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bsp&nbsp&nbsp&nbsp蕭琰從沈清猗學醫時聽她提過疫病,時疫即感時行戾氣,四季皆行,“春瘟”就是春季的時疫。按醫家的道理:疫是天地之厲氣,因年歲不同而有多少,因地域不同而有輕重,在四時有盛衰,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從口鼻入,稱為時病,而傳染流行開去就成了時疫。
&nbsp&nbsp&nbsp&nbsp大唐每年都有人染時疫死去,貴賤皆有,除了三次大流行的時疫死去數千、上萬人外,其他時病都沒有造成大範圍的流行,一是疫氣不強,二是官府有效隔離、施藥、控製,三是時疫有時效性,過了這個季節厲氣就衰去了,所以每年染時疫而死的人不多。那些出現時疫的州縣死個幾十人,上百人,都不算嚴重的。雖然令人歎息,但也成了士庶習以為常的事――疫病哪有不死人的呢?隻要不流行開就是萬幸了。
&nbsp&nbsp&nbsp&nbsp所以蕭琰一聽李毓禎說揚州疫病蔓延了兩個縣,就反應那不是“常例”,而是相當嚴重了。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道:“疫情比較複雜,”蹙了下眉,“按揚州醫官局的稟報,既有冬末春初的時行傷寒,也有……霍亂之症。”
&nbsp&nbsp&nbsp&nbsp“霍亂?”蕭琰聽她這猶疑的語氣,似乎揚州呈上的奏報對疫症並不確定。
&nbsp&nbsp&nbsp&nbsp蕭琰也是有懷疑的,因為霍亂是陰陽二氣亂於腸胃,引起吐瀉的一種時氣病,《素問》因之稱為“吐瀉霍亂”,傳染性並不是很強,怎麼會引起兩個縣的流行?
&nbsp&nbsp&nbsp&nbsp“揚州本地的大夫多是判斷吐瀉霍亂,唯醫學博士常燾存疑,奏請朝廷速派疾醫援疫並確診疫病。”李毓禎道,“朝廷接報後,已經派遣太醫丞郭饒平率幾十名醫師、醫工、醫學生過去了,並給三清宮下了協助冶疫的令函。究竟疫病為何,要由兩方醫師會診辨疑才能確定。”
&nbsp&nbsp&nbsp&nbsp說到這,她似是順口道:“你四嫂沈十七,在道門可不簡單呀。道門這十幾年來,彙集眾醫藥名家,潛心研究疫病,頗有成效,去年庭州的鼠疫能得到及時控製,就是道門之功,聽說你四嫂在其中出力甚大,莫非是道門哪位醫道大師的弟子?”
&nbsp&nbsp&nbsp&nbsp蕭琰心口砰的一跳,她這麼問,應該還不知道或不確定沈清猗是道玄子的親傳弟子。
&nbsp&nbsp&nbsp&nbsp既然蕭氏和道門都沒有透露此事,蕭琰當然也不會說,遂含糊道:“我四嫂從小體弱,吃藥多,用藥多了就對藥籍感興趣,在這方麵頗有天賦;又有外祖家那邊的教導,在製藥上有些心得。”
&nbsp&nbsp&nbsp&nbsp沈清猗的生母出身吳興杏林世家,她父親、兄長都是揚州有名的大夫――蕭琰說她受過外祖家的教導,這是事實,隻是隱去了道玄子贈醫書之事。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哦”了一聲,道:“這可不是‘有些’心得――你隨身攜帶的藥丸,就是你四嫂製的吧,藥效極好,不差太醫署上進的禦用傷藥。”
&nbsp&nbsp&nbsp&nbsp蕭琰給李毓禎用過沈清猗的內傷藥,知道這事混不過去,才有先前打埋伏的話,“嗯”了一聲道:“我們蕭家也有傷藥,我四嫂費了好些功夫,改良了藥效。”她隻著重提沈清猗在製藥上的才能,絕口不談她的醫術。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看著她,忽然道:“你緊張什麼?”
&nbsp&nbsp&nbsp&nbsp蕭琰心裡一跳,否認:“我沒緊張。”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薄涼的眸子看著她,伸手在她腰間一捏,“你沒緊張,這麼僵硬?”
&nbsp&nbsp&nbsp&nbsp蕭琰嘴唇翕了翕,緩緩放鬆腰背,看著李毓禎,目光有些飄乎。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聲音幽涼道:“你四哥,不是被道玄子留下的藥方治愈,是沈十七治好的罷?所以蕭家迎娶的是沈十七,而不是一早訂下婚約的沈五。”
&nbsp&nbsp&nbsp&nbsp世家宗子怎麼會娶一位庶女為妻?即使這位庶女記在嫡妻名下,但以庶充嫡終究比不了正經嫡出,除非有萬不得已的原因。沈清猗母家出身杏林世家,便很容易讓人想到這位沈十七娘通醫理,蕭家娶她過去是娶一個貼身醫娘:如果蕭琮病逝,世子就會換人,沈十七當然不會成為宗婦;即便蕭琮得幸病愈了,蕭家也有的是辦法讓一個“以庶充嫡”的嫡女“病逝”,蕭琮再續娶一位家世相當的嫡女便是。所以蕭琮當初迎娶沈清猗,諸大世家都很驚詫,均認為這就是真相――沈綸舍不得嫡長女,便舍去了庶女。
&nbsp&nbsp&nbsp&nbsp而事實的真相是蕭氏娶的不是一位“醫娘”,而是能治病救命的醫家。李毓禎自從在振武軍中見到《清毒條例》,遣鷹組追查線索後,便懷疑上了沈清猗。其後控鶴府的暗衛在湖州(吳興郡)調查沈清猗,似乎沒什麼疑點,她的背景、經曆都是明明白白的,表明她的醫術就是來自於勤讀醫書和外祖家的教導。直到庭州鼠疫,沈清猗再次進入李毓禎的視角。控鶴府的暗衛這次調查的更細致,最終將疑點放在道玄子身上。道玄子是天下有名的“藥王”,性喜四處遊曆,和南北各大世家都有交往,其中當然有沈家,他和沈綸就頗有交情,在沈家出入當然不奇怪,是以暗衛最初的調查沒將道玄子列為疑點。但沈清猗以道門藥殿的藥師身份出現,立即就讓李毓禎懷疑到道玄子,進而關聯到蕭琮的病愈之因。
&nbsp&nbsp&nbsp&nbsp蕭琰見著李毓禎那仿佛洞若觀火的目光,心裡暗暗打鼓。她垂下眼瞼沒有答話,並不想承認四哥的病是沈清猗治好的,但她沒法欺騙李毓禎,隻能默然,心底卻生出兩分愧疚。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看著她,唇角勾起淡淡的嘲意,說道:“蕭家以道玄子為掩飾,無非是擔心真相泄露,沈十七被召入宮中,給我父親治病――你緊張的,也是這個罷?嗬,你對你四嫂,倒真上心。……比對我,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