉樹”,正月十五的晚上,聖人會攜後妃和子女在丹鳳樓上觀燈,也會邀近臣和部分外國使節登樓觀燈,所以十五晚上是丹鳳門觀燈最熱烈的。不僅有燈樹,燈樹下還有一千宮女和民間選拔出的一千娘子踏歌隊表演,衣著羅綺,披著錦帛,頭上耀珠翠,臉上施香粉,和著教坊司樂班的曲樂節奏,齊歌踏地而舞,十分壯觀,又十分精彩,看得城樓上的外國使節都瞪目讚歎不已。

而屹立在廣場正中的“瓊宵玉宇燈”更是令人讚歎,因為它高達三十三丈,是上元燈節最高的燈樹,簡直令人難以想象是怎麼建造起來的。這座巨大的燈樹上燃了六萬六千六百盞燈,簇之如花樹,每盞燈裡還有薄荷瑞腦香,燈火中清煙嫋嫋,縷縷升空,看著就似瓊燈仙樹一般。

當蕭琰和母親到了廣場時,她不由仰望讚歎,忽的哈聲一笑,轉頭對母親道:“阿娘,這才是寶樹呀。”

李翊浵脆笑一聲,纖手攬她肩上,“但此寶樹才是我的寶樹呀。”漾著笑意的明媚眸子在華燈下璀璨亮麗,美不可言。

蕭琰向母親燦然一笑,與母親相似的眸子同樣璀璨,明麗生輝。

四麵便有人看過來。

她們乘坐的肩輿四麵垂著薄紗,能看清外麵的燈景,外麵的人也能看見她們。

廣場上有達官顯貴家設的觀燈看棚,按爵位品秩排列在“瓊宵玉宇燈”的東、南、西三麵,貴婦們在看棚裡吃著茶酒果子觀燈,而年輕的郎君娘子們多數結伴在廣場上遊走觀燈,錦衣華氅,冠帽珠翠如雲,有人看到這乘肩輿視線便再也移不開了。

雖然肩輿上的一“男”一女戴了麵具和帷帽,看不清麵容,但那氣度,那風質,還有那比華燈還璀璨的明眸,已經讓很多人移不開眼睛。

“那是誰家的呀?”有人在問。

便有貴家子弟帶著仆從跟上去,也有派出仆從跟隨過去的,看這一行人進哪一家觀燈棚子。

便見肩輿往北而去,停在燈樹東麵,北起第一家看棚。

跟隨而去的貴家子弟和得到回報的郎君娘子們都一臉驚愕。

——那是秦國公主府的看棚。

這會秦國公主正在丹鳳樓上與聖人、太子一起觀燈,看棚裡沒人,就算哪家貴人拜訪,也不會挑這個時候呀。

與秦國公主關係比較親近的幾個郡王、郡公和縣主心裡更是嘀咕了,暗忖莫非是殿下的外家,清河崔氏的人提前過去了?

“沒準是崔七喲——”一位穿著白狐氅、圍著白狐圍脖的美貌娘子對身邊的清雅女子笑著說道,聲音低而有磁性,十分好聽,那話意卻帶著促狹,“嵐娘你不去看看?”

嵐娘還沒說話,她旁邊一身胡服的定襄縣主李英蓁已嗤聲笑起來,“人家是奔著殿下去的,嵐姊去做什麼,看白眼麼?”

李梓嵐很無語的看了眼堂姊和堂妹,輕淡聲音道:“殿下還在城樓上。崔七郎就算對殿下有意,也不會表現得這麼急躁。”

意思是剛剛進入秦國公主府看棚的那兩位不會是崔家人。

穿白狐氅的汝陽縣主李群玉帶著磁性的聲音道:“咱們在這裡瞎猜做什麼用,過去看看就知道了。”

李梓嵐心裡撫額,就知道她這個堂姊又犯性子了,說什麼崔七郎在那邊純粹是胡扯,找個話引子去看美人罷了。

李英蓁立即附和:“不錯不錯,咱們去看看。”說著和李群玉笑嘻嘻的對一眼,扯了李梓嵐就走。

作者有話要說:補個上一章備注:

唐朝的春節是除夕前三天+除夕+正月三天,共七天,初四上班。本文略有調整。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