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bsp&nbsp&nbsp&nbsp先天宗師是天下最巔峰的武力。txt小說下載
&nbsp&nbsp&nbsp&nbsp一個甲姓世家如果沒有先天宗師,雖然不至於跌出甲姓,但也會落到甲姓底端——沒有最高的武力鎮場,與其他甲姓相爭,說話都不硬。
&nbsp&nbsp&nbsp&nbsp而皇族有多少先天宗師,沒有哪個世家確切知道。
&nbsp&nbsp&nbsp&nbsp雖然可以從洞真境後期圓滿、並且多年未曾現身的皇族後天宗師來推測,其中有多少人有可能晉入先天,但這個推測是不準確的。而且數字很嚇人,世家是不願相信的。
&nbsp&nbsp&nbsp&nbsp但是,皇族的先天宗師絕不止明麵上的兩位天院祭酒,霍王與申王。
&nbsp&nbsp&nbsp&nbsp霍、申二王接掌天院是在敬宗朝,至今也才四十多年,以先天宗師的壽命,至少前任兩位祭酒肯定還健在;還有章宗之子英王,年輕時武道天賦就驚人,為此放棄了與敬宗爭奪皇位,而在聖人長治十年時,就聽說英王已經洞真境後期大圓滿並閉關了,之後便沒了消息,很大可能是已經晉入先天了;加上控鶴府那位內侍大令李祉,這就是六位先天了。但肯定不止這個數,保守估計,至少也有十人。
&nbsp&nbsp&nbsp&nbsp而世家中最強的蘭陵蕭氏,也隻有四位先天,其中一位還是寒門出身的外姓宗師,被蕭氏收攏尊為供奉。皇室肯定也有寒門先天,雖然寒門出身的先天宗師不多,但聽說名姓的也有四五位,被皇室收攏二三的可能性極大。
&nbsp&nbsp&nbsp&nbsp這就是李唐王朝能夠統治二百六十載,迄今仍然統治穩固的重要原因,除了兵權外,最巔峰的武力值也穩壓所有世家。
&nbsp&nbsp&nbsp&nbsp這也是蕭氏雖然一直在暗中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卻不敢與皇室撕破臉的主要原因。
&nbsp&nbsp&nbsp&nbsp但若皇族的先天分裂為兩派勢力,這對蕭氏來說,就是一樁極有利的事。
&nbsp&nbsp&nbsp&nbsp先天宗師往往不是一個人,還代表了他身後的勢力。無論世家還是皇族,宗師都是有自己的派係的,因為家族龐大,先天宗師不可能都出自嫡係或一個分支,有的宗師甚至已經出了五服了,放在皇族,就是遙遠的宗室。因大唐實施的是降等襲爵製,包括皇族在內,如果沒有出色的後代,可能就是“坐吃山空”,等著爵位降到底,這樣的宗室分支很多,除了一個宗室身份外,跟普通士家也沒多大區彆了。所以,分支一旦出現一位先天宗師,整個分支都會受益,先天宗師自會提攜自己的家人親族,整個分支也會聚攏在先天身後,成為這位宗師的勢力。
&nbsp&nbsp&nbsp&nbsp可以說,天策書院每位先天宗師身後,都有各自的勢力,代表隴西李氏的一個分支。對外的時候,當然是團結的皇室先天群體,但內部,誰說沒有利益爭鬥呢?隻不過,以前沒有發生過皇族先天在立儲上的內訌——或者有,但可能隻是微小的波瀾,還未被外界所察覺,就已經平定了。
&nbsp&nbsp&nbsp&nbsp蕭昡想起二伯祖蕭遲隱晦提及的事,與蕭琰的出生有關,也與聖人同意蕭琰入天策書院有關——並不是因為蕭琰有一半的皇家血脈。他們蕭氏從第三代梁國公起,哪個不是公主生的?但聖人和天策書院獨獨重視蕭琰,這就與她的出生原因大有乾係。而這個原因,很可能是皇室先天產生分裂的因由。畢竟,不是每一位先天,以及先天庇護的勢力,都願意去走那條前途莫測的道路,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開辟新世界的勇氣。就連他們蕭氏的先天,不也有疑慮嗎?而這個秘密,在世家主中,恐怕隻有他一人最清楚——這還是因為牽涉到蕭琰的緣故,族中的先天伯祖們才在最近告知他一二。
&nbsp&nbsp&nbsp&nbsp蕭昡深邃的眼眸中閃動著幽光,想起初初得知此事,他的心情既沸騰又惶惑,還有恐懼。前麵,可能是更廣闊的天地,也有可能是無底深淵。熱門他夜裡輾轉反側,連日來想了又想,將蕭氏的未來和局勢分析了又分析,最終還是“機遇”壓過了“凶險”——若成,這就是蕭氏數百載都難遇的機會。[s.就愛讀書]
&nbsp&nbsp&nbsp&nbsp蕭昡心中這番思緒,不過是腦海的幾個轉念,顧邃沉肅的聲音已經肯定的回應他道:“國公推測的不錯,支持齊王的應該有皇室的先天。”
