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O一章 聰明人與強者(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10792 字 10個月前

</br>

&nbsp&nbsp&nbsp&nbsp“這件事第二個聰明人,就是魏景深。”

&nbsp&nbsp&nbsp&nbsp李翊浵說了第一個聰明人沈清猗,就跟著說魏重潤。

&nbsp&nbsp&nbsp&nbsp“魏景深什麼都用不做,隻去了一趟辯學室,和墨太平交流了一下學問,後麵的事,自然有墨者替他推動。”

&nbsp&nbsp&nbsp&nbsp那天正巧是魏重潤去辯學室的日子,但這不重要,即使還是,魏重潤有的是辦法將意思傳遞給墨平。

&nbsp&nbsp&nbsp&nbsp後來蕭琰回想,覺得魏相公果然是高手,就這麼去圖書樓溜達了一趟,然後回政事堂與宰相吵吵架,命太醫署做預算,跟宰相繼續吵架,捋起袖子在上麵架鍋,墨平就沉默的在下麵添柴,加上一群輔助的扇火黨,呼,呼,呼……星火燎原。

&nbsp&nbsp&nbsp&nbsp“這就是陽謀,光明正大的陽謀。魏景深什麼都沒做,但什麼都做了。彆人知道他做了什麼,但知道了沒用,一沒犯法二沒犯律三沒犯官員戒條,隻能乾瞪眼,罵幾句魏老奸田舍漢。聽說張坦夫在政事堂氣急了,罵魏景深田舍漢,魏景深說我本就是農戶出身,挨過饑受過餓,最怕就是得病,這病是富貴病啊,窮人生不起,像張相這種,定然是不怕的,生個十七八種病也不怕。”

&nbsp&nbsp&nbsp&nbsp蕭琰哈聲笑出來。

&nbsp&nbsp&nbsp&nbsp魏相公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妙人!

&nbsp&nbsp&nbsp&nbsp更讓蕭琰欣賞的,是他從不以自己的出身為恥,而是無比的坦然,因為我窮過苦過,所以我要為窮苦人爭利益。蕭琰覺得安平母親的眼光真的是很好。

&nbsp&nbsp&nbsp&nbsp“第三個聰明人是太醫令、安定皇甫氏的家主皇甫安存,字康永。寶樹應該知道吧,沈至元的生母,她的娘家就是安定皇甫氏的分支,當然關係已經很遠了,但一筆寫不出兩個皇甫,安定皇甫氏若提出吳興皇甫歸宗,你說他們會不會樂意?”

&nbsp&nbsp&nbsp&nbsp應該是……樂意的吧。

&nbsp&nbsp&nbsp&nbsp蕭琰心裡想。

&nbsp&nbsp&nbsp&nbsp吳興皇甫氏在湖州很出名,是當地首屈一指的杏林世家,但和聞名大唐帝國的第一杏林世家安定皇甫氏相比,那就差遠了,說是米粒之比明珠也不誇張。這可不像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雖然兩家在西漢時是同一個祖宗,但早已經分立郡望堂號,東漢時就已經同為山東望族了,從北魏至大唐也一直是同為一等大姓,誰願意居另一宗之下?根本不存在歸宗之說,完全就是兩個宗族了,而且因為同姓不婚,兩家沒有聯姻關係,比起其他世家,反而鬥得更厲害,沒有合作可能。又說趙郡李氏和隴西李氏,論起同一個祖宗,得扯到老子李耳之前了,要趙郡李歸宗隴西李那是不可能的,趙郡李氏在大唐立國之前聲望一直在隴西李之上,榮耀五六百年了,即使隴西李如今是皇族,趙郡李氏也絕不願意歸附,做皇族的附庸,哪裡有獨立世家的驕傲和風光?

&nbsp&nbsp&nbsp&nbsp但吳興皇甫氏不一樣,它與安定皇甫氏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如果歸回本宗,家族發展就不止於湖州了。不過這也要看皇甫家的想法,如果沒有野心,獨立為宗還自在一點。

&nbsp&nbsp&nbsp&nbsp蕭琰又一想,或許這不完全取決於皇甫家自己的想法,湖州那邊可能會去信給姊姊,問她的意見,畢竟太醫令可是衝著姊姊才遞出月桂枝的。

&nbsp&nbsp&nbsp&nbsp“說皇甫康永是聰明人,向吳興皇甫氏遞出月桂枝隻是一方麵——不論吳興那邊是否樂意歸宗,他向沈至元示好的用意已經達到了。這位聰明人做的最聰明的事,是第一時間去了墨太平的家。

