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琰笑道:“果真姹紫嫣紅。”
安平長公主白她一眼,“見到裴謹之了?”
“嗯,見到了。”
蕭琰想起那個十四歲的少年,穿著淺綠色的春衫,就像春雨後拔節的翠竹,清新纖細,五官生得秀致,在她麵前有些靦腆,放開後笑起來兩眼如彎月,左頰上還出現一個細小的梨渦,看起來十分可愛,便笑道:“像春天的嫩竹,清新又可愛。”那孩子投了絹花後,還特意跑過來告訴她,“悅之姊姊,我十朵都投給你了。”一點沒避忌太子就在旁邊,而他一朵都沒投給太子。蕭琰覺得這孩子真是大膽又可愛,這會說起時還忍不住帶了笑。
安平長公主拍手道:“看來你對這孩子印象不錯。”
蕭琰立即表明,“隻是覺得他像弟弟一樣,挺可愛。”
安平長公主揮揮手,“可愛就是可以愛。”
蕭琰瞠目,這個……是這麼解的?
她撫額歎氣道:“母親,真不是這意思。”
安平長公主不在意的,“好了,我知道。這個是備用人選,等長大了再看。”又興致勃勃的,“還有其他幾位呢?盧氏十九郎,謝氏十一郎,王氏十六郎,獨孤氏五郎,紀氏十八郎,沈氏十郎?哦還有元氏二十五郎,這個是媵室庶子,出身是低了點——不過壽春郡公夫人說,此子容貌姣好有衛玠之美,你見了如何?”
蕭琰立即想起那個五官精致妍麗的少年,也才十四歲,麵目還沒長開,但能想見成人後的殊麗之色,笑著點了點頭,“元二十五郎的確生得極好。”
“哎呀那就好。”安平長公主立即將他列入“備選”。
蕭琰嘴角抽了抽,在母親興致勃勃的目光下,又說起其他幾位郎君。
都是些少年郎,九歲到十五歲都有,若非這些家族有意和她議親,那兩個九歲、十一歲的小郎,豈會這麼早參加芙蓉會?蕭琰心想,相看這麼小的孩子能相出什麼感情啊,她又不是好吃嫩草的,隻能說些“可愛”“活潑”“陽光”之類的話。不過這些孩子教育得都不錯,至少沒有令她產生惡感的。李毓禎傳音【哼哼】了她兩聲,蕭琰就覺得,她以後的議親恐怕懸得很。但見母親記得這麼歡快,她不好打擊她老人家的積極性,反正還有幾年,先看著吧。
***
次日,蕭琰去親娘府上。
李翊浵自然也關心她去芙蓉會的情況,蕭琰又將那些小郎說了一遍,還笑說見了這些青蔥小郎,感覺自己是在老牛啃嫩草,李翊浵哈哈大笑,卻說:“等他們老了,你還青蔥著呢。”
又問她:“見過崔七郎了,如何?”
蕭琰笑道:“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崔七郎卻是更勝其名。君子如玉,有五德,我觀崔七郎行止談吐,五德皆俱呀。”
玉之五德,仁義智勇潔。
她若喜歡男子,必定喜歡崔清玨這樣的。
李翊浵也知道她的擇偶標準,笑問她:“於你如何?”
蕭琰想了一會,說道:“符合標準的,不一定心動reads;。阿娘您不是說過,愛情是最沒道理的——它有時甚合道理,有時又最沒道理:不一定最好的到了眼前,就會怦然心動;不一定最合適的到了眼前,就會生愛。”
她覺得崔清玨很美好,但對他完全沒有想法。
如果她和李毓禎之間沒有發生感情糾扯,遇上崔清玨這樣的男子,對方若對她有情,她或許會心動;但現在,她看見崔清玨這樣的男子,就如同看見一塊美玉,會欣賞,但不會想去擁有。
李翊浵笑起來,完全不意外。
對女兒說道:“這感情,也要講個緣分時機。沒有緣分,相遇也會擦肩而過。時機不對,相遇也綻放不出花火。”
蕭琰深以為然。
***
三月三的芙蓉會結束了,貴族圈裡的議論卻很熱火。
今年上巳節芙蓉會被評論說特彆成功,園會上不僅促成了十幾對有意向的青年男女——哦還有兩對男男,一對女女——而且深受年輕人仰慕的太子殿下第一次出現在芙蓉會上,讓大家近距離目睹了太子的風采,說起來眉飛色舞,深感榮幸,除此之外,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今年芙蓉會姚黃魏紫榜的第一美人。
每年上巳節芙蓉會都會評出芙蓉榜,反映了與會男女的受歡迎程度。參加芙蓉會的,以世家未婚男女為主,也包括應邀入園的書香望族未婚優秀子弟,以及寒門入仕的未婚青年才俊,雖然不是世家所有未婚適齡男女都會參加芙蓉會,但這個榜基本上能囊括大唐士者階層的優秀未婚男女,選出來的這個榜當然讓人熱議,姚黃魏紫榜作為芙蓉榜的甲榜,評出的是最前麵的十大美人,代表了上層未婚男女圈中最具有魅力的十大人物,當然最讓人關注。
今年的姚黃魏紫榜罕見的出現了並列第一,而這兩人都是熱門話題人物。
太子且不說了,從她少年起,就是長安帝都的話題人物,十年來一直不衰,而且受人仰望的程度越來越高——太子參加芙蓉會,不得第一大家都覺得不對。
蕭十七是四年前突然升起的人物,緣於蕭氏對她保護得太好了,到長安不久就以“最年輕的登極境大圓滿”和“美郎榜第一”揚名天策書院,經與吳王一戰晉階洞真境,更是名動京城,被稱為“秦國公主之下,年輕一輩武道第二人”,在她以“十九”之齡進階洞真境大圓滿,又被稱為“大唐帝國最年輕的大圓滿宗師”,便有人將她的武道天賦與太子相提並論,雖然大多數人仍然認為論實力太子是年輕一輩當之無愧的第一,但論天賦和發展潛力,已經有人將蕭十七和太子並列了。
所以姚黃魏紫榜的並列第一,初始讓人納罕,但仔細一想,又有種理所當然的感覺了。
而隨著這屆姚黃魏紫的議論,一樁早已湮沒的緋聞又流傳了起來,在很快的時間內,不脛而走,長安的年輕貴族圈,幾乎都在說這個緋聞。
“……聽說沒,太子殿下和蕭十七是情人關係!”
“聽說四年前蕭十七就是殿下的情人了!”
“聽說殿下是在河西軍實習時,就和蕭十七一見鐘情。”
……
年輕貴族男女們議論得興致勃勃,不管是不是真的,這都是個大新聞呀,一些人恍然大悟說“難怪太子殿下對崔七郎一直冷著”——沒道理崔七這樣的太子會不喜歡,原來這就是真相啊!自覺真相了的年輕人又神秘兮兮的傳著這個真相,被貴女們追捧的玉郎君一下成了人們同情的對象,“哎不是崔七不好,就是運道差了些……”誰知道太子會喜歡女人呢?而喜歡蕭琰的男女們心也碎了一地。