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鵝突然伸長了頭頸,狠狠叼了一下李毓禎的鼻子,然後呼啦飛下,高仰著脖子,踏著方步,昂胸凸肚,一副報了仇的神氣模樣。
蕭琰喃喃的道:“神威大將軍,你死定了。”
***
聖人振奮起精神,和申王在太液池的蓬萊山亭子裡喝茶。李翊浵親自烹茶,茶香溢滿整個亭中,隻是喝茶的兩人都有幾分不靜心。
霍王出現在大明宮外,神念傳入宮內,與控鶴府令李祉打了個招呼。
【聖人,霍王已經到了宮外。】李祉傳念道。
聖人神色一振,“請霍王直接到太液亭。”
【喏。】李祉神念傳出去。
一個眨眼後,霍王一身火紅袍子就出現在太液亭外。
李翊浵向他行禮,霍王擺了擺手,向聖人行了個平禮後,坐在申王對麵的圈椅上。
申王心念一動,已經在亭中布下隔音屏障。
聖人心急問道:“霍王,昭華如何?”
“情況不好。”霍王凝沉著眉,將李毓禎的情況說了,重點是劍閣閣主提出的解決辦法。
亭子裡一片沉寂。
聖人不是武者,聽得不太明白,擰著眉道:“按墨徐閣主的意思,我們必須聚集起人間念力,來補充昭華的神念?……這個怎麼汲取?”信念是一種精神力量,看不見,摸不著,發自每個人的內心,怎麼彙集起來?又怎麼被昭華汲取?聖人覺得很難想象。
畢竟這世間沒有真的神佛,雖然有無數信徒拜神拜佛,但這種信仰是無形的,沒有人看到這種力量落到實處。
聖人並不懷疑劍閣閣主是在胡說,但要讓他相信閣主說的辦法並做出決定,必須要讓他明白這樣做的確有效果。
霍王說道:“陛下通貫道佛二學,當知人有八識。眼、耳、鼻、舌、身這五識都是表意識,第六識、第七識為潛意識,第八識則是神魂之核心,人的一切記憶感情思維都承載於第八識,故道門修第八識不滅,則為永生,佛門修第八識不昧,則世世輪回為真我。”
聖人點頭道:“不錯。”
霍王說道:“我們武者的元神是由這八識統一構成。而元神又是由無數的神識和神念構成。簡單的說,神識即知和識,它隻是一種意識,能夠感知,能夠探查,但它不是力量;而神念除了是意識外,還是一種念力,具有力量。”
聖人略一思忖,道:“大約相當於夜明珠和蠟燭的區彆?——同樣是光源,夜明珠隻有照明而無灼傷人的力量;但蠟燭能照明,也能灼傷人,能起火,還能造成火災。應該是神念越強,元神的力量越強?”
“陛下說的不錯,可以這麼理解。”霍王點頭道。聖人不是武者,沒有修煉出神識和神念,很難具體入微的體會這兩者的不同,但霍王不需要向聖人解釋細微,隻需要聖人明白最重要的意思就行了。
霍王說道:“要強大元神,就必須強大神念。中原武道修行神念,一般是各方麵齊頭並進,肉身、經脈、丹田、神念,一個都不能落下。有強悍的肉身,才能支撐起經脈,有強韌寬廣的經脈,才能吸納更多的天地元氣供養丹田,有寬廣的丹田,才能滋養識海——識海的滋養就是滋養神念。還有一些特殊的功法,專門淬煉神念,這個且不提。昭華修煉的是心劍道,按墨徐閣主說的,除了修煉肉身、經脈、丹田來滋養神念外,還可以汲取彆人的念力來供養神念。這個念力,就是信仰她的念力。”
李翊浵給霍王點了一盞茶送上,霍王拿起盞喝了一口。
申王便接口說道:“其實很容易理解,就像軍隊的士氣,如果人人都有打勝仗的信心,那就形成了士氣這種念力,而這士氣的念力會增強主帥勝利的信心。萬眾一心、眾誌成城都是這個意思。又如國運,如果君明臣賢,就會使百姓齊心,那國運就會昌隆;相反,君不明,臣不賢,就會使天下離心,國運就會衰敗下去。”
聖人忖著眉思索了一陣,微微頷首,卻又攢眉道:“就算朕下詔讓天下萬民為昭華祈福,但這些念力如何送到她元神中?”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回到前一個問題,李毓禎怎麼汲取這些念力?
“阿爹的意思是,就算人們燒香拜神佛,也要對著個泥胎木塑的神像,或者是神龕吧?”李翊浵代父親說道,“在南部灣的時候,十萬人的意念都是對著火山下而發,意念可以集中在一起,並且距昭華很近。但按墨徐閣主的意思,要將昭華殘餘的這點星星之火燃成燎原大火,不僅僅是要補充她耗竭的神念、複蘇她的元神,更多的念力是要用於抵禦她跨越境界後的反噬,所以需要幾千萬人的念力。但幾千萬人,不是幾萬、幾十萬人,不可能集中到一個地方。”
散布在帝國各個州縣百姓的信念,如何集中到一起?