&nbsp&nbsp&nbsp&nbsp但他語意一轉,又道:“不過,應該是少數派。”
&nbsp&nbsp&nbsp&nbsp否則,天策書院不會這麼平靜,至少表麵上是平靜的,而且依舊是申、霍二王掌大權——這兩位,可是秦國公主的支持者。
&nbsp&nbsp&nbsp&nbsp書房一時沉靜。
&nbsp&nbsp&nbsp&nbsp蕭昡拿起茶盞,茶卻已經有些涼了,他吩咐下人進來換茶。
&nbsp&nbsp&nbsp&nbsp茶水換過後,仆侍又都退下。滾熱的香氣彌漫在室內,讓鼻端沁入到蒙頂小團和小豆蔻的香氛中。任洵直起了身子,端起茶托走到玻窗前,看著兩丈寬的廊子外盛放的薔薇花叢與牡丹花叢,邊賞花邊飲茶,很是愜意。蕭昡三人沒他那麼散漫,卻也放鬆了兩分。
&nbsp&nbsp&nbsp&nbsp拿著茶盞,慢品著茶香,蕭昡徐徐啜了兩口茶,放下茶盞,以詢問的語氣道:“依二位先生所見,齊王這邊,有多大可能?”他心中已有決斷,但並不急著下定論,谘詢智謀之士的看法,取長補短,才是城府者所為。
&nbsp&nbsp&nbsp&nbsp“這不好說。”顧邃放下茶盞,撚著胡須道,“支持齊王的先天宗師固然是少數派,但必定是讓聖人都忌憚的勢力。畢竟,先天開戰,即使聖人這方得勝,對皇室損害也大。想來聖人才顧忌至今。”
&nbsp&nbsp&nbsp&nbsp任洵立在窗邊,清瘦白皙的手指撫著茶盞,語氣慵懶的接口道:“當前最應該弄清楚的是,這些先天為何會支持齊王?自太宗起,大唐曆十代皇帝,在儲君擇立上,天策書院和皇帝從沒有發生過分歧,因何竟會在聖人立儲時分歧嚴重到生了分裂?
&nbsp&nbsp&nbsp&nbsp“休得說‘不立女主’這類話,若真如此,明宗、高宗、世宗、昭宗四位因何登位?歸根結底,那些先天們關心的,還是利益——誰能讓大唐帝國強盛,保證他們源源不斷的、而且更多的利益,他們就會支持誰!誰會真的看重是不是女主當國?”
&nbsp&nbsp&nbsp&nbsp他喉嚨裡發出了一聲輕笑。
&nbsp&nbsp&nbsp&nbsp世家不也如此?——利益最重。
&nbsp&nbsp&nbsp&nbsp回想大唐國史,除了第一位女帝明宗登位時有滔浪外,至高宗親政,以鐵血之勢四方開拓疆土,成就一代大帝的威名,還有誰個說“女主當國,乾坤顛倒,悖亂綱常”這種話?因為高宗武皇帝的赫赫武功,讓皇族和世家都得到了超過前代十幾倍的利益。儒家以綱常論是非,但統治帝國的這些上層人物,哪個不清楚——綱常說到底,是為了利益服務。
&nbsp&nbsp&nbsp&nbsp如今的秦國公主李毓禎,雖然還沒顯露她的勃勃野心,但從疾風館累年收集的情報分析來看,這位八成又是一個“武皇帝”。對利益的攫取永遠沒有儘頭的上層人物來說,最中意的就是這種有開拓之誌又有開拓能力的君主,而滅蕃之戰也足以證明這位公主在軍事上的才能,不是空負大誌之輩。
&nbsp&nbsp&nbsp&nbsp但還是有先天宗師和世家堅決的站在齊王一邊,這不是很奇怪的事麼?
&nbsp&nbsp&nbsp&nbsp總之,任洵沒看出來,齊王在治國能力上強過秦國公主。
&nbsp&nbsp&nbsp&nbsp即使齊王在工部、戶部尚書任上,都政績斐然,充分表露其治政能力,但為君跟為臣不一樣。尤其大唐的皇帝,政事上分權於世家,確切的說是分權給政事堂。宰相們才是帝國的執政之要,而皇帝是主掌兵權。大唐曆國二百六十載,均是執行兵、政分離的模式,才有皇室與世家共強盛,權力製衡又和諧共處的局麵。這是大唐強盛而皇室統治穩固的重要原因。太宗皇帝以前人所未有的魄力,立下易道為大唐國策,因為“極盛之後為衰,至強之後為弱”,此為史書事實的天下至理:皇室可以將世家壓到極弱,成就皇權的至高集中,讓皇權達到最強,但最強之後呢?往往持續不了多久,因為沒了競爭對手,坐在寶座上的皇帝便漸漸耽於享樂或糜爛了,皇朝覆亡也就在幾代之後。當然世家強盛也有篡位風險,這就成為皇室的壓力,不僅讓曆代皇帝都兢兢業業,不敢懈怠,也讓整個皇族都保持了向上的活力,與出色的世家子弟相競爭,不至於腐朽糜爛。
&nbsp&nbsp&nbsp&nbsp所以,對大唐皇室來講,皇帝最重要的,是能牢固掌握兵權,若有軍事才能當然最好,並能堅定執行祖宗定下的國策。這些國策都刻成了一塊塊石碑立在太廟裡,有宰相們輔佐,禦史和諫官們監督,皇帝是在國策大政上是不容易犯錯的。至於具體的處政能力,那就是次要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