&nbsp&nbsp&nbsp&nbsp“魏景深見了墨太平,總得有人將那份抄本遞到墨太平手中去。魏景深不會做這事,他是宰相得處事謹慎,不能將朝廷的章劄私遞外人,即使墨太平守口如瓶,魏景深也不會給人留下這個把柄。若不是皇甫康永去了墨家,也會有人趕著為宰相辦好這件事,京中寒門官員多的是,能揣摩到宰相心思、有膽色抓著這機會的人不少。

&nbsp&nbsp&nbsp&nbsp“皇甫康永為了皇甫家的利益,必須推動這個議案實施,一早就與魏景深一個立場。既然注定要得罪那幾位世家宰相,倒不如一開始就積極站位,還能被魏、邵二相看重,以後都會施加援手。更進一步看,他這麼做,是向昭華表忠心,就算這個議案沒通過,他謀的也是長遠,昭華主政後,難道不會重提這份議案?那時會更加重用他們皇甫家。”

&nbsp&nbsp&nbsp&nbsp蕭琰心道,果然都不是簡單的。

&nbsp&nbsp&nbsp&nbsp“第四個聰明人,是墨太平。這件事能這麼快被整個京都百姓知曉,內容還傳得那麼詳細,要說沒有人在暗中推動,誰會相信?京都有能力做到這種事的人當然不止墨太平,但政事堂幾位宰相首先懷疑的就是他,誰讓魏景深去見了他呢?但誰能抓住墨者社行事的把柄?說墨者私印張貼發散小報?證據呢?大唐可不允許捕風捉影入罪,或者禦史的風聞奏事權針對一個平民?”

&nbsp&nbsp&nbsp&nbsp蕭琰看到這噗哧一笑。

&nbsp&nbsp&nbsp&nbsp沒錯,帝國有名的大人物,鼎鼎大名的墨家文宗首領,人稱墨者太平的,他就是一個平民,官府戶籍檔上登記的是“匠戶”。當然人人都知道這位墨者首領絕不是普通工匠,但問題是,他就是無官身,無士籍,糾察百官的禦史風聞奏事去彈劾一位匠戶?彆逗了!禦史台絕不想有這筆黑曆史,被諫議院翻出來嘲笑。

&nbsp&nbsp&nbsp&nbsp沒過幾天,李翊浵又一封信過來。

&nbsp&nbsp&nbsp&nbsp“昨日落衙後,太學、國子監幾位經學深醇的博士在高密郡公孔學士家裡品茶議經,其中有同為翰林苑學士的葉弘葉士廣,這位葉學士被譽為當今墨學經義第一,和高密國公一樣,也兼著太學、國子監的經學博士。議經中就聊到了當前的熱門話題,葉學士說利民利國,又說前日和墨太平聊到這事,他說如果此事為真,朝廷在城鄉建立衛生保健站,兼愛社願意每年捐銀一百萬兩,支持這個公利事業。哦,參與品茶議經的另外兩位同僚,一位是太學祭酒,兼道學經學博士的閔永韶閔用和,人稱‘言者不虛,虛者不言’;另一位是國子監儒經博士耿子鞏耿良固,人稱‘鯁魚骨’,出了名的直言直語,不吐不快,這兩位的誠信品格都是朝野聞名的。——瞧瞧葉學士選的這場合、這人,也是一個聰明人。”

&nbsp&nbsp&nbsp&nbsp蕭琰深以為然的點頭。

&nbsp&nbsp&nbsp&nbsp她對高密郡公不陌生,士族譜上就背過。

&nbsp&nbsp&nbsp&nbsp高密郡公孔尚賢就是這一代的魯郡孔氏家主。魯郡孔氏同樣是大唐的甲姓世家,卻是以世代傳承孔子儒學列入甲姓,所以其他世家可以言利,孔氏卻不可以,必須以仁為核心,談仁說仁做仁,公利醫療就是國家對百姓的仁,孔氏家主如何會說不支持?那當然是要讚成的,至於國家財政是否能支持,那是宰相考慮的事,孔學士目前的正職是左諫議大夫,隻負責諫議帝王和政事,可以很任性的表示我隻關心仁政不關心財政。

&nbsp&nbsp&nbsp&nbsp另外那兩位,閔祭酒、耿博士,蕭琰不熟,但能與孔學士、葉學士一起喝茶議經,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必不僅經學深醇,人品也值得稱道,阿娘說一個是“言者不虛,虛者不言”,一個是“直言直語,不吐不快”,葉學士轉達的墨家首領的承諾不用擔心這兩人不傳出去,而且以這兩人不虛言、不隱晦的操守,聽者必信。

&nbsp&nbsp&nbsp&nbsp不會有人懷疑葉弘傳假話,或者墨平說假話,那是不可能的。

&nbsp&nbsp&nbsp&nbsp也不會有人懷疑墨平做不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