聖人擰著眉,心裡沉重。
按照劍閣閣主說的,即使做到了彙聚千萬人的念力,昭華複蘇的可能性也隻有五成。
畢竟汲取念力,不是喝水般容易,咕咚幾口就喝下去了,這是很艱難也很漫長的過程,要看千萬人的祝禱是不是虔誠,因為隻有虔誠的念力才能凝實,不至於在天地元氣中飄渺消散;還要看李毓禎沉眠中的潛意識是否須足夠強大,否則念力送過來,不能汲取就是白費力。
聖人對後一點倒是有更多的信心,但對萬眾一心的虔誠,卻是信心不足了。
這不是十萬眾,百萬眾,而是千萬眾!
……
申王霍王用神念商議了一陣。
申王開口說道:“陛下,要聚攏人們的念力,昭華必須回京城。隻有長安皇宮,才是天下萬民都知道,並且最崇敬的地方——萬眾一心的念力會一致向著長安,皇宮。我與霍王商量後,覺得將昭華放在太極殿最好。那裡是帝京的中軸線,也是乾卦的九二之地,見龍在田,其尊貴僅次於九五君位。”
聖人的學識淵博,對易數之學當然也通曉,九二雖然不是五爻君位,但卻具備居中的君王之德;而且,這一卦也象征著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就能飛龍在天。所以九二之地向來是僅次於九五君位的大吉之地。
但聖人又有疑慮,“太極殿位於舊宮,隻為曆代皇帝登基大典用,恐人氣不足。何不選含元殿。”
含元殿是大明宮前朝的大殿,也是建在九二之位上,自仁宗遷入大明宮後,含元殿就取代了太極殿,用於元日、冬至的大朝會,而每年的元日大朝會都是諸州上京朝賀,並有諸藩屬和各外邦的使臣來賀,人氣最盛,聖人覺得相比太極殿這裡更合適。
申王解釋道:“還考慮到一點,太廟位於皇城中,距舊宮城的位置更近。元神屬陰,有曆代先帝英靈庇佑,運數更強一分。”
聖人果斷道:“那就定在太極殿。”
聖人又問霍王:“人和、地利有了,天時指的是?”
閣主在劍塔對霍王說,要想增加成功的機率,必須天時、地利、人和俱備。
“天時者,氣運。實力再強,但氣運不好,一次次遇到危險或者遇到危險避不過去,那也是折戟沉沙。”霍王說道,“昭華能在萬死中得一生的機會,除了她的實力外,還緣於她的氣運:一則,有兩位洞真境後期圓滿、一位洞真境中期、二十名登極境司衛在她身側,生死之刻拚力護之,為她悟道則爭取了時間;二則,昭華恰好穿著陛下給她的符陣紋甲,也為她爭取了時間;三則,昭華恰恰能在那個生死危機關頭,悟出空間道則,元神創界;四則,南部灣的十萬眾為她祈禱化念;五則,蕭悅之的命牌帶在她身上,一部分氣運加諸於她。”霍王說到這裡,神色略略古怪。
聖人和申王的目光都看向李翊浵——你女兒的命牌怎麼到了昭華身上?
李翊浵眼也不眨,“被昭華搶去了。”
聖人眼角一跳。
申王霍王都無語。
昭華搶蕭悅之的命牌做什麼?
忽然想到一個可能,申王霍王的眼角也跳了。
莫非……真的對蕭悅之有情?
但此時不是揪這個的時候,不管是有情還是其他原因,他們都得說一句:搶得好!
霍王繼續說道:“但昭華的氣運還是不夠,如果足盛,這場大劫就能避過去了。老子曰:禍兮福所倚。這場大禍如果能夠渡過,昭華必定有大福,不僅僅是武道大進。但能不能渡過這場大禍,成為大難之後的福,就是七分努力,三分氣運了。”
聖人明白了,聚集千萬人的念力,那是“七分努力”,但還要有“三分氣運”——目前,昭華的氣運還不夠。
怎樣才能增加昭華的氣運?
氣運不是運氣,運氣是一時的,氣運是一世的。
唯有氣運加身,才能讓昭華逢凶化吉,逃過那麼多次危險。
而最強的氣運,莫過於國之氣運。
聖人沉思著,明白了劍閣閣主隱含的意思。
這話,劍閣閣主不能說,隻能含蓄的表達。
聖人起身走到亭子外,望著浩淼湖水上空的湛湛青天。
良久,聖人說道:“朕知道了。”
聖人說這句話,就意味著已下了決斷。
申王霍王同時起身,走出亭外,向聖人鄭重的長揖及地,行了大禮。
聖人大笑,笑聲朗朗,直入青天。
李翊浵看著父親的身影,隻覺得無比偉岸,眼睛竟有些濕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