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相見(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9994 字 10個月前

</br>

&nbsp&nbsp&nbsp&nbsp蕭琰的傷在次日就好完全了。

&nbsp&nbsp&nbsp&nbsp李毓禎昨日已經離開,東陽公主也不見了蹤影,李翊浵與這位宗內長輩頗熟稔,笑著說“不定又跑到哪個高山深穀裡,呼吸自然了”。對此,蕭琰心有戚戚焉,如果不是陪著母親,她也想到終南山深處好好呼吸一下自然,越是高山深穀,天地元氣最充沛。

&nbsp&nbsp&nbsp&nbsp不過,長悅彆莊的空氣也很清新,尤其淩晨,居高處更是清風撲麵。

&nbsp&nbsp&nbsp&nbsp蕭琰每日卯時二刻都會在莊園北麵的觀星台上練拳或練刀,三層的樓台每層都高三丈,在裡麵覺得十分高曠,頂層是露天的天台,卯時星子猶亮,繁星閃爍在頭頂,仿佛伸手就可摘下。樓台下方植著花樹,綠草茵茵,清新的草木香和淡淡的馨香隨風吹上樓台,與淩晨清寒的風一起,令人身心沁爽。

&nbsp&nbsp&nbsp&nbsp蕭琰今日淩晨是練拳,淬體拳。練刀也能淬體,但跟練拳淬體還是略有不同。練刀淬體在鍛體的同時也能夯實刀道基礎;練拳淬體則更適合調動全身每一寸肌肉骨骼,因為不會分心於刀意,鍛體、鍛神識就要更專注一些。蕭琰一般是輪流練刀、練拳。

&nbsp&nbsp&nbsp&nbsp她今日練拳,感覺與往日大不同,身體上下所有的竅穴在她練拳時都全部打開來,之後天地元氣就一股腦兒的湧入她體內,比往日來得更加流暢,也湧入得更加疾速。因為她進階登極境後期巔峰後,竅穴增開三十六處,十二條正經經脈都拓寬了的緣故。

&nbsp&nbsp&nbsp&nbsp但是,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不同。

&nbsp&nbsp&nbsp&nbsp——周圍的世界,清晰的映在她的腦海裡:杏樹紅色的花苞上露珠緩緩滴落,迎春花的一葉花瓣在清風中打著圈兒落在泥地上,一根青草緩緩的抽出一絲嫩白的芽尖,一隻紅黑斑點的金龜子從薔薇花下翻身上來,趴在脈絡分明的葉片上……

&nbsp&nbsp&nbsp&nbsp清晰得就如眼睛看見一般!

&nbsp&nbsp&nbsp&nbsp這是她神識中的景象。

&nbsp&nbsp&nbsp&nbsp但是,神識“看見”的景象不會這麼清晰。

&nbsp&nbsp&nbsp&nbsp它不是眼目所見,而是一種知覺,然後將知覺的事物映射到腦海中。這種知覺是對氣息的感覺,比如知覺到有人,但不會將人的體形外貌也映射到腦中,而是根據氣息的強弱判定這個人是普通人,還是武者。從某方麵來講,神識更類似於聽覺和觸覺的延伸。

&nbsp&nbsp&nbsp&nbsp但是,蕭琰此刻的神識卻如同眼睛一般,掃視到她周圍的環境。

&nbsp&nbsp&nbsp&nbsp然而,蕭琰此時並沒有放出神識。

&nbsp&nbsp&nbsp&nbsp神識如眼睛一樣,要將視線投過去,才能看見。但長時間維持神識外放,會造成腦子的疲累,就如不眨眼的盯著一個地方,時間久了會累一樣。尤其遠距離的施放神識,對神識的消耗的更大。所以宗師級高手隻是需要時才會用神識探測。伏擊蕭琰的黑衣人想來就是算準慕容屹去圓光寺喝茶的時候,神識隻會注意千丈崖下,不會關注千丈崖上,便趁著這空檔翻石掘土洞,再以龜息法之類斂去氣息,所以蕭琰直到出密林時才察覺到他們——主使者當然不知道蕭琰在登極境就能放出神識,但為了防備慕容屹做的安排倒也算誤打誤撞了。

&nbsp&nbsp&nbsp&nbsp此時周圍的一切都清晰的映在蕭琰腦中,不用去看,不用去聽,就仿佛這個世界就在她的腦中。

&nbsp&nbsp&nbsp&nbsp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

&nbsp&nbsp&nbsp&nbsp她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

&nbsp&nbsp&nbsp&nbsp這一刻,她仿佛與四周的環境全都融為了一體。

&nbsp&nbsp&nbsp&nbsp就在這一瞬,蕭琰進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nbsp&nbsp&nbsp&nbsp但隻是短短的一瞬!天仍是天,地仍是地,蕭琰從那個奇妙的境界中“醒”過來。

&nbsp&nbsp&nbsp&nbsp她練拳的身形驀然而停,呆立在那裡,閉上眼睛,細細體味方才那一瞬的感受。

&nbsp&nbsp&nbsp&nbsp良久,她眉色飛揚。

&nbsp&nbsp&nbsp&nbsp雖隻是短短一瞬,但已讓她提前感受到了先天境“洞神”的奇妙——洞世界若觀火,無眼目而視界,這就是講武塔《武境錄》中記載的先天境洞神的境界!

&nbsp&nbsp&nbsp&nbsp蕭琰“哈”的笑了起來,那一刹的感覺,讓她心神欲醉。

&nbsp&nbsp&nbsp&nbsp當她將神識內視靈台時,更是驚喜的發現,金色琉璃的蓮台,蓮瓣的頂端已經變成光潤般的玉色。

&nbsp&nbsp&nbsp&nbsp她喜不自勝,又“哈”一聲笑。

&nbsp&nbsp&nbsp&nbsp蓮色如玉蓮,就是“觀如蓮花,光如琉璃”的心境第三轉——她的神識已經在邁向洞真境後期大圓滿了。

&nbsp&nbsp&nbsp&nbsp蕭琰哈哈哈的笑起來,她心境上的圓融,已經遠遠超脫了她本身的境界,這意味著她在晉階到洞真境後期大圓滿的階段,都不會有心境的阻礙——用句俗話講,就是沒有心魔。

&nbsp&nbsp&nbsp&nbsp蕭琰很想仰天長嘯一聲,宣泄她的喜悅,但想到母親還沒醒,她又嘿嘿的笑了,縱身而起又落下,雙臂伸展,迎著帶著草木香和馨香的清風,仰望著遠方天際的一線紅日,覺得天地是是如此的美妙,旺盛的生機就在她身體內蓬勃,生生不息。

&nbsp&nbsp&nbsp&nbsp興奮的心情平複後,她繼續練拳,喊山訣每一字都引得靈台內的金蓮共振,在池水中微微蕩漾,光華流轉欲出。

&nbsp&nbsp&nbsp&nbsp練到辰時二刻,蕭琰收拳,回了母親的寢院,泡了鍛體湯出來,換了身白地湖藍散點小簇花袍,和母親一起用朝食。

&nbsp&nbsp&nbsp&nbsp李翊浵起得晚,向來是早點和朝食一起用,所以朝食多半是在辰正時分。蕭琰換好衣衫出來時,李翊浵已經坐在用膳的閣間裡了。

&nbsp&nbsp&nbsp&nbsp母女倆用完朝食,漱口淨手,李翊浵對女兒道:“今日我們哪都不去,就待莊園裡。和阿娘一起蒔花吧。”

&nbsp&nbsp&nbsp&nbsp蕭琰笑應:“好。”

&nbsp&nbsp&nbsp&nbsp母女倆便都換了褶裙袍,這是上下通裁的長衣,分厚袍和薄衫,四季都可穿,上身右衽窄袖,下身是如古製的裳,形如百褶裙,裳擺僅及膝,裙裳撒開來活動十分方便,是士庶男女老少都喜歡穿著的“便袍”。因為要去蒔花,母女倆都沒有穿繡金織襴的華麗褶裙袍,李翊浵穿的是件秋香色纏枝牡丹芙蓉紋褶裙袍,腰身收斂,沒有束帶,蕭琰穿的是件翠藍色纏枝蓮花紋褶裙袍,腰間仍束革帶佩刀。侍女們端了胡床、茶具、花鋤花剪、陶匜、香胰諸物,簇擁兩人往花園而去。

&nbsp&nbsp&nbsp&nbsp莊園內布景匠心獨運,五步一景,十步入畫,處處可為花園,亭石園圃皆有名稱,李翊浵帶蕭琰去蒔花的地方名曰“花滿樓”,與“觀星台”一南一北,遙相對稱。

&nbsp&nbsp&nbsp&nbsp但“花滿樓”其實不是樓,而是一座賞花台子,白石為麵,高出地麵三丈,台下四麵圍繞著四季花草,台上也有各色花盆。坐於台上,可觀四季花時,一方開花而一方謝,彆有奇趣。至春夏季多數鮮花盛放,那就是花滿樓台了。

&nbsp&nbsp&nbsp&nbsp此時梅花、山茶、墨蘭、迎春這些當季花正開著,暮春鮮花的花期都還沒到,葉片碧綠,有的莖上結了小小的花苞,或許一陣春風後,就能綻